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绿色高质量发展看南平系列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浦城好“丰景”
——福建省浦城县推进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更新时间:2023-03-31 15:14:31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为总结梳理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及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的典型样本案例,讲好“南平故事”。中国网海峡频道特推出“绿色高质量发展看南平”大型主题报道,深入挖掘一批典型案例、先进做法,讲好福建绿色高质量发展故事,传播福建绿色发展好声音。

踏着浦城三月明媚春光,道路旁遍地黄花分外香,眼下春耕备耕正当时,不负农时不负春。在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机声隆隆,挖掘机、推土机正在田间忙碌着,一片片田地成方成块、开阔平整,一条条宽敞便利的机耕道和水渠纵横交错,一幅现代化农业发展蓝图已然绘就。

image.png

石陂镇申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  施德书 摄

“这是育秧大棚,这块整个山坡下移了4米,这是有机肥料,这是在改良土壤,这是再生稻科技小院……这个村已流转土地面积90%,做农业刚刚起步非常辛苦,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政府支持和科技助力根本做不起来。”随着承包这片土地的种植大户福建山农米业有限公司陈兆武董事长矫健的步伐和铿锵的介绍,我们感受到了高标准农田诞生的不易和如今建成的欣喜。

image.png

育秧大棚  施德书 摄

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悦里有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有农业生产扶持的好政策,有浦城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有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执着坚持,还有新时代新农人对这片土地的赤忱情怀……

政策向好 土地向阳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名单》的公示中: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排名第四。

“石陂镇申明村这块高标准农田1800多亩,建设好了,机耕道就会硬化,丰收时大型机械可以下田收割,道路两旁会花化彩化实现田园化,让村民过上出门即景的休闲舒适生活。” 浦城县农地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准说。

石陂镇是浦城农田改造比较早的农业大镇,农业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以前耕种投入高但产出效益低,加上还有因干旱和洪涝不可预测的风险,群众耕作意愿不高,甚至出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等现象。

2022年,石陂镇抢抓政策红利,除了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外,石陂镇还积极探索“先流转、再规划、后建设”的模式,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再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实施,同步推进机耕道、排灌渠、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破解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撂荒”等难题,还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机械化耕作创造了充足条件。

“申明村2800亩的土地,流转了2400亩,土地流转面临很多困难,由于观念问题,农民宁愿土地荒废也不愿给外地人种。县领导及农业农村局领导都亲自来村里协调,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前两天,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田整改的林建文主任问我有什么困难,我说水整改可能来不及,主任表示县里特事特办,你报上来,资金不用你愁,只要是实际的困难我们都想办法解决。”

“去年汛期的时候我凌晨两点多打过浦城县县长的电话,县农业农村局张旭局长四点就到现场处理,汛期造成的山上沙土流到沟里堆积,很快就清理掉了,今年春耕沟渠畅通,实实在在解决了一大问题。” 

……

说起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陈兆武如数家珍。

自2020年以来,围绕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好耕”的高标准现代化农田,为实现“五化”目标:即灌排化、机械化、田园化、生态化、数字化,浦城县采取了多项措施,多元筹资,强化监管,提升质量,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image.png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正在田间忙碌  施德书 摄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统一协调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立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承担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职责;成立浦城县农地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县级国有公司融资对接平台。

高标准农田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浦城积极探索多元筹资机制,强化监管,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和工程质量。整合各类资源,保障资金到位,积极向上级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县级财政部门支持配套;撬动社会金融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农田;整合部门资金,完善农田设施;鼓励农民投工投劳。

据了解,2022年,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820亩,其中:平整面积1259亩。投资746.20万元。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820亩,可新增耕地面积3亩,旱改水面积7亩,改善灌溉面积959亩,改善排洪、排涝面积1419亩;预计年可新增粮食5.80万公斤,新增蔬菜及其它农产品15.38万公斤,产值增加89.70万元,农民可增加收入总额30多万元。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浦城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县、全国产粮大县,想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最有效、最直接、最持久的办法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让高标准农田产出高效益,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科技持续为浦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021年,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建成,以科技小院平台为依托,在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石陂镇种植优质再生稻品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image.png

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内景  邱春静 摄

对于科技如何助农、惠农,陈兆武深有感触。“去年种优质稻将近1000多亩,看水管水必须要劳动力,成本较高。如果通过数字化管理,劳动力可以减少三分之一,我们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田里病虫害和水管理情况,施肥依靠科技精准投放,农药化肥一亩就能节省成本200元左右,总量就非常可观了”。

“前几年我种田产量不高,这几年在科技的助力下,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适宜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品种,从前年开始亩产达到1000公斤,相比我们之前种单季稻只能亩产700公斤,总产量相差很大。”陈兆武由衷地说。

应用科技赋能方面。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地测院遥感中心为浦城县开发了“数字农田”管理平台,建立全域统一的农田数据资源库,开发大数据舱、以图管田、建前规划、建中管理、建后管护、灾损保险6个子系统。“数字农田”管理平台实现了全量数据,有据可查;全时洞察,全程监控;全域治理,精准管理。

浦城县农地开发公司负责人张准介绍,浦城首创筹建“掌上农田”APP数字化管护监测系统,最终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管护模式。生态化从去年开始做,重点做个试点,向全省推广,可复制的“五化”试点,最终实现产能提升、宜居宜家、四季有景和生态保护。

浦城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实现了传统耕作到现代机械化耕作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石陂镇农田的嬗变,正是实施浦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农人专业 热土情怀

“我喜欢种地,能把粮食种好”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句话福建山农米业有限公司陈兆武董事长经常提到,这是对农人专业的一份坚定的自信吧!

在日本的时候,陈兆武就是从事农业工作,几年工作积累了不少国外先进的经验。回国后,有很多很好的投资机会,但就是对土地的这份执着让他依然选择了投资农业,选择从家乡福州长乐来到浦城加入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目前,土地总面积有3000多亩,我共投资600多万,利润一亩田100多元。今年预计种植再生稻3500多亩,还有中晚稻共预计5000多亩,轮作农作物,要让四季无闲田,促收增产增收入。”对于高标准农田的美好前景,陈兆武一直坚信。

image.png

陈兆武(左)和农机人员在田间交流秧苗长势  柳浪漫 摄

“曾有人问我对于高标准农田,你们种粮大户怎么看,我说以我个人的看法,高标准农田改造肯定为农民以后的子子孙孙着想,不是为这几年的发展;农田从之前每亩租金300元到现在600元,这是增加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对于高标准农田的长远意义,陈兆武一直理解。

对于高标准农田的收获,陈兆武充满期待,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再来。待那稻花香万里时,我们期待风吹稻浪,“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细品“良田”“丰景”。

据统计,2022年浦城县粮食播种面积47.73万亩,产量21.18万吨。浦城是全省唯一的整县推进粮食高产示范县。

截止2022年,浦城县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获评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3年3月已经列入全国整县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水稻、油菜)产业园,2024年争创国家级制种大县。(蔡瑛 施德书 林锦旺 陈芷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