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总结梳理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及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的典型样本案例,讲好“南平故事”。中国网海峡频道特推出“绿色高质量发展看南平”大型主题报道,深入挖掘一批典型案例、先进做法,讲好福建绿色高质量发展故事,传播福建绿色发展好声音。
以卫星视角俯视地球,50万米下的浦城不过是亚欧大陆东南部面朝浩瀚太平洋的一个小点。小点无法小看,南平市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福建省“北大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袤的耕地面积为浦城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自古以来就是福建“粮仓”,素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的说法。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浦城县以农为本,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业、人文资源和生态景观,联动周边乡村和村民,在农业特色产业基础上,植入吃、住、行、文、商、娱、育、养、动等旅游业态,以农带旅,以文彰旅,以旅促农,着力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田园更美、农民更富、乡风更文明,让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千亩油菜花田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油菜花海迎来“赏花客”
“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初春的浦城,春风料峭,万象更新。驱车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阳墩村境内,道路旁的5000亩油菜花海铺天盖地,流金溢彩。春风拂过,涌起一股又一股金色的波浪,乡村公路仿佛就在金灿灿的花海上。
通过无人机极目远眺,青山逶迤,碧水如练,近处春风拂面,花香袭人,一幅幅优美的乡村春居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千亩盛开的油菜花金浪涌动,美不胜收,与田野小径、青山、村庄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春意融融的宜人景象。“这就是我寻觅的梦里春光。”不少游客在油菜花田里观光感慨。游客们或穿红色衣裳,或撑蓝色阳伞,点缀花丛,时而拍照留念,时而视频直播分享,尽情享受这人间仙境,世外桃园的恬静生活。
盛开的油菜花是丰收的希望,更是视觉的盛宴。近年来,浦城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秋天收完水稻,在闲田里种下油菜等经济作物,进行稻菜轮作等,并围绕经济作物的特点合理设置农业景观,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映入眼帘的油菜花 林锦旺摄
在阳墩村的油菜花海旁,当地农民欣喜地介绍道,“可别小瞧这油菜花,它的功能可多着哩,油菜花籽能榨菜籽油,油菜花的桔梗可作为春播的绿肥。油菜花不仅能美化乡村景观,还是经济作物,小小的油菜籽一卖,还能增加村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农家小院托起“金饭碗”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
宽敞的沥青路穿村而过,来到浦城县管厝乡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展馆以打造“俊波故里 闽稻祖地”为发展定位,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突出家风文化和农耕元素。
“我要在石头上画喜欢的动漫人物!”3月23日,浦城县管厝乡党溪“四同”家风体验基地的张丽石头彩绘馆里,彩绘馆老师张丽指导游客彩绘出一个个漂亮的石头画作。她说,开馆一个月,已经有2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
游客们正在石头上彩绘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石头彩绘馆等新业态入驻是管厝乡“双领办”模式引导下一个缩影。2022年10月以来,管厝乡通过乡党委领办成立国有企业——浦城县管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各村党支部统一领办“樵夫家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双领办”模式,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资源,统一流转生产要素和闲置资源。
在“双领办”引领下,党溪村充分发挥自身研学和生态优势,整合民宿、特色农业、民俗文化等资源,在茶坪打造“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四同”家风体验基地,形成集党员教育、家风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可看、可学、可体验的“文化+”项目,推动农文旅全面融合。目前已带动26户(56间)家风体验户,实现增收8.74万元。有效推动党建引领、家风家教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优、乡村美、群众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之路。
樱园农业休闲农庄 陈芷妍摄
全域文旅打响“生态牌”
仲春三月,气温回暖,春风拂面。在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的现代农业设施大棚里,一株株草莓舒展着翠绿的枝叶,长势喜人。游客们手拿小篮子,漫步在田埂之间,有的拿出手机打卡拍照,有的埋头采摘草莓,好不热闹。
山桥村村民潘方亮说,早年间,村里缺少产业,只能外出赚钱,如今,他抓住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机会,“草莓种下去,可以收三季,效益好的话,2个大棚今年应该能赚40多万元。”潘方亮兴奋地说。
近年来,山桥村通过村企共建,建成13个现代农业高标准大棚,打造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每年收取租金分成,村民可以获得流转土地租金及就近务工等收入。
“去年,山桥村党总支还利用乡村振兴试点村资金,领头建设了3个现代农业高标准大棚,目前已经全部建成,并进入招标阶段。”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素娟说,1个大棚占地约10亩,预计出租后每年村财可增收约12万元。
莲塘镇山桥村“十里莲塘”是浦城主打“生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动人体现。下一步,该镇将以“党建引领+联村共富”为方向,聚合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着力解决抱团合作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资源融合能力不强等问题,既丰富群众“菜篮子”,又鼓足菜农“钱袋子”,推动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陈芷妍 林锦旺 施德书 蔡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