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闽台融合发展站到新的起跑线上。近一年来,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福建积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让台胞在福建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为立体呈现福建在扩大民间交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的新作为、新成效,中国网海峡频道策划推出“深化交流合作 共谱融合新篇”主题系列报道,一幅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山影叠峦,畲风海韵。地处福州沿海发展轴北翼发展区的罗源,是清代福建海防地处重要据点,在闽台防卫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罗源位处闽台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对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与台湾同胞共享发展机遇,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把“菇”事变成故事 闯出特色基层治理新路
一朵秀珍菇,一把致富伞。罗源起步镇被誉为“中国秀珍菇之乡”,全国每3朵秀珍菇就有2朵来自这里。1998年,起步镇从台湾引进秀珍菇品种,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全镇秀珍菇产量占到全国60%以上。
起步镇秀珍菇产业发展
2021年,起步镇抢抓深化闽台乡建乡创政策先机,全面开启起步集镇环境整治。由福建省“千村示范引领 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咨询委员会唯一的台湾专家委员吴正隆担任项目牵头规划设计师,全程带领台湾规划设计团队对街貌景观、古厝活化、公共空间等进行创新性改造。集镇活化利用原起步村幸福院,打造福建省内首个以菌菇为主题的菇菇工坊,推进菌菇产业延伸发展。同年,起步镇在福建省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工程考评中名列第一,2023年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并作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中的优秀典型,荣获第二届海峡乡建乡创奖乡建类金奖。
菇菇工坊
“台湾团队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后期运营、管理,提供全程‘陪护式’服务。他们很注重人文节点打造,让居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起步镇党委书记肖用良表示,台湾团队立足起步镇资源禀赋,结合当地的支柱产业特点和台湾文创产业先发优势,依托菇菇工坊,集中展示介绍当地菌菇产业发展,推出菌菇拌面、饼干、台式猪肉脯、菇饮等特色产品,打造海峡两岸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农产品对外展销的重要平台,让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同时,台湾团队结合公共空间打造,推出了“书记大碗茶”“廊桥议事亭”等民主议事场所,前后收集1000余条群众意见,在全镇实施的41个建设项目中,没有一位群众上访,构建起“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按照吴正隆教授的设计原则,乡建乡创一定要‘以人为本’,注重文化传承,更要实事求是”。台湾设计团队成员王佳凌以及团队成员致力挖掘集镇历史内涵,在村里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充分听取、收集村民意见,最大限度激发百姓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镇里的宋代古桥是罗宁古道的必经之路,是起步镇历史文化的重要根脉,也是起步人民心中的传承桥。“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这座古桥被修复。”这是村里老人最朴实的夙愿。为再现古桥历史原貌,起步镇和台湾团队协调多方群体和资源,为恢复古桥腾出空间。当古桥建成那天,村民自发到现场敲锣打鼓、鸣鞭炮、吃太平面。在这场“携手共创”的旅程里,两岸人民共同见证守护与传承乡愁的深切心愿。
修复后的宋代古桥 张晓玲 摄
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在菇菇工坊挂牌设立“海峡建筑师家园·罗源县”站点,作为两岸建筑师在罗源县的活动交流基地。同时搭建“创业就业服务驿站”,鼓励外出村民返乡创业。“在以往的印象中,起步镇相对脏乱破,没想到这两年,在台湾团队的改造下,家乡的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也让我萌生了把梦想安放在家乡的念头。”起步镇00后返乡青年沈阳鑫,在大学毕业后,便把专业技能赋能到乡建乡创中,成为当地村民与台湾团队沟通的桥梁,拉近两岸同胞心与心的距离,引导更多台胞台青来此追梦、筑梦、圆梦。
招引“金凤凰” 培育台商投资沃土
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台胞在地生活融合度,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必答题”。福州台商投资区成立于1989年5月,是全省首批设立的国家级对台工业园区。位于罗源湾北岸的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是福州新区北翼唯一的国家级园区,也是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的重要载体。
福州台商投资区
“十几年前,福州台商投资区周边是一片滩涂,村民利用松山围垦后形成的垦区,搭建池塘,养殖鱼虾来维持生计。在园区成立初期,征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拆除这些鱼塘、虾塘,当地村民十分支持园区发展。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当地村民开始发展鲍鱼、对虾养殖等产业,实现了转产转业。”福州台商投资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昔日的鱼塘,到眼前万亩连片的现代化新兴产业园区,福州台商投资区在拓展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上创新发力,目前,松山片区入驻的台企有11家。
“今年5月8日,适逢园区电力线路维修,但我们急着装货柜发往墨西哥,生产线一旦停工,将无法按时交货。无奈之下,我们找园区寻求帮助。没想到,他们立马协调电力部门,开来应急发电车,给我们免费发电了整整一天,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真的非常感动。”位于园区内的台企汇昌纺织有限公司,自2016年便从福州仓山区迁入这里,台胞沈建祝由衷表示,园区精准服务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其真心实意的支持和保障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培育了良好的营商沃土,也愈加坚定了企业在这里发展的信心。
汇昌纺织车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生产着 张晓玲 摄
为扩宽“朋友圈”,引来“金凤凰”,园区与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台北市商业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台胞台企招商服务中心,建立产业项目入驻评审机制;设立台港澳侨同心驿站、“涉台检察联络室”“涉台案件纠纷巡回调解室”等,为台胞办实事解难题;同时,设立台胞台企服务驿站,提供工作、学习、生活、优惠政策兑现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福州台商投资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打响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品牌,夯实产业项目要素保障,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两岸一家亲 畲韵融两岸
罗源是一座民族团结的融合之城,全县现有畲族人口2万多人,畲族人口相对数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三。松山镇竹里村是罗源县畲族名村,该村传承有畲族服饰、苎麻织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行走于竹里村,一幢幢畲族传统建筑展露畲乡风情,谷仓画院内畲文化与艺术美学交织。
为赓续两岸共同的历史连接,促进两岸同胞的深入交流与融合,2018年8月,竹里村同八井村、前房村3个畲族村分别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桃园市卑南文化发展协会、宜兰县南澳乡东岳村结成“两岸少数民族友好村”,通过“村对村”的交流,加深两岸少数民族同胞的友好情谊。
据竹里村党支部书记雷钗明介绍,近年来,竹里村以海峡青年节、“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为契机,以畲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吸引两岸青少年来村里体验跳竹竿舞、打畲拳、对山歌、做糍粑等,仅去年以来,已有近200名台湾青少年来竹里村交流学习。
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深化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始终是对台工作的重要一环。2021年,罗源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被授予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今年8月,罗源还将在福州民族中学设立罗台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交流点。
“在推动落实对台工作中,我们将用好罗源独特的经贸合作平台和文化优势,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罗源县台办主任黄良兴表示,下阶段,将持续推广起步集镇整治经验,打造闽台乡建乡创示范样板;抓好福州台商投资区标准化建设,谋划建设牛坑湾闽台产业融合园,打造中国东南沿海修船基地,探索服务台胞台企新路径;打响“两岸一家亲”畲族文化交流品牌,深化两岸玉石文化交流、两岸民间信俗交流、挂牌两岸青少年交流研学基地,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扎实步伐。(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