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追根溯魂——德宝轩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展在正定县博物馆开展
更新时间:2024-05-22 16:05:19    来源:中国网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发挥中国优秀民间木版年画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独特魅力,助力新时代好家风好家教移风易俗新文明建设,为文明正定、大美正定、和谐正定建设增光添彩。5月21日,由正定县文联、正定县博物馆、正定县民俗文化协会主办,正定县德宝轩书画艺苑承办的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追根溯魂——德宝轩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展在博物馆开展。

年画俗称喜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载体与中华民族独特的优良传统价值取向、审美视角以及民族情感养成息息相关,源远流长。

年画中蕴含厚重的民族学、民俗学、人文学、伦理学及美学艺术价值;“成教化,助人伦;指鉴贤愚,发明创造”、“千古寂寥,披图可鉴”之功,成为历史上识字率不高的时代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重要教育阵地,《德宅芳春》、《三娘教子》、《忠心保国》、《岳母刺字》、《二十四孝图》、《天子躬耕图》、各类《门神》英烈、戏出圣贤教育等是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也是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品格的普及塑造产生强大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文化共同感信仰传承的重要载体。尊重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爱护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两千年前就通过《月令》的实施,使民众自觉遵守,奠定了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深厚的人文根基。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在全国广大城乡还一直流行着过春节“不贴年画不过年”的习俗,年画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冀,陪伴中华民族历经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以崭新的风姿进入新时代。

此次展出的年画类有河北的武强、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三大类玉麟轩系列年画作品83件,其中67幅为武强特色作品。展出的作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有实用性、情节性、趣味性并重的特点。

年画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唐盛世,至清代由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正式命名。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载体与中华民族独特的优良传统价值取向、审美视角以及民族情感养成息息相关,源远流长,年画中蕴含厚重的民族学、民俗学、人文学、伦理学及美学艺术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此次画展,旨在展现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魅力,助力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为构建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德宝轩秉承“传文明之根,承文化之魂;弘民族之志,扬大国威仪”初衷,以玉麟轩系列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致力于“原产地生产性活态化”传承,成为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之一。在年画的“原产地生产性活态化”自负盈亏市场经营型传承保护中,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成为唯一的国家重点非遗保护单位,河北省优秀民俗产业,2017年被省文化产业协会推荐成为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东欧文化交流文创展区代表河北省三家上展板单位之一。

开幕式当天,现场还设置了木版年画印刷体验环节,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年画的制作技艺。

追根溯魂——德宝轩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展展期至6月初,欢迎广大年画爱好者到正定博物馆观展交流。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