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坚持“三问于民”,福州长乐上演“美丽蝶变”记
更新时间:2024-06-21 18:00:51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闲置侨厝活化利用,渡口村道提升改造……“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福州长乐区持续推进“三问于民”工作法走深走实,一幕幕有目共睹的美丽蝶变,正在长乐全域精彩上演。

全面畅通渠道 倾听群众需求

“团结小区11座垃圾分类屋旁污水外溢,影响生活环境,希望得到解决。”团结小区住户在“乐聚力”平台上留言。

“建议在新街自然村片区加装路灯,提升夜间出行安全感;建议新街自然村卓溪里周边区域进行全面整治,修缮路面,营造优质生活环境……”东关村居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纷纷反映。

“我住的这个小区缺乏健身器材,每次想健身只能去周边小区、公园蹭设施,太不方便了,希望社区能满足我的需求。”景美小区居民在民情恳谈会上提议。

image.png

健身器材成功引入景美小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吴航街道坚持“三问于民”工作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激发居民“自治力”,持续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依托线上线下双轨诉求收集机制,通过“乐在线”“乐聚力”、社区信箱、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等线上反馈平台,“邻里茶叙室”“党建联盟室”“民情留声墙”“民情恳谈会”等线下交流活动,让群众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一线掌握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收集形成“需求清单”。

“以前居民楼内外大事小事都只知道找楼长反映,现在,这些线上反映的渠道可太多太有用了,有问题再也不担心找不着地方反映了。”团结小区居民王女士表示。

居民按需“点单”反馈问题,街道及时“接单”精准服务。收到居民的反映后,针对小区环境问题,社区立即通知包片干部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联系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有效提升小区人居环境。针对居民加装路灯、修缮路面、增设健身器材等需求,社区广泛开展调研,在党建联建成员的支持下一一落实建议,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从惠民生、顺民意出发,着眼于居民多层次的需求,吴航街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热心群众、爱心商家等多元主体自治作用,逐一对照“需求清单”,转换形成“服务清单”,推动大事小事急事难事分类处置、限时办结。

接下来,吴航街道将继续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意见反馈渠道,积极倾听群众的需求和建议,创新工作思路精准服务,助推民生项目办好办实。

盘活侨乡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过去,这里就是一座没人住的老房子。现在村里把它修建成了我们村的村史馆,可受欢迎了。”自从航城街道洋屿村动工修建村史馆,村民们就对这一古厝修缮项目赞不绝口。

走进洋屿村村史馆,极具地域特色的砖木民居结构映入眼帘,馆内满墙的展板、画报生动地向来访者讲述着村庄的发展变迁和历史文化故事。洋屿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郑通清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侨民的闲置故居,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image.png

村民在洋屿村村史馆参观

“不如在这修个村史馆,平时多组织青少年来参观,帮助他们学习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把它改成图书室吧,让孩子们放学后也有地方看书学习。”“这老房子很有我们当地特色,希望修缮之后还能保留它原有的建筑风格。”听说“老屋”要翻新,不少村民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问计于民”汲取群众智慧,最终,村两委在多番沟通征得房主同意后,决定延用传统工艺对这座闲置侨居进行修缮,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村史馆、家风家训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同样在活化利用闲置侨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上狠下功夫的还有航城街道联村村井美自然村。

井美自然村是航城街道著名的侨村,老一辈华侨漂洋过海、创业他乡、报效故土,在家乡建设了同济园、王氏祠堂、曾氏祠堂等建筑。番客归乡起新厝,华侨建筑记录着老一辈华侨的足迹,印刻着时代的变迁。

“要是能把这些老房子修缮一下,一定能吸引很多游客来拍照打卡。”在了解到村民的诉求后,联村村党总支广泛开展调研,瞄准强村富民工作目标,依托井美自然村独特的街区风貌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因地制宜打造拥有南洋风情的“井美遇见小巷”,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前提下统一改造建筑外立面,增加景观互动装饰,古石铺地形成特色生活步行街,为村民经商增收拓宽路子。

今年1月,井美自然村这条总长231米,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生活便利的井美巷入选2023年福州市“十佳精美小街巷”。

下一步,航城街道将持续践行“三问于民”工作法,瞄准目标,理清思路,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充分发扬群众智慧,真正将惠民事、利民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强化民生保障 村道改造升级

“以前这条路堵得厉害,明明渡口就在前面不远,车却堵得开不进去,我们只能提着东西下车走去渡口。现在路修宽了,车辆来往顺畅了,我们都可以直达渡口,出行方便很多。”家住松下镇松下村的村民陈先生,盼路通畅盼了多年。

松下村地处长乐区最南端,村道尽头的松下渡口承担着摆渡长乐长屿岛、福清吉钓岛、平潭屿头岛三岛岛民的职能。每逢年节假日,松下渡口就会变得格外热闹,归乡探亲的村民、外出游玩的青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然而,随着人流和车流的激增,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

作为通往松下渡口的必经之路,松下村道路日常往来车流、人流较为密集,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核心路段。但年久失修的水泥路面、颠簸拥堵的行车体验等问题,使该路段成为困扰当地村民的“烦心路”,道路的提升改造一直是村民共同的心愿。

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松下镇党委持续践行“三问于民”工作法,将解决松下村道路通行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全面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松下村道路通行改造。

今年正月,松下镇党委推行“党建+乡贤”治理模式,在新春座谈会上召集当地乡贤共同商议道路修缮事宜,鼓励乡贤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在场乡贤踊跃出谋划策、慷慨捐资,最终顺利募集资金100余万元,用于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松下村党总支部书记林汝安向记者介绍,“此次提升改造的路段总长约500米,铺设沥青路面后能有效减少道路扬尘和噪声污染,真切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通行条件。”

3月21日,松下村正式启动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摊铺机、压路机和大型装载车辆在路面上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忙碌地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铺设沥青后的路面被抬高了约十厘米,与两侧人行道齐平,极大程度上拓宽了路面。

image.png

松下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后景象

铺下的是道路,连接的是民心。在了解到村民往返渡口的不便后,松下镇党委积极与福清市交通局、公交公司沟通协调,终于争取将现有的福清公交路线延申至松下渡口,补齐松下村公共交通短板,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松下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不仅联通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更畅通了乡村振兴的大道,村域道路的不断完善,给广大群众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松下渡口商品运输更加便利,兴旺周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未来,松下镇还将逐步完善辖区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设施,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福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