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娄星区全力以赴筑牢安全防汛救灾防线
更新时间:2024-06-27 10:21:39    来源:中国网

自进入汛期以来,娄星区严格遵循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以赴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全天候”防汛减灾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筑牢防汛救灾安全防线。

压实防汛责任

全面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娄星区委区政府及时传达学习省、市领导有关防汛工作的指示批示要求,区委书记、区长深入一线,亲自调度,现场指挥,并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防汛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其他区级领导带队开展防汛安全检查。下发《关于扎实做好2024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从健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及时修订完善方案预案、开展培训演练和科普宣传、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针对本轮强降雨,全区分别于6月23日和6月24日2次召集各乡镇街道和区防指主要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会商,对下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防指办第一时间制定《娄星区防汛工作常态化督查方案》,分三个督查组到各乡镇街道进行防汛常态化督查。各乡镇、街道均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将防汛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力量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巡查值守,同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强化防汛值班值守

加强会商研判。区防办将进一步加强同气象、水文、水利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关注天气发展变化,根据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的演化,及时组织会商,进行研判,出台精准高效的应对措施,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建立健全区、乡二级行政领导及村支(社区)“两委”班子包片联点责任制度,逐一落实了重点堤段、水库、骨干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易发村等重点区域和目标的行政、技术和巡查三个责任人。区防办将11个街道、204个村(社区)全部纳入网格化防控责任体系管理,确保我区遭遇极端暴雨情况下每个单元既能各自为战、也能相互支援。严格值班值守,加强信息报送。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带班的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制度,始终保持与气象、水文部门的紧密沟通,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变化,积极做好局地强降雨的防范应对工作,提前布置应急队伍和抢险物资,确保及时组织危险区域人民群众转移避险,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坚决避免人员伤亡。

防汛隐患排查常态化

全面整改落实。今年汛前,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和重点水利工程一线,开展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督导,针对山塘水库、山洪和地质灾害点、在建涉水工程、城乡内涝点等防汛关键重点,逐个明确防汛责任人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全区防指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对重要河段、水库(水电站)泄洪设施、堤防险工险段、隧道等关键部位的度汛安全隐患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防洪排涝等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排查。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实行清单式、台账式管理,逐一落实整改部门、责任、措施和时限,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逐一制定了安全度汛措施,发现重大度汛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强化指挥调度,备足防汛物资。进一步清查、维护、补充防汛物资设备,确保遇有险情能调得出、用得好、补得上。区防指统筹指挥调度,加强与消防、和社会救援队伍等抢险救援力量协同联动,确保能够迅速行动、科学应对、高效处置各类灾情情况。

目前全区共储备编织袋9.5万条、编织布3.1万平米、砂石料1.41万立方、块石0.86万立方、冲锋舟9艘、橡皮艇2艘,补充卫星电话、无人机等一批新装备,提高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落实防汛抗旱队伍22支、总人数1500人,2台发电机,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力量。

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强化预案培训演练。将高强度、大范围、可能致灾的预警信息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针对山塘水库、堤防、城区易渍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及时修订完善各级各类预案,组织乡镇(街道)开展应急演练11场。以临山临河屋场、自然院落为最小单元,“化整为零”落实到户到人,开展村级转移避险演练80余场,确保一旦遭遇极端天气能及时引导城乡居民主动避灾、科学避险。

加强协调对接,实现各方数据共享。制定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规程,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信息共享、联合会商、部门联动、军地协同、社会协调、应急处置、专家辅助决策等工作机制,确保指挥更加高效、协调更加顺畅、配合更加紧密。核查险情灾情,落实救灾救助。区乡村三级联动,密切关注,科学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灾情,确保第一时间摸清实情、准确报送灾情,及时救灾救助,用好临时救助、应急救助等政策,全力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和受灾群众生活保障。(颜爱中 黄建球 李璐瑶 刘浩)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