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南
弘扬侨乡特色 守护儿童成长
更新时间:2022-06-15 11:55:18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福建省南安市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民族英雄郑成功和著名爱国侨胞李光前先生故乡,曾一度是闽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梅山镇是南位于南安中心市区北部,距离27公里,下辖2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近10万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近10万人,外出人口1.6万多人。由于一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更有跟随华侨远到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外劳工,长期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让留守(困境)儿童在生活、心理、教育、品行等方面存在生活照顾困难、关怀缺失、厌学弃学、不良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以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诸多问题,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来,这些问题愈发突显,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20年,省里相继出台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办法、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逐步推动儿童福利保障和关爱服务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丰富儿童服务内涵。为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部署,南安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新模式,以梅山镇为示范点,根据儿童特点和侨乡文化特色,因地施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构建“政府搭台、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等形式,打造“智慧灯光”、“文化蓉中”等儿童关爱服务典型村,实现了“五个有”,即基本生活有保障、心理阳光有支持、学校课业有辅导、道德品质有提高、自护能力有提升。其中,灯光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灯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江川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蓉中村《梅山蓉中打造“蓉中文化圈” 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案例入选《福建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汇编·二]》,等等。主要做法如下:

一、 坚持党建引领,做到“四个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范围内的农村留守(困境)儿童进行全方位摸排,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关爱帮扶范围,落实一人一档,目前全镇留守儿童271人,困境儿童23人。

二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用“党建工作+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重点帮扶,打通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最后一米。由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等爱心人士与161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对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关爱服务,督促受委托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对生活困难、监护人长期在外的留守家庭实施重点帮扶,及时排忧解难,共协助解决课业辅导、政策补贴、户口落实、房屋修缮等困难问题100余件。

三是社会保障。开展“心贴心”志愿服务,招募党员志愿者、学校老师、社工、社会爱心人士等128人,担任“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开展陪伴阅读、作业辅导、心理疏导、交流谈心等专项服务,并定期进行沟通,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四是网格保障。强化分级划片管理责任落实,配齐一级网格员286人,二级网格员455人,1个儿童督导员,22个儿童主任。其中,灯光村依托福建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云平台,创建智慧信息服务平台,在全镇率先建设灯光村智慧网格化管理室,实行“小乡村、大数据”智慧网格化管理,通过定期组织走访入户、电话核查等方式,及时掌握、更新村内留守儿童信息,全村留守儿童32人,困境儿童3人,全部实现村内智慧监控全覆盖、安全事故零发生。

image.png

通过智慧信息服务平台对留守(困境)儿童进行网格化管理 

二、坚持设施配套,做到“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儿童活动中心。根据各村自身条件,建设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配套建设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绿色网吧室、科学工作室等、健身娱乐活动场、公共自行车“i单车”租赁点等功能场所,为留守儿童营造舒适的学习、运动环境。依托村卫生所建设“健康小屋”,免费为留守儿童在内的广大村民测量血压、血糖等,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二是提升儿童校外服务。定期组织志愿者联合南安市致和社工专业机构,开展寒暑假“假期成长营”、周末“周末益趣园”、课后延时 “课外园地”等服务,为留守(困境)儿童成长提供方向性指引。比如,蓉中村开展4期蓉中新时代文化培育工程,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培根”文化学堂,开设社会知识学习讲座及艺术培训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三、四、五年级学生开展“春苗”传统文化研习营活动,在寒假期间,举办提线木偶体验课、剪纸体验课、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加深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文化自信;针对小学六年级以上学生开展暑期青少年研习营,设置团队活动、家风文化与青年修养、红色文化等课程,让青少年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同时,升级慧民“百姓书房”总藏书达21.3万册,推动百姓书房由“惠民”向“慧民”转变。

image.png

四点半课堂

image.png

“春苗”传统文化研习营活动

三是提升侨乡文化特色。各村依托侨乡文化,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承华侨精神,比如,灯光村 “童心向党·快乐成长”暑期红色成长营、四点半课堂,蓉中村“培根”文化学堂、“春苗”传统文化研习营、暑期青少年研习营和小主播选拔赛,鼎城村“少年曲艺班”、埔仔村《家庭教育》讲座、琉塘小学 “中国梦”系列活动、国专二幼“南音班”等侨乡特色主题活动,服务儿童达2万余人次,从小培养儿童的爱国、爱乡情怀。

image.png

image.png

“培根”文化学堂

三、坚持科技赋能,做到“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视频监控护平安。推广以“数据+”为支撑的服务模式,在留守(困境)儿童住房安装视频监控以及“智慧门禁”、烟感报警器和水电表,结对村干部可以通过该数据平台实时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动态,保障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安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现“零接触”便可获知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二是统一定位手表防意外。免费为村里的留守儿童配备定位手表271个,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留守儿童的实时动态,对留守儿童进行多层面的“电子监护”,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image.png

免费为留守儿童配备定位手表

三是统一语音对话促沟通。借助家庭视频监控,在外经商务工的父母可以实时查看孩子在家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还可进行语音聊天,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情况,目前,打破空间上的阻隔,增强日常交流与亲子互动。

四、坚持资源整合,做到“两个联动”

一是部门联动。由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市民政局牵头,联动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妇联等单位,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建立联动帮扶机制,联动举办11场举办校园禁毒、宪法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共同助力梅山镇推进儿童关爱服务活动,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切身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提升了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和未成年人自身保护意识。

二是社会联动。积极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通过持续整合南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南安慈善总会、闽南科技学院、爱心企业、社会爱心人士、港澳侨胞基金会等资源力量,提升儿童关爱服务水平和成效。近三年来,梅山镇共组织奖学助学金额达270万元,助学3465人次,33名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和21户困难家庭受益。(傅剑飞 戴爱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