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
【泉州市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借势世遗海丝热潮 打造“党建+文旅”传承样板
更新时间:2024-07-11 09:37:24 来源:中国网

基本情况

蟳埔社区隶属丰泽区东海街道,位于晋江下游出海口北岸,背依鹧鸪山,三面临海,渔业资源丰富,拥有省级渔业码头,交通便利,是典型的沿海渔村。

由于古老的闽越文化遗存,以及唐宋时期海洋商贸发展所促成的多元文化交融,蟳埔至今仍保留着渔女的原生态习俗。这些习俗浓缩并留存了泉州地区正在逐渐消失的海洋传统文化。

2005年“蟳埔女服饰”成功入选首批福建省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蟳埔被列入“丰泽区蟳埔社区闽南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示范点”;2008年“蟳埔女生活习俗”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借势世遗泉州,打造“党建+”自治助推文旅热潮

随着世遗海丝泉州游的热潮,蟳埔文化保护区“簪花围”“大裾衫、阔脚裤”正掀起民俗文化游、明星效应游“大热潮”。为讲好蟳埔世遗海丝故事,社区党组织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群同心、文脉同守、发展同谋,精心打造“党建+自治+文旅”传承样板。

(一)上下同心 组织一体化联动

坚持传播助力。2006年以来,在泉州市各级政府宣传推动下,每年有三十多批次来自国内外的新闻媒体、采风团、专家学者等来蟳埔拍摄、采风、调研。蟳埔延续了400多年的正月廿九“天香巡境”民俗活动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2016年底,社区宣传引导4家簪花店开展经营性业务(头饰+服饰40元收费),服务旅游团、拍摄采风等需求。

image.png

蟳埔女

image.png

志愿者开展歌曲快闪活动

随着外界对蟳埔村的关注加深,2018年丰泽区政府举办首届“海上丝绸之路”蟳埔民俗文化节,为期4天,囊括宋代祭海祈福仪式表演、妈祖巡香、蟳埔女头饰、服饰非遗展示、民俗表演、专题摄影展美术展等活动,吸引海内外媒体、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等1万多人齐聚蟳埔。这届民俗文化节开启了官方打造蟳埔民俗文化传播品牌活动的进程。2019年6月,蟳埔社区举办“最美簪花围、海丝后花园”首届蟳埔女盘头大赛。该赛事向外展示了“海丝蟳埔”簪花围独特魅力,对内凝聚了力量,在村民中引发民俗传承的簪花热潮,当年度簪花店增长至20余家。

2023年2月18日-19日,成功举办“漫步海丝 悦见丰泽”“海丝·蟳埔”民俗文化节。蟳埔“蚝听”村口音乐会在蟳埔渔人码头欢乐唱响,活动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其中“泉州网”网站直播14.4万、抖音号14万、视频号1.5万,“看丰泽”视频号6.9万,网络收视爆红。

坚持党建引领。蟳埔社区借力社区党员本土优势外,吸收了包括簪花、服饰技艺大师、乡贤达人等234人,组建起党员先锋队、簪花巾帼志愿队、海上青年突击队、蟳埔女子民兵队、民俗技艺巧匠五支自治队伍,引导群众研发“蟳埔女”工艺品伴手礼、簪花围等文旅产品近百种。节假日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达10万人次。充分发挥“红色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强化一网统揽。建强基层组织,发展有了主心骨。“共同守护蟳埔火得长久”,是所有人的愿景,丰泽区各级各部门正积极开展工作,为守护文化保护区而共同努力。蟳埔文化保护区划分为8大网格18个小网格,街居两委、网格员积极下沉,区交警、街道城管、蟳埔社区党员志愿者等主动入格,200名机关党员到社区开展精准报到服务,共同把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综治安全、环境整治、游客诉求等工作全部嵌入到网格中,收集民生需求40多条,解决三轮车载人、船舶非法改造营运载客等民情问题70多起。

突出多元共治。蟳埔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共同寻求群众自治、社区发展与文化传承推广保护的“最大公约数”。丰泽区以社区“党建+”邻里中心为阵地,搭建群众恳谈会、党员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社区监事会等协商议事平台,先后梳理制定13条邻里守则,蟳埔“大裾衫、阔脚裤”民俗带头推广等居规民约,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参与自治、自律、共治的决策共谋、问题共解良好氛围。

image.png

妈祖巡香 许哲宗 摄

(二)文脉同守 活动一体化联办

“凝心”聚力行动。小巷内,蚵壳厝内传出声声笑语,“百堂党课进蚵壳厝”“百堂党课上渔船”……为了用好蟳埔特色蚵壳厝、渔船等元素,打造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通过上党课、讲故事、蟳埔非遗文化分享会等形式,让广大党员、群众沉浸式体验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了解蟳埔非遗文化魅力,为打造海丝蟳埔注入强劲力量。

服务“暖心”行动。整洁、有序、宜游的蟳埔环境是吸引游客的前提。为此,区、街道、社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下沉开展“清违建、清堆物、清占道、清违停”和“美社区、美小巷、美路网、美景点”“四清四美”行动,共拆除50多处违建和移除60多处堆物。2023年“五一”小长假前夕,街道为应对客流高峰,提出了“一揽子”方案,包括成立临时指挥部、优化停车环境、加大保洁和占道经营整治、提供微公交接驳服务、制作蟳埔民俗文化村旅游导览图、印制旅游宣传折页1.2万册以及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导向牌;设立1处便民服务站,并协调沿街30多家商铺提供免费厕所等等,开放村外渔人码头停车场、蟳埔新东停车场和东海后埔片区征迁指挥部停车场、德润停车场共约1650个车位,建设游客服务点,在村内新设置蟳埔特色分类垃圾桶,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升游客体验感。

技艺人才“铸心”行动。为集聚海丝蟳埔的智力支撑和文化传承,社区组建“簪花围”“大裾衫、阔脚裤”能工巧匠人才、乡土文化传承人才、社区治理人才三支队伍,并与泉州师院、黎明大学、幼高专等3所高校开展校地共建。一段时间以来,带动了蟳埔女习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晨、蟳埔女金银头饰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勇跃等20多名技艺人才参与旅游路线规划、乡土文化品牌打造等文化保护区提升工作。

image.png

乡贤议事会

image.png

志愿宣讲队浔埔村直播讲解

image.png

簪花志愿服务队

(三)发展同谋 产业一体化培育

片区运营促发展。为了让居民从文旅发展中受惠,实行专业化运营,探索“街道+社区”联合运营模式,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督促规范性经营,举办“簪花店”、“海鲜小吃”商家旅游诚信经营系列培训会,明确“簪花围”40元收费标准及行业规范经营等,发放告诫书148份,签订承诺书123份,并通过街道、市场监管所、社区“三方联动”模式定期开展明察暗访,2023年,片区居民人均收入比增20% 。

文创品牌谋发展。向海而生的过去,满怀希冀走出去的现在,这个文化保护区正迸发出向上的活力。亮相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开展蟳埔文创产品展示走秀、蟳埔簪花(盘头)大赛等活动,对“祀海祈祥”“祭海纳福”“海风旌旗”、妈祖“天香”巡境活动等海丝非遗民俗品牌进行文创开发,掀起抖音、微博等媒体点赞热潮,累计阅读次数破亿,被“央广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世遗文化融合助发展。打造多处网红打卡点:世遗故事正唤起越来越多的历史记忆,默默守护着片区的发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蟳埔文化保护区绘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传奇》长卷并进行夜景亮化;对顺济宫周边房屋及蚵壳厝进行装修装饰,扮靓蟳埔风景线;实施鹧鸪巡检司遗迹景观提升工程,结合闽南文化元素,设有亲子广场、湿地景观、枪城庭院三大景观分区,实现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联合黎明大学、理工学院等单位开展“点亮蟳埔·护蚵宣簪”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红色讲解员”队伍,讲好世遗故事,相关经验做法被《福建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启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个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区主要领导参与协调、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具体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先行,制定工作计划,协调、处理蟳埔民俗文化村开发运营的各项事务。二是强化环境整治。整治杂乱线路;合理规划用地,增加停车供给;引导核心保护区村民自行修缮坍塌房屋或由政府出资,开展保护性修缮,完善更新片区,改善人文环境。三是创新发展党建。坚持党群同心、文脉同守、发展同谋,精心打造“党建+自治+文旅”传承样板。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海街道加快梳理蟳埔文化脉络,充分发挥蟳埔多元文化优势,上下一心,推动项目立项落地。(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