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第七次拨通林某电话,终于同意面谈”。翻开执行干警的工作日志,字里行间记录着一场持续五年的执行拉锯战。这个春节前,随着双方在和解协议上签字,厚厚的案卷里多了一份特殊的“年终总结”。
破冰之路:在坚持中寻找转机
2018年,年仅14岁的张某(化名)在一次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受伤。事故发生后,张某及其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决林某赔偿张某各项损失共计12万元。然而,林某无力履行赔偿义务,远赴外地务工失联,案件陷入僵局,执行干警多次上门寻人未果。2020年9月,林某主动履行了部分款项,此后再未履行。由于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执行员的日志里始终写着:“民生案件等不起,再试试其他渠道。”2020年11月29日,云霄法院通过国家司法救助给予张某20000元的司法救助金。
案件终本后,张某的家人持续表达诉求,要求法院继续执行。执行干警始终没有放弃对被执行人的查找。他们多次走访被执行人可能藏匿的地点,调查其财产线索,甚至利用节假日和夜间进行突击执行。尽管一次次无功而返,但执行干警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找到突破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转机出现在2025年春节前夕,执行干警判断林某可能返乡,便通过村委会联系到林某家人,再次到其家中走访。面对林某的父母,执行干警们没有机械宣读法律条文,而是拿出张某的病历材料:“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咱们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三天后,林某主动联系法院:“我目前借钱只能凑到一部分,剩下的款项能否与申请人协商分期支付?”
和解现场:司法温情的生动注脚
经过不断沟通协调,双方达成和解协议,2025年1月26日,在执行干警的见证下,林某当场支付赔偿款,案件执行完毕。
当和解协议墨迹干透,窗外已炸开迎新爆竹。卷宗里这份特殊的"年终总结",不仅是法律文书的兑现,更是两个家庭在年关前的彼此成全。2025年的这个春节,两位当事人的团圆饭桌上,多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安心。
薪火相传:法治信仰生生不息
案件的成功执结,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期盼已久的解脱和安慰;对于执行干警来说,是辛勤付出后的收获和满足。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工作不仅仅是法律问题的处理,更是对当事人情感的关怀和利益的保障。执行干警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宗旨,用耐心和细心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
这起五年积案的执结,既是终点,更是起点。未来,云霄法院将持续抓好终本清仓工作,用“不放弃任何一起案件”的决心,践行“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将每一份判决书都能转化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张咏 汤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