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农村发展远不远,产业项目实不实,集体经济好不好,关键要看支部的带动力量强不强。
近年来,南安市石井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聚焦 “百万村财攻坚”,紧抓城市与产业双轮驱动,以党建赋能“新引擎”、科学布局“新乡村”,实施“连片带富”计划,以产业项目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盘活农村集体“沉睡”的资产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批批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落地生花,石井镇的集体经济高歌猛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17个、占比68%,100万元以上10个占比40%,位居南安第一
凝心聚力:党旗树起来,政策立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石井镇依靠丰富的石矿资源“靠石发家、以石生财”,经济发展极速攀升,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粗矿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有效落实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成为了石井镇面临的重大课题。石井镇党委紧握旗帜,抓住党的建设这一“主心骨”,组织研究可行性工作方案,凝聚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等队伍,积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石井镇特聘法律顾问、测绘公司等第三方专业力量全程参与政策实施,让抓落实落到实处,保障村集体“三资”产权清理问题整治到位。在多方力量的持续汇聚之下,石井镇26个村(社区)均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解决“四个明显合同”难题,清查非法占用整改1128宗,收回出租土地805亩,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共增收1600万元。这些举措既有效地守住了集体“家底”,又做到了创收增效。
为了让村级党组织放心干、放手干,石井镇还组织了“三资”清查部门联审会议,通过石井镇纪委、组织、国土、环保、司法、执法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三资”问题得到有力突破。
主动求变:瞄准产业定位,励志旅游名镇
石井镇,地处闽西南协同区,周边产业发达、人口众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基于乡村空间较为受限,想要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项目,满足群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为此,石井镇聘请相关研究院深入调研,找准定位、科学规划,结合“成功文化”、港航文化、华侨文化、高甲文化,提出了“国际‘成功文化’交流旅游名镇、‘最闽南’活态历史体验馆、乡村‘小精特’经济聚集地”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成功IP,用活用足闽南民居,策划打造“成功文化研学路线”“拥海生活体验路线”“城市休闲氧心路线”三条乡村振兴路线,结合“产村互动型”“文化活化型”“资源赋能型”“乡村整治型”“文旅融合型”“侨史研学型”六种类型,成功还原乡路根魂。
在石井镇不断地探索和策划之下,石井镇的产业发展从简单的“风貌塑形”,发展为“风貌塑形”与“文化铸魂”相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也从资产资源“变现”,发展为“流量变现”“平台变现”“数字变现”。
产业发展变则通,不变则壅。今年来,石井镇创新营造靓点项目,提升“引流”能力,梳理村集体经营空间,把老房屋回租盘活,将空闲地进行流转改造,打造停车场、露营基地、市集、夜市、文创工作室等业态,持续创造经营性收入。在现有的商业基础上,和美村通过特色海鲜菜品、抖音网红打卡地,打造网红餐厅;桥头村通过整合本村海鲜干货资源,首先打出了“桥头许村长”特色品牌,并注册商标开发新品,植入新的业态,让受众群体从简单的食客拓宽到商务人群、自媒体等。
发展为民:争取乡村“红利”,推动乡村振兴
“如果不能帮助农民增收,无法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做再漂亮的顶层设计都是失败的。”今年,石井镇秉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的理念,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作为筑牢发展村集体经济主阵地,把项目建设与村民美好环境打造、幸福生活共同缔结紧密结合起来。
石井镇围绕“1+6+X”模式,创建了1个泉州市三星级“党建+”邻里中心、2个南安市星级“党建+”邻里中心。同时,为了管理好支部领导班子队伍,石井镇还制定出台了《村级绩效考核方案》,以强化班子队伍的日常监管,实行村干部报酬待遇差异化管理,将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与村干部误工补贴挂钩。制定项目资金倾斜机制,从村规、用地、资金倾斜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如投入1000万元打造岑兜户外博物馆,投入近100多万元打造奎霞微景观动线等。
增加村集体收入,仅仅依靠政府“输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进市场,实现自我“造血”。今年来,石井镇创造共富发展机制,打造“村集体跟投,固定回报”等模式,不断鼓励本地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创业,成立镇级公司、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集体经济发展的“母公司”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村社分账”改革试点工作,确保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在不断的主动探索之下,桥头村滨海文旅项目成为了全省首批共富产业示范项目,石井镇院下村入选泉州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经分离”试点村,走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新路子。
壮大队伍:盘活特色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
石井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党建赋能持续发力,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石井镇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盘活当地特色资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如,院下村结合丰富的土地资源,对村集体土地进行有偿外包;杨山村、后店村与银行商定理财收益,进行定期理财;郭前村依法而治,通过与村民小组签订《委托代管协议》收取土地租金;岑兜村活化传统文化,规划高甲文旅线路;“闽南渔村”桥头村、菊江村以村集体带动模式,精心策划了滨海文旅及红色旅游项目等。各村以党组织为主力,切实盘活村集体资产,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
下一步,石井镇将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丰富经验,因地制宜规划乡村发展,把资源激活起来、把产业壮大起来,扩宽乡村致富路,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乐享幸福生活。(胡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