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资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石镶嵌新书分享会在温举行
更新时间:2024-06-17 09:51:49    来源:中国网

6月16日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石镶嵌新书分享会在温州新华书店温州书城举行,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马绍兴,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丽华,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邵勤央,温州市鹿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副主席林晓东,浙江温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总经理金峰,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璧,温州市鹿城区非物质保护中心副主任许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石镶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缪成金等参加分享会。

据了解,彩石镶嵌始于宋代,是一种利用石材的天然色彩,以浮雕、高浮雕、平磨等创作手法进行雕刻,而后将之组合镶嵌在木制品上,再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制作完成的传统工艺,内容大多为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浮雕形式的图案,画面层次丰富,色彩华贵,艳丽持久,是集石雕、木雕和漆器工艺等为一体的传统美术项目,在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石镶嵌温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彩石镶嵌百年老字号"崇林斋"第四代传承人缪一川将自己的创作思考和探索心得集结成册,出版了《玊·化:彩石镶嵌艺术探索之新旅程》一书,并入选浙版好书榜。这既是一部介绍彩石镶嵌非遗技艺的图书,也是一篇关于作者所思所想的文艺小论。

“玊”是什么意思?分享会上,缪一川首先阐述了读者们关于书名的好奇,原来玊(sù)代表瑕疵的玉或者琢玉的工匠。随后他讲述了自己创作《道》《阶梯》《蝴蝶》等作品的初衷,这些作品记录他在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包括创作灵感、运用元素、工作场景、父子交流等,以实物、图像、文字来呈示传统技艺在当代时空下的存在。全书既是对彩石镶嵌“艺”的剖析,也是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对“道”的思考。

主办方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温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未来将继续举办类似的文化活动,为市民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本次分享会由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温州市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温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温州市爱阅阅读文化发展中心执行。(周建勋)

【相关新闻】
做足“花样”文章
2024-06-26 18:10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