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藤编老手艺,编织振兴“新图景”
更新时间:2024-06-24 11:23:39    来源:中国网

一根根大山深处的藤条,经过打藤、洗藤、晒藤等环节,终于到了汉中藤编匠人的巧手中。此时的藤条,已经褪去了原本的青绿,镀上了一层古朴且坚韧的色彩,即将焕发新生。藤条在匠人手指间翻飞变化,被编织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藤编艺术品,也成就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书记在汉中考察时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汉中藤编”非遗传承代表人,陈良顺的一生都和藤编结下了不解之缘。据陈良顺介绍,在他还不到一张桌子高的时候,就看着父亲陈太坤编筐织箩,一根根朴素的青藤,经过父亲的巧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藤椅,让他感到十分惊奇。也是从看着父亲编制藤编开始,一颗要学好藤编手艺的种子慢慢就在自己内心深处发芽、抽枝。

15岁起,陈良顺开始和父亲陈太坤学编藤椅,在陈太坤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下,悟性过人的陈良顺很快便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藤编师傅。但陈良顺不仅仅满足于编织藤椅、筲箕等日常用品,他认为,汉中藤编一定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丰富藤编产品样式,青年时期的他,走遍了四川、云南、广东等地,学其它地方的藤编技艺和产品样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精进自己的手艺。两年后,陈良顺回到了汉中,创办了藤艺坊,后来又升级成为了合作社和实业公司,带动当地100多户村民从事藤编生产,并在汉中藤编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出涵盖室内外家具、室内外装饰装修、文创旅游工艺品、居家日用产品四大系列,20多个品类的藤编产品,其款式新颖,制作精美,深受市场青睐。良顺藤编发展有限公司也一举成为了全市藤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全区的“明星”民营企业。

为帮助藤编企业吃透用好税费优惠政策,让汉中藤编这门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南郑区税务部门结合税务管家服务机制,组成“助藤团”,安排专人“一对一”对接藤编企业税务需求,做好涉税业务辅导,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滴灌落地。针对藤编企业规模较小、吸纳残疾人就业较多的特点,南郑税务部门有针对性地宣传小规模企业以及吸纳残疾人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跟踪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各项税收优惠享足享全,激发藤编产业发展动能。

税务部门一路悉心帮扶,藤编产业一路向好发展。现今,汉中藤编制作工坊每年共生产各种藤编手工制品29万件,带动近300户发展编织类手工艺文化产业。切实帮助群众持续增加收入,让藤编这门“老手艺”不仅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特色产业,更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支柱产业。

现在,陈良顺的儿子陈凌凯也接过了藤编技艺传承的接力棒。90后陈凌凯思维活跃,瞅准了网络销售机遇,让藤编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道。他和妻子唐芳一起,为藤编厂开通了电商账户和直播间,宣传藤编技艺和藤编产品。当古老藤编汇入滚滚现代洪流中,“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的模式生产经营让企业探索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道路,碰撞出了致富的幸福火花。

“我们企业从二十多年前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初具规模,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一路扶持。近些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因原材料和产品运费上升的造成的不利影响。”陈良顺说道,我们要按照书记指引,继续做大我们的藤编产业,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汉中市南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晓华表示,“下一步,南郑区税务局将及时掌握企业涉税需求,不断创新税费服务举措,在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上下功夫,当好非遗技艺的‘守护者’和税收政策的‘宣传员’,与藤编企业共同编织乡村振兴‘新图景’。”(胡枭)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