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南
【聚焦党代会·代表看泉州】黄秋燕:融合“农文旅” 浇开“向阳花”
更新时间:2021-10-10 12:04:56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备受关注的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9日上午开幕,大会指出,未来五年,泉州将打造“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出席会议的党代表对泉州今后五年的发展充满信心,表示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开创泉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让我们一起走近参加本次党代会的部分党代表,领略代表风采,同时倾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他们对报告的理解和对泉州未来发展的所感、所思、所愿。

中国网福建讯 福建南安向阳乡位处福建南安最北部,海拔700多米,坐拥俗称“闽南小五台”的五台乐山。向阳森林覆盖率达79.34%,森林蓄积量27.5046万立方米,位居福建省前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向阳乡云山雾海的奇景,春夏间“人在云上走、云在脚下飘”已成为生活常态。

向阳还拥有以“五台乐山”为核心的海丝文化资源,五台乐山昭惠庙是海上丝绸之路公认的第一代航海守护神“通远王”的发祥地。昭惠文化具有闽南海洋文化的特质,得到海内外110多处分炉的认可,是广大信众加强联谊的文化纽带。

对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大会报告的反复学习,让党代表向阳乡党委书记黄秋燕感到无比振奋,她发现,由于大会报告多处提法的高度契合,让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生态、海神信仰源头文化遗存等资源禀赋的向阳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1.jpg

黄秋燕在大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泉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将给向阳带来哪些契机?

首先是向阳的文旅契机。

报告指出:泉州将建设成为“代表中国海洋文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其中在“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板块中提到:“全域开展古驿道、古塔、古桥、古渡、古卫城(所)、古建筑保护修复专项”。

在向阳乡有一条古官道,历史可考是自宋朝至今,从向阳到永春的东关桥,总长约20公里,是泉州保存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官道,目前已经修复了4公里,如果进行全程修复,将重现宋朝古官道的风采,对向阳发展旅游和宗教朝圣都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另外,在“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体系中,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海神通远王信仰发祥地”的“金字招牌”,推动“昭惠文化”成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向阳今后通过文化带动旅游、农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次是向阳的农旅契机。

报告指出:支持南安规划建设北部新城,联动东溪流域重点城镇布局新型组团,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康养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富民产业,加强优势种业科技创新,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推动农业在“接二连三”中增值增效;深化山海“一帮一”、城乡“手拉手”、干部“结穷亲”活动,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向阳乡本身就是山区,而且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一直以来向阳立足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致力于破题突围兴农业,凝心聚力富农民,努力走出一条高山生态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聚焦“农业强”,深挖“林下经济+中草药产业”潜力,规划建设林下草药、林下养殖、林下养蜂基地,获评省级林下经济示范乡镇、农村产业融合示范乡镇和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入选泉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向阳乡为主产区的南安蜂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依托生态产业基础,串联国家级森林乡村马迹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中草药)卓厝村、省级特色旅游村坑头村,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打响“康养福地 云上向阳”品牌,入选“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气候康养福地。

聚焦“农村美”,全力提升人居环境水平,道路基础设施全面强化,对外通道由3条拓为8条,有效打通乡村“动脉”,山区教育基础短板全面提升,向阳中心小学塑胶跑道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山区乡镇“零的突破”。同时立足以点带面,打造特色村庄,村级微景观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有效提升乡村“颜值”,网格化管理全面延伸乡村“毛细血管”,卓厝村、马迹村入选泉州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聚焦“农民富”,建立抓党建促扶贫奔小康长效机制。坚持柔性引才,建成5家泉州市级专家工作站,累计认定泉州、南安高层次人才21名,为向阳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借力“网红经济”东风,设立“乡约向阳”直播基地,把直播带货导入田间地头,有效拓宽山货销售渠道,有力推进了向阳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将发展契机转化为实际成效?

黄秋燕表示,向阳今后将落深落细落实本次党代会精神,始终保持“在弦上”的忧患意识、“在路上”的进取意识和“在肩上”的责任意识,奋力谱写向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强化平台构建,打造文化向阳。整合海内外乡贤、专家学者等资源,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构建平台纽带,挖掘海神信仰昭惠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今源流,增进从民间到官方的文化认同,确立昭惠文化海丝溯源的重要地位,以此为核心,打造融海丝文化、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资源等内容为一体的特色文旅品牌,向海内外展示推广“康养福地 云上向阳”。

突出项目带动,打造实力向阳。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全力攻坚,以项目的快推进、早见效夯实向阳振兴基础,尤其是加快协调推进天湖文旅康养中心、中草药产业园项目、商贸街项目建设。在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提升产业发展后劲上主动谋划项目,积极对外推介、强化招商,引导各类投资参与农业农村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向阳“财寡”难题。

坚定生态支撑,打造特色向阳。进一步整合铁皮石斛项目、贤芳佛手、都山田园综合体等生态农业项目发展林下种植和立体农业,建成原生态中草药林下种植加工销售的全新产业链,力争创建省级、国家级现代产业园。探索“休闲康养+生态农业”新模式,将农村与山水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将农业与加工业、康养业、旅游业联动发展、互补发展,推进由一村一品向全域生态产业融合快速转型。

提升乡村面貌,打造品质向阳。坚持建设具有田园风光、留住乡愁记忆的优美乡村,结合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建设,突出“三个生态圈、五大精品、五个最美”重点工作,三个生态圈即卓厝中草药产业整合圈、向阳·坑头生态休闲慢生活圈、马迹海丝源头寻根溯源体验圈,五个最美即最美风车茶园、最美稻田牧歌、最美田边古厝、最美绿盈乡村、最美五台胜景,五大精品即乡村振兴创客空间、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乡村振兴会客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体、乡村振兴直播基地,打造一条具有产业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线。

今后五年有哪些期望?

黄秋燕坦言,向阳发展任重道远,毕竟身处山区,发展基础薄弱,期望各级政府对向阳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不管是文化、农业还是旅游,产业振兴的关键还是在人才,因此,期望通过构建人才山海协作等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支持山区建设;另外,山区各项事业要上新台阶,必须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期望更多的国有企业能够探索土地入股等方式,将更多资金导入到助力乡村振兴中来。(林锦旺 林颖杰 许泽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