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泉”答卷:开局年 开门红——2021年泉州时政民生领域大事盘点
更新时间:2022-01-05 10:50:56 来源:泉州网

一年又一年,岁岁皆不凡。过去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无论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还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泉州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首这一年泉州创造的新历史、闯过的新关口,回顾那些关乎发展、牵动人心的时政民生领域重大事件、关键细节,是那么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开局年要实现“开门红”。全市上下一心、砥砺奋斗,交出一份份闪亮的“泉”答卷:

党建引领破难题——推动群众期盼事照进现实、急难事解决落实,市党代会明确未来五年航向、擘画2035年蓝图;城市荣誉添光彩——“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收获全国文明城市、“长安杯”、国家创新型城市等国字号“金招牌”,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攻坚克难有力量——“民营经济发展年”活动贯穿始终,全年累计签约项目1526个、签约投资总额8974.28亿元,我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开建,打赢本土疫情防控战;民生事业放心上——古城29条街巷提升工程渐次启动,19个“聚城畅通”项目联动连接古城与新区、环湾组团,泉州湾跨海大桥降费,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建成通车…… 

党建答卷

多彩活动庆祝建党百年

这一年,泉州举办丰富多彩活动,庆祝建党百年。

通过相继举行庄重简朴的仪式,向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2.2万多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泉州妥善抓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文艺晚会、红色记忆展、走访慰问等市级重要庆祝活动的推进。开展“永远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部署做好庆祝建党百年环境氛围布置工作。通过音乐快闪、文艺演出、主题成就展等方式组织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打造“家乡红馆我代言”青少年思政特别电视节目和“邮票上的党史”系列邮展。用好48个泉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资源,组织干部群众参访2.8万多批次,参访人员81.4万人次。

党史学习教育办理1.3万多个实事项目

这一年,党史学习教育倾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泉州创新性地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延伸拓展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社会做好事”三大实践载体,切实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和企业期盼事。

一件件群众的期盼事照进现实,变“盆景”为“风景”。利用数据化改革思维,搭建“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在全省创新推行惠企政策“掌上提、在线批、直达付、全程督”服务模式,让企业申报政策“24小时响应、三天审核、秒到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策划开展五“服”临门·国企惠民行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深入开展志愿服务集中行动,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全市党员作出公开承诺……截至12月中旬,全市共策划生成13761个实践项目清单,已完成12718个。

干部“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真抓实干

这一年,“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入开展,干群真抓实干补短板,合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泉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落实,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平台经济、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等十余场专题汇报会,统筹推进落实。“进千企、走千商、访千才”,全市干部累计走访近8000次,现场协调困难问题超3000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7家,比前一年新增350家;18个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比拼,今年落地项目130个、总投资350亿元;乡村建设“1+6+2”系列行动,组织实施6大类19项重点建设项目……党政企凝心聚力、“同频共振”开好局。

市党代会擘画未来蓝图

这一年,泉州明确未来五年航向,擘画到2035年的中长期蓝图。

主动融入国家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大局,清晰认知万亿元经济大市再出发的机遇与挑战,10月召开的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了2035年奋力建成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的美好蓝图,明确今后五年,泉州要勇当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四个主力军”,力争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5万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

换届换出新气象

这一年,换届换出新气象,新征程涌动新活力。

围绕“换出好班子、好气象、好作为”目标,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周密部署、有序推进。截至12月17日,圆满完成253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任务,新一届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性别等结构均明显改善,其中,平均年龄40.36岁,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95岁;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成员占90.37%,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04%。

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全市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13594名,代表结构更趋合理,全市人大建设在换届选举中得到进一步加强。换届工作进行期间,各级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创新代表正式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方式,如丰泽区在全省率先推出包括线上选民登记系统和选举投票实时数据系统的换届选举云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完成换届选举。

新委员、新风采、新使命,泉州489人当选为政协第十三届泉州市委员会委员。新一届市政协委员,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界别代表性更加凸显,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比上届有所提升,代表性广泛、包容性巨大,将为今后五年泉州政协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组织基础。

“‘泉’民开讲”荣获全国先进

这一年,泉州全方位、立体式奏响了基层宣讲大合唱。

日前,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其间,对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进行了表彰,泉州市委宣传部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是福建省设区市市委宣传部唯一获奖集体。

2020年以来,泉州市实施“‘泉’民开讲”理论宣讲工作项目,采取“让群众讲给群众听、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宣讲模式,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备课,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

荣誉答卷

泉州申遗成功

这一年,守护千年遗响,泉州20年申遗路终于成功。

7月25日,在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的第56个世界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并入选2021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申遗成功再出发,泉州承诺,将原真保护好、活态传承好、有效利用好文化瑰宝。当前,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泉州正大力创建21世纪海丝名城、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世遗泉州明天令人期待。

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资格

这一年,文明春风满刺桐。8月19日,泉州市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资格。

全国文明城市,是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是对一个城市的最高褒奖。对泉州而言,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资格,不仅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蝶变”过程,也是一次“补齐短板”“内外兼修”的主动冲刺。在步履铿锵的文明之旅上,泉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地方人文禀赋出发,以文化底蕴润泽城市文明、以生态品质扮美城市文明、以爱拼敢赢点亮城市文明,不断奏响泉州特色的新时代“文明乐章”,奋力续写古城泉州的“文明诗篇”。

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这是泉州竞技体育的光辉一年,泉州籍选手在国际和国内赛场披荆斩棘、频传捷报。在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上,泉州籍运动员李发彬勇夺冠军,并打破该级别挺举和总成绩奥运纪录,标志着泉州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随后,黄东萍、林超攀分别摘得1金1铜。本届奥运会泉州运动员夺得2金1铜的佳绩,书写了泉州在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此外,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泉州籍选手同样表现出色,取得6金5银4铜的好成绩。

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这一年,泉州科技创新星光灿烂,浪潮奔涌。

在5月份召开的全国国家创新型城市总结评估会上,泉州顺利通过评估,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这是继获批纳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后,泉州科技领域获得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这既是荣耀,也是一份鞭策,它推动着科技创新改革持续进入深水区。当下,一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全面铺开,剑指到202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科研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等4项倍增指标,泉州大地处处奔腾涌动着创新浪潮。

第四次捧回“长安杯”

这一年,泉州在连续五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后,又一次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第四次捧回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

荣誉取得的背后,是泉州多年来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不懈努力与责任担当——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网格化+司法送达”、“未成年人保护联盟”、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和调解委员会等多项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全国全省;建成全国首个全市城市安全信息系统,高清视频监控布控超20万路。

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这一年,泉州入选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文旅消费领域发展未来可期。

近年来,泉州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目标,逐步形成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创意+科技+金融+X”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现有A级景区56家,各级文保单位945处,文化法人企业800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634家。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206亿元,约占全国的7%;出口交货值548.61亿元,约占全国的16%,均居福建地级市首位。

加快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

这一年,随着上海六院与晋江市医院共建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被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名单,泉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的序幕正式拉开。

自7月份试点建设以来,上海六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运动医学科等品牌、技术逐步向晋江平移,带动晋江方面开展了55项新技术新项目,不仅填补了泉州相关医疗技术空白,还带动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据统计,2021年1—11月,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7.15%,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5.64%,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46.96%,泉州市域外就诊人数同比增长近2倍,国内境外人员就诊人数同比增长近3倍。

攻坚答卷

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这一年,“民营经济发展年”活动贯穿始终,“民营经济特区”再涌春潮。

正月初五,市委市政府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吹响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冲锋号,打出“1+N+N”组合拳,推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9份配套政策,开展民营企业招商对接、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48个专项行动,全年预计超50亿元惠企资金播撒向民企。“进千企、走千商、访千才”活动与之相随,全市走访企业、客商、人才近8000家(次/人),现场解读惠企政策、协调困难问题超3000件。13条泉州“撑企”经验获得国家发改委面向全国推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声动人心。

以最小代价迅速有效控制本土疫情

这一年,历经不舍昼夜的20多天奋战,泉州打赢了新一轮本土战“疫”。

9月初,莆田仙游发现疫情并蔓延泉州,拉响了新一轮本土战“疫”的号角。疫情发生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闻令而动,立即激活市、县(区)两级一体化指挥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指挥部密集召开40余场会议,出台46份“短平快”针对性措施。900多名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驰援泉港,2.7万名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协助防控,15.1万名党员冲向疫情一线,累计采集检测核酸样本1283万人份……

10月4日,泉州全域解封解控,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有效控制疫情,打赢了本土疫情防控战。

构建泉州特色历史文化保护法规体系

这一年,以法治保障守护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工作。10月22日,《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全票批准通过,自2022年元旦起正式施行。

条例结合泉州名城保护的实际需要,聚焦“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从法规层面作了细致完善的规定。条例的出台,为保护城市文脉、传承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更是构建具有泉州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法规体系的现实需要。

全年累计签下8974.28亿元项目

这一年,泉州市上下齐心,把招商工作作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季行动,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落地。

10月中旬,泉州举行2021年招商大会暨项目签约活动,主、分会场共签约项目449个,累计投资金额3880亿元。以招商大会为号角,泉州启动新一轮产业链招商季行动,全力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截至12月20日,全市累计签约项目1526个,签约投资总额8974.28亿元。

百日攻坚腾出600万平方米净地

这一年,泉州大刀阔斧铺开“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8月,泉州以攻坚专项行动扫清城市建设项目的前期障碍。在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先锋精神激励下,47个攻坚项目累计完成攻坚任务近600万平方米。

整个攻坚专项行动分为扫尾清零、集中攻坚、启动征迁三个阶段精准施策,涌现出干部服务群众、政府服务企业、机关服务一线的“三个服务”泉州攻坚措施。得益于专项行动攻坚,有效推动泉州大桥连接线拓宽、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28个重点项目顺利启动建设,为品质泉州建设与发展释放新空间,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

开建全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这一年,福建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泉州站开建,奏响了泉州大院大所建设“进行曲”中最振奋的音符。

泉州站的建设,意味着全国唯一服务于海丝沿线的时间总部——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建设迈出最关键一步,将使泉州的标准时间准确度优于100皮秒,授时精度跃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可为东南沿海地区、海峡两岸提供更精密的授时服务。后期建设的“共时塔”,将使我国以长波授时方式覆盖台湾海峡及台湾岛,发播我国标准时间,“两岸天涯共此时”。

民生答卷

29条古城街巷提升

这一年,泉州古城首批29条街巷提升相继启动推进,第二批44条街巷提升工程正有序开启前期工作。

目前,已完成29条街巷市政及地面铺装任务,正全面推进两侧建筑立面的修缮提升工作。29条背街小巷基本分布在西街—中山路片区,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留人、留形、留乡愁”的要求,结合交通组织、立面整治、景观绿化、基础设施提升等,保持居民生活的原真,高标准推进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在方式上将遵循微干扰、低冲击,保留老习俗,保留原生态生活场景、公共活动空间,推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活态传承,让活态文化走入市民生活。

“聚城畅通”打造环湾“快时代”

这一年,泉州“聚城畅通”项目“加速跑”,大踏步迈向环湾“快”时代。

2020年起,泉州梯次实施19个“聚城畅通”项目,加快古城与新城、环湾各组团间的快速连接。日前,泉州印发《2022年泉州市“聚城畅通”工程专项行动方案》,明确2022年将重点推动53个项目。

2021年,泉州新开工一重环湾石狮段和晋江段、泉州大桥拓宽改造工程、刺桐大桥南节点改造工程等10个项目,续建泉南沙厦改扩建、兴泉铁路泉州段、福厦客专泉州段等17个项目,加快推进三个通道、国道G324线改线工程等26个项目前期工作。当前,一批项目均取得重大进展。

人才政策全面“升级”

这一年,深谙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人才引领是重要支撑,泉州人才政策全面“升级”。

2021年,新修订的《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团队评审及政策支持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层次分明、简便易行的人才评价和支持体系,整合提出26项惠才待遇,对原有的惠才待遇不同程度予以优化,积极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吸引海内外英才来泉扎根奋斗。

主动衔接“十四五”规划,呼应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编印《泉州市人才发展指南·产业篇(2021—2025年)》,分析人才供给和缺口,用产业发展目标吸引人才。

426个审批服务问题梳理解决

这一年,以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为目标,泉州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

10月18日起,一场覆盖全市行政审批部门的“局长走流程”专项活动席卷而来,为泉州打造“马上就办、泉新泉意”行政服务品牌再添一把“火”。

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一把手”以普通办事人或陪办人身份,线上、线下全程体验各项审批服务办事流程。截至2021年底,全市13个县(市、区)共有327个部门参加“走流程”,共梳理存在问题492个,解决426个;压缩99个行政审批环节,压缩材料196份;出台整改或规范性文件169份,有力推进了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提升审批服务效率。

泉州湾跨海大桥降费

这一年,在创造性提出“省市高速公路进行股权置换”方案后,泉州湾跨海大桥实现降费。

7月1日0时起,经过3年多努力、建成通车6年多的泉州湾跨海大桥降费了。使用ETC的一类小客车通行费由原来的2.68元/车公里减至1.20元/车公里,降幅高达55%;叠加ETC用户原来享有的5%优惠政策,从泉州东到石狮和石狮北分别只需要14.31元、7.88元。

“省市高速公路进行股权置换”方案,即泉州对泉州湾跨海大桥和厦沙德化、厦沙安溪高速公路公司持股增100%,相应调减对南惠高速等项目的股权。截至2021年12月底,使用ETC的一类客车减收通行费约1050万元。

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主线通车

这一年,市区交通“大动脉”——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主线通车,以畅行点亮市民生活。自此,从市行政中心到泉州动车站开车只需约20分钟。

作为中心城区“田”字形快速路网的重要环节,截至目前,该通道五台尾隧道、仕公岭立交等重要节点工程相继攻克施工难关、建成通车,少林路下穿匝道于2021年12月31日晚开通。经由该快速通道,中心市区与城东组团、东海组团、北峰组团及台商投资区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坪山路、东湖街、少林路等市区主干道交通压力随之缓解,市民通行更加便利。

福厦客专泉州湾跨海大桥贯通

这一年,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福厦客专泉州湾跨海大桥全桥贯通。

蓝蓝泉州湾上,主体轮廓已显的福厦客专泉州湾跨海大桥迎着朝阳,挺着贝壳形曲线桥塔,巍然屹立着。与相邻的泉州湾大桥(高速公路桥)并驾齐驱,犹如两条巨龙盘踞湾面,蔚为壮观。大桥全长20.287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按350公里/小时的通行速度,届时高铁过桥只需约90秒。

根据最新的施工时序,福厦客专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届时,泉州将迈入高铁时代,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福建南平、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6个市可实现“高铁进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