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
涛涛林海绘新卷
——2022年南平市林业发展亮点综述
更新时间:2023-01-04 09:05:28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穿行于闽北山川间,满目葱郁秀色浓。光阴在层林尽染、绿树红叶相映中流淌,回望这一年,南平市林业发展工作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单一绿化到全域规模化花化彩化果化,如画青山“颜值”再提升;

从做优资源到林下“掘金”、空气“卖钱”,绿水青山“变现”新招频出;

“森林生态银行”由点扩面,实现跨越式升级,正在成为林农致富、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

青山绿水间,南平林业发展成效跃然纸上。一年来,南平市获评2021年度全省林长制考核第一名,并被国家林草局确认为全国8个推行林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县市之一,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中国竹工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等“国家名片”相继落户;顺昌森林生态运营机制及“碳汇+”创新项目成功入选《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案例集(2022)》……

坚持保护优先 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

冬日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群山连亘,碧溪潺潺。丹霞与斜阳一色,风起金波。

“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谆谆叮嘱,殷殷期盼。在南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平市林业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的部署要求,建立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三防一提升”(防森林火灾、盗砍滥伐、松材线虫病及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森林资源保护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安全。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市林业局发布了《南平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南平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组织开展银粉蔷薇、中华穿山甲、花榈木等一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救护项目,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成立至今,已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毛泥甲等17个新种,极大地丰富了南平市的物种纪录。

生态优先,保护先行。南平市充分发挥林长制“绿色指挥棒”作用,各级林长、副林长全面履职尽责,通过会议部署、巡林等方式,督促林长制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市林长办实行问题定期通报、任务及时交办、进度动态跟踪等工作模式,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并充分发挥乡镇村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自然保护区管护员和村级林业员等三支队伍作用,让青山有人守,绿树有人护,森林保护成效明显。

突出增绿添彩 持续扮靓如画青山“颜值”

走进隆冬的闽北,山水在红黄绿相间中温柔浪漫。乌桕、枫香等枝梢渐渐染上冬的颜色,期待与游客的邂逅。

绿色是南平最靓的底色,也是南平最大的特色。一直以来,南平市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重点突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南平的骄傲。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78.89%,比全省的66.8%高出12.0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1.93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美化林相,2022年南平市林业局争取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国土绿化试点示范(2.6亿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4.92亿元)等项目资金,创新推广“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常绿用材林为常绿彩化花化果化‘镶嵌’多功能景观林”的“三改”技术措施。2022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7.42万亩,其中针阔混交林面积达四成以上。同时,市林业局以国土绿化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示范带动,系统集成针阔混交、杉木大径材培育、复层异龄林、松林改造、林下经济等资源培育成果,整合分散示范基地,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建立规模500亩以上系统集成森林资源培育“综合体”30片,面积24520亩。目前,政和县星溪乡梅坡、建阳福星林场七公里、建瓯东峰下山虎和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下坡石工区等“综合体”已初具规模。

2022年,全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村庄27个,累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1个、省级森林村庄170个,并于2018年就实现了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等。全面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市共有8片古树群上榜“福建最美古树群”,累计有12棵古树获评“福建树王”,为全省最多。

着力创新驱动 持续打造林业改革示范样板

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长期以来,南平市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先行先试,立足以民为本,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市场的手段推动林业改革发展,重点实施以“森林生态银行”为重点的改革措施,不断激发森林资源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2022年,南平市林业局在总结完善“森林生态银行”试点经验基础上,创新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通过实施多重服务,开展多式联营,促进多方得利,效益比林农分散自主经营可提高30%—50%,有力保障林产工业原料供给,推动林业经济效益实现倍增。目前,已推广至10个县(市、区)和1个省属国有林场,共涉及83个乡镇218个村,惠及林农2.71万户,合作经营模式涉及林地面积达9.06万亩,较2021年推广前增长了30倍。

依托“森林生态银行”,率先探索市场化流转林下空间经营机制,对符合发展林下经济条件且有流转意愿的林下空间进行存储登记,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林下空间资源数据库,目前全市共登记存储可利用林下空间面积4.28万亩,完成流转面积1.2万亩,参与流转的企业、专业合作社31家。同时,参照林权发证模式,创新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并推出“福林·林下经营权贷”,破解“林下经济经营主体非林权证持有者,无法在经营的过程中获得信贷支持”的问题。目前,全市已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10份、面积达5172亩,首笔“福林·林下经营权贷”于2022年7月22日成功发放,贷款金额20万元。

为进一步深化林业绿色金融改革,南平市林业局积极对接金融部门、金融机构,持续创新并推广“林下经营权贷”“林下贷”“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等金融产品,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绿色金融贷款129笔、金额4.66亿元。同时,与泉州银行南平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林业经济专项信贷额度,未来五年内,将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南平市林业改革发展。

着力绿色发展 持续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希望在山,致富在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根竹”是南平市“五个一”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市林业局始终将其摆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依托毛竹林资源优势,持续加“竹”马力,做“竹”文章。一年来,在竹产业一产方面,全市建成丰产竹林8.8万亩,累计达356.3万亩,约占全市竹林面积的55%;完成37片丰产竹林示范片留笋养竹工作和10条竹山轨道机示范线建设。二产方面,争取到省级竹产业发展补助资金4480万元,占全省的45%,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全竹利用、全链开发,持续引进竹产业链关键项目,补齐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企业“以竹代塑”产业研发和生产步伐,助推企业降本增效。三产方面,持续举办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际化创新体系;成功引进中国竹产业协会竹家居与装饰分会,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022年,全市竹全产业链产值达440亿元以上,居全省第一。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南平市林业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创新固碳增汇经营、交易和融资模式,有序推进林业碳汇工作。一年来,全市建成高固碳营造林示范林1.02万亩,纳入碳中和林试点面积26.05万亩,预计新增森林植被碳汇量25万吨以上。2022年12月14日,顺昌县零碳环保公益基金会通过线上方式分别与中国银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谊工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一元碳汇”购销合同》,“一元碳汇”实现跨境销售。据了解,“一元碳汇”平台已有10250人次认购7747吨碳汇量,销售资金77.47万元。

不止是竹产业、碳汇产业,种苗花卉、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也在同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一二三产融合成效明显。2022年全市新增省级森林养生城市1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6个,全市现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4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7个、中国森林康养人家2个。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再创辉煌。南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腾辉表示,2023年,全市林业系统将持续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进林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加快推进南平市由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转变,全力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汤文娟 朱维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