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泉州故事”·返乡记①】郭志煌:“龙水游子”挑起“漆篮担子”
更新时间:2023-03-28 15:55:46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为更好引导广大群众和海内外泉籍乡贤,投身和美海丝侨乡建设,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中国网海峡频道执行,启动“乡村振兴泉州故事”之“返乡记”主题融媒体系列报道,报道将以乡贤返乡促进乡村振兴为主线,深入到泉州各县市区各镇村,讲述华侨、企业家、艺术家等乡贤群体推动乡村建设、构筑和美乡村的“乡村振兴故事”,营造“乡贤促振兴”浓厚氛围。

“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说的是龙水漆篮。“龙水漆篮”是泉州永春县著名的民间传统纯手工制品,相传明朝正德年间诞生在永春仙夹镇龙水村,号称“桃园一绝”,蜚声海内外。

走进龙水村,漆篮元素俯拾皆是,村中心广场矗立着的巨型漆篮格外惹人注目,承载着“漆篮村”历史记忆与未来蓝图的展示馆里,一个个漆篮精品讲述着“龙水人”与“龙水漆篮”休戚相连的故事,还有宽敞的仙龙新道两侧漆篮人工造景与青绿自然景观交相映衬......俨然一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图景。

翻阅本世纪初龙水村的老照片却是另一番景象:进村仅有泥土小道,废弃不堪的猪圈旱厕散落各处,据村民们说,彼时“龙水漆篮”传承已青黄不接,面临着“断代”险境。

仅仅十年之隔,光阴轮转,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不仅蜕变为乡村振兴“明星村”,“漆篮名村”金字招牌更是埕亮耀眼,漆篮销量10年翻10倍,漆篮匠人新老传续,带富了村民,更传承了这一独特技艺。

而这十年巨变,离不开一位“龙水游子”10年前的“决然返乡”,他就是本期返乡记的主人公——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党支部书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郭志煌。

image.png

郭志煌在制作龙水漆篮 受访者供图

一腔乡愁 “龙水郎”踏上“返乡路”

时间回到2003年,郭志煌还在深圳经营一家装潢公司。在深圳的事业,同样跟漆篮密不可分。

郭志煌从小学艺。还在上小学时,他看到老一辈师傅在制作漆篮就时常去帮忙,耳濡目染,练就了一手上漆的好功夫。靠着这门手艺,郭志煌到外地从事家具、庙宇等上漆工作,后来组建装修队、开办装潢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虽然人在外头,但郭志煌与故乡的羁绊从无断过。200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仙乡郭氏宗亲会”会长,时代在进步,但家乡依旧破败的环境和逐渐没落的技艺,郭志煌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早期闽南地区会在结婚、过生、祭拜时使用漆篮,但后来时代观念、习俗改变,替代品增多,而漆篮工序繁琐,以致年轻人只愿销售,不愿意做。

image.png

经过重修后作为旅游民宿的龙水老厝 林锦旺摄

郭志煌还是坚信繁琐的工序恰是漆篮的魅力所在。从破竹、竹编、灰工到漆画堆雕,再到制作成成品,龙水漆篮少说有39道工序,细数可达100多道。而且漆篮上大漆的手艺是祖传的,上等漆篮用的漆是天然的植物漆。

另外,郭志煌的信心还来源于“龙水漆篮技艺是渗透在是龙水人的DNA”里的,它有着一段辉煌的过去。从明朝正德年间开始,龙水村祖祖辈辈就以漆篮为生,上世纪50年代兴盛时还成立了合作社,一群拥有漆篮制作手艺的人聚集在一起,甚至将产品成功出口到了东南亚,当时永春的外汇收入大部分都来自漆篮。

有了十足的信心,郭志煌愈发觉得自己不能眼睁睁看着故乡的传统技艺走向没落,于是,他便动了回家的念头。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父母、妻子等的极力反对。“你要做其他的事情我们都不反对,唯独不要回去,会有许多流言蜚语。”“这边的生意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去吃苦?”

image.png

位于龙水村的龙水漆篮展示馆 林锦旺摄

家人的心声让郭志煌一时陷入了沉思,后来一位老华侨同样的心愿又让他坚定了信念。他回忆,从龙水村走出的菲律宾华侨郭从愿,当时回村买漆篮,发现家乡的漆篮手艺人寥寥无几,十分痛心,他希望有年轻人站出来复兴家乡的漆篮产业。

在乡贤和当地政府的鼓励下,郭志煌不顾父母亲的反对和家人的劝说,终于放弃积攒了二十多年的产业,毅然决然踏上返乡之路,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养活一代又一代“龙水人”的“龙水绝活”断掉!

双管齐下 “宜居宜业”重整“漆篮名村”

2012年,郭志煌一回到龙水村便遇上了村“两委”换届选举,众望所归,他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从此“归途”变“征途”,开启了“重振漆篮村”的漫漫长路。

万事开头难。一方面,整个村庄环境十分“破败”,用脏乱差都难以形容。道路又窄又破,到处都是猪圈、旱厕,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等都需要整治。另一方面,则是老手艺人们的不配合,他们主要是不忍让郭志煌做无谓的投资,他们担心郭志煌不但赚不了钱,还会让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打水漂。

郭志煌深知,龙水村要重振旗鼓,村民的支持至关重要,而老乡的信心来源全部在他的行动上。

“当时我是两种模式,一边是技艺传承与创新,一边是乡村环境整治,两头同时进行,双管齐下。”郭志煌说道。

“我们贫困村有政策倾斜,有扶贫干部,还有配套资金和项目,都可以改变村庄。”刚开始,村民不配合,郭志煌只好亲自上门,一户一户地做工作,若遇上沟通失败的村民,他就另辟蹊径找熟人动员。到后来,整治逐渐有了成效,村民看到了希望,开始自愿为村民发展让路。

实施光伏发电并网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开通楼草线角落公路、建设村中心广场和农民休闲公园......整治效果肉眼可见,旧村成功“换新颜”。

image.png

龙水村中心广场 受访者供图

另一边,老手艺人们认为漆篮自明朝以来都只是平价的百姓日用品,改革创新不可取。“大道理”讲不通,郭志煌干脆雇了2辆大巴车,带大家外出参观调研,用最直观的感受来说服众人。

从莆田仙游的木雕,到泉州德化的陶瓷,再到厦门的文博会,明明是同样的产品,在一番创新包装之下,竟摇身一变成了价格不菲的工艺品。不仅别人的产品可以做到,一次一位客户来到龙水村参观,并以两三千元的价格买下郭志煌制作的漆篮,远超平时售价的几十倍,无论是村民还是手艺人都十分惊讶,小小漆篮竟能卖出如此高的价格,龙水漆篮终于迎来了“开门红”。

image.png

郭志煌(左)在为永春漆篮收藏爱好者王先生介绍竹编工艺 林锦旺摄

调研结束后,大家思路打开,纷纷表示愿意尝试改变现有的漆篮生产模式。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整治,手艺人们也愿意跟随脚步改变现状,郭志煌得以放开手脚开始重振漆篮产业,第一步,便是研究如何培养人才。

“这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现有的手艺人多为年龄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不仅效率慢,还可能面临断承的风险,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下一代漆篮手艺人。对此,郭志煌承诺学徒三年内免费培训,到后来,又以“师带徒”的形式,给予师傅和学徒双向补贴。五十岁、四十岁、三十岁......拥有漆篮制作技艺的手艺人逐渐走向年轻化。

image.png

在龙水漆篮传习所,老艺人正在上漆 林锦旺摄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与泉州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师院等高校签署战略协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郭志煌表示,通过将龙水村扎实精湛的技术与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漆篮从日用品升级为工艺品,助力漆篮产业发展。

现如今,龙水村有省级大师1名,市级大师6名,县级大师十多名。2009年,“永春漆篮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龙水村还成功获评“中国漆艺之乡”,也是这一年开始龙水漆篮匠人团队首次出现了95后的身影......

三产融合 “创新思路”赋能“产业发展”

破竹、竹编、打磨、上漆......来到龙水村漆篮制作传习所,记者看到,“龙水漆篮”制作流程分工明确,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在操作。

“大家精通的领域不同,有的擅长竹艺,有的擅长漆艺,一个人一直专注一道工序,这样做出来的漆篮品质有保证。” 郭志煌解释道,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单靠散户的生产速度已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此,郭志煌带头成立了村民、村集体、华侨皆可入股的永春县龙水漆篮工艺有限公司,龙水漆篮开始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将篮坯订单下放给村民,等到半成品时收购回来,再统一进行流水线加工。”借助这样的形式把现有的小农生产有效粘合起来,聚力“抱团”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事实上,不仅在龙水村,如今的漆篮产业已成功带动更多乡镇产业发展。“由于成功转型为工艺品后的漆篮对品质要求更高,对各方面的标准也更加严格,比如使用的竹子是几年生的、竹节长短等等都有讲究,仅靠龙水村的竹子还不够,就会从周边乡镇收购。”郭志煌表示,接下来,还将不断释放漆篮产业链效应,辐射带动更多村庄发展。

现如今,龙水漆篮身价倍增,一个高端漆篮的价格甚至能达上万元,2022年龙水漆篮产值突破了3000万元,足足是2012年200多万的十多倍。

image.png

image.png

传统漆篮作品和竹编创新作品 林锦旺摄

郭志煌却不满足于此,因为现在漆篮大多数面向当地的闽南人和保留闽南传统习俗的华侨,始终局限于闽南市场。如何延长产业链,增加漆篮产业附加值呢?在不断寻求破题思路时,郭志煌注意到了奢侈品品牌的产品。

“同样的一根竹子,放到奢侈品品牌的包包把手上,立马就变得高大上起来。”基于此,郭志煌想到将皮革配件与竹编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漆篮技艺的更大价值。目前,已与几家奢侈品品牌在对接当中,后续还计划将竹艺、漆艺与陶瓷等相结合,开发更多领域。

如今的龙水村,一直在升级,年年都有新变化。“我们这里海拔达557米,负氧离子含量很高,适合开发康养产业”“现在农业观光发展前景好,我们可以与芦柑采摘相结合”“村里从古建筑拆除下来的瓦片可以活化利用”......

image.png

高校毕业后回乡学习漆篮技艺的95后新匠人 林锦旺摄

一提到龙水发展,今年已55岁的书记便激情洋溢,在他的规划里,未来还有许多想法等待着他去带领大家实现,归来的“龙水游子”挑起了“漆篮担子”,郭志煌的“征途”逐步变成了龙水人的“金光大道”。 (陈佳滢 林锦旺 曾勇 庄艺琪)

1.p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