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奋力实现“开门红”
核心提示
泉州是一座爱拼会赢的城市,也是一片开拓创新的热土。在这里,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升腾着希望与梦想。
2月18日上午,2024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泉州火热登场,吹响了龙年新春泉州全力拼经济,勇当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号角,也奏响了泉州进一步落实省委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的“进行曲”。
首批入围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晋江经验”首次写入中央民营经济“31条”;国家发改委“新年第一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泉州举办;挂牌运营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举办首个“泉州企业家日”活动、评选泉州民企“百强”……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泉州实施“抓项目促发展”“抓创新促应用”等行动,全力拼经济,大力抓发展,经济运行持续回暖。数据显示,2023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172.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其中民营工业活力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3.2%。2023年末,泉州市工商登记民营企业43.95万家,同比增长3.9%。
创新驱动
培育新质生产力
民营经济,是泉州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对于泉州来说,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一度是泉州发展的“软肋”。
不过,观察泉州产业经济的人士会发现,近年来,泉州市不断布局和发力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在光电、数字、芯片、智能装备等领域,民营科技型企业“唱主角”。
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的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规模化生产氮化铝陶瓷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家公司专注细分领域20年,研发的230w氮化铝基板已实现大批量供货。
“我们研发的这款230w氮化铝高热导基板,可帮助激光器散热,广泛应用于大功率激光器上,目前市场占有率逾50%。”华清电子研发负责人黄文思介绍,“原先,高热导基板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不说,还受到配额限制,时常有断货风险。”
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一批关键技术在创新中获得重大突破。比如,目前,泉州半导体产业集群已累计落地项目近百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
2023年以来,泉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推进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和“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23年泉州净增高新技术企业约700家,累计超3000家。
南翼国家高新区是泉州发力新赛道,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之一。在位于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睿斯科肿瘤先进粒子治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及总部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一项目是泉州打造“中国核医学谷”的首个启动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7亿元,将建设集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于一体的高端医疗装置及配套设备生产服务基地。
九牧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园项目也于去年落地。该项目计划投资58亿元,规划用地330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超300亿元,将全面带动泉州、福建乃至中国家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泉州产业之“新”,来自追逐战略性新兴产业奔涌而来的新质生产力。“今年,我们将继续开辟新领域,发力新赛道,加快打造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泉州市有关领导表示。
在近日举行的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首届场景创新大会上,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联东U谷·安海智能制造示范园、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晋江技术创新中心等10个场景创新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预计超1200亿元。
当下,创新赋能下的泉州民企,激活了新动力,正在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活力。
“智改数转”
制造变身“智造”
泉州民营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发达。不过,纵观泉州的诸多产业,大多为传统制造,正面临着产能过剩、要素成本高企等诸多尴尬。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创新转型,促进数字化升级,才能破解发展困境。
位于晋江市内坑镇的恒安智能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去年10月全面启动。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通过延伸上下游价值链,高标准建设,有望于今年8月竣工,将打造集研发、生产、包装、物流、营销于一体的智慧化绿色工厂。
“搭上‘数字快车’,我们公司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变革,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表示,受益于此,恒安旗下的卫生巾、生活用纸、纸尿裤等主导产品的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保持前列。
近年来,泉州主动应变,率先在纺织服装、鞋业、石材、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大规模“机器换工”,推广“数控一代”等新型技术,一大批民营企业踏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大幅降低成本,实现增资扩产,引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完成“华丽转身”。
近日,走进位于安溪县官桥镇的福建省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机台,一批尖端小间距LED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小间距D1.25产品,是我们公司的拳头产品。对于LED显示屏而言,中模组间距越小,显示屏清晰度就越高。”海佳集团总经理林剑锋如是说。
2023年,海佳集团投入2000万元引进新的生产线,包含一条线两个轨道。“去年6月投产后,单轨产能从原来每小时78片提升至150片。”林剑锋说,但人工缩减40%,周边设备投入费用也下降50%,产品良品率从85%提升至90%。“乘着好势头,今年还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新设备,增资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放眼泉州大地,依托创新和技术,一座座智能化工厂拔地而起。截至目前,泉州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数字化生产线超100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16家,“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家,新增培育5G应用项目30个,累计培育5G应用项目175个。
比如,通过“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联通智慧轻工军团6个专项组和泉州工互院近百人专家团队已为125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出具诊断报告85份,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打造出三六一度、盼盼食品、特步集团、一笔成服饰、隆汉物流等一批“5G智慧工厂”标杆典范。
“扶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泉州主政者认为,“既要服务好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打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也要勇于走出去,招引‘顶天立地’的头部链主、‘铺天盖地’的精品项目。”
去年以来,泉州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开展500强企业、龙头企业等专场签约,截至去年12月底,泉州累计签约正式合同项目2225 个,投资总额14087.6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40.88%,2023年正式合同项目已开工1403个、开工率63.06%。
为破解项目用地紧张的尴尬,泉州探索出产城融合、高新集聚、新旧融合等6种典型模式,全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自2021年起,全市加快推进14个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形成千亩以上园区43个,招商“引凤”1400家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民企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之举,也是应对严峻复杂形势,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泉州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不断激发“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特质。2022年,泉州成为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标杆指标数全省第一,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惠企政策不少,但哪些适合自己的企业?好不容易研究完申报材料,却错过最后申报时间……2023年7月1日,泉州市“政策找企”平台上线并全面推广应用,大大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过去,“企业找政策”正逐渐转变为各类政策精准“找企业”。
这一利企举措,落实到税惠政策上,效果尤为明显。“新的优惠政策一出台,税务部门就向我们发来提示微信,并附带相关操作指导,方便又快捷。”福建省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德春对泉州税务部门的“智能享惠”平台体验颇深,“只要登录平台,选定行业、经济性质等标签,平台就会实时推送惠企政策包。”今年该企业预计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140万元。
2023年泉州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惠企政策加码与税费服务优化齐头并进,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8.85亿元,其中新增减税87.8亿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年来,泉州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去年,泉州整合供水、供电、供气、供网公共服务资源,在“一网通办”基础上,创新推行水电气网“全生命周期”联办服务机制,精简压缩61%申报材料,压缩98%审批时限,减少83%办理环节,被立项为省级地方标准。目前,泉州85%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
数字赋能,便企惠民服务更高效。2023年,泉州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极简办、集成办、就近办、网上办”,开通综合服务企业专线,实现企业诉求“立即办、主动办、高效办”。如在全市较大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密集分布区域的社区(村)建成“党建+”邻里中心,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一件事”套餐联办率达100%等。
为了破解民企“融资难”,泉州市政府2022年下发“刺桐红”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泉州监管分局着力搭建起银企互信桥梁,联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持续推广“政银企担”融资对接机制,机制建立以来已成功授信企业3440家,放款金额441亿元,对接成功率近七成。同时,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支持地方政府推出总规模150亿元技术创新基金、总规模10亿元融资增信基金,配合建成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持续推动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制造业贷款“双提升”工程。据悉,2023年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公司类贷款比重较年初提升1.95个百分点。
此外,泉州不断壮大“母基金+子基金”的多元化产业链子基金集群和创新链子基金集群。去年实现五大市级国资集团市场化母基金全设立,总规模400亿元。其中,联合泉州市科技局、洛江国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泉州市科技创新天使基金,扶持泉州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初创民营企业发展。(心逸 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