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福建发展改革这十年
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2-09-25 10:21:18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刘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福建省发改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全面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与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勇担使命,狠抓落实,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十年来,福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2.02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4.88万亿元,年均增长8.1%,经济总量排名从全国第11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8位,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从3.75%上升到2021年的4.2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8万元、0.99万元增加到5.1万元、2.3万元,城乡收入比从2.83:1缩小为2.22:1,福建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加快步伐。

提质增效 做优做强四大经济

福建省发改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经济,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在数字经济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贺信精神,坚持把数字福建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成功举办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促成1976个总投资超万亿项目落地,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加速释放。2021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占GDP比重47.6%,位居全国第5位。

今年以来,进一步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深入实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能级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行动等八大行动,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倾力构建数字福建新格局。

在海洋经济方面,十八大以来,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保持年均8.8%的增长速度,2021年达1.18万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三位,水产品总产量853万吨,水产品出口额超70亿美元、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海洋经济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迭代实施《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临海产业,壮大发展海洋服务业,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在厦门启动;率先开展海洋高通量卫星互联网试点建设;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东方电气13兆瓦机组下线;全球首创227米深海采矿船投入使用;全国首创租赁模式的深海装备养殖“闽投1号”近期将投产;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福州国际深水大港加快建设,建成一批可停泊40万吨级散杂货、30万吨级超级油轮、22万吨级豪华邮轮等世界最大主流船型的专业化码头。

海上风电项目(福建省发改委供图)

在绿色经济方面,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清洁化改造,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为22%(以上两个数据根据2021年统计公报),推动经济社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着力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开展具有山海特色的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率先出台陆海统筹、适用全省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指南,“武夷山水”“红古田”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打响,武夷岩茶连续5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第2名,品牌价值约>10亿元,寿宁下党“下乡的味道”品牌销售额达4600万元。

率先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性生态补偿试点,率先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林业碳汇交易额居全国首位,厦门市成立全国首个农业、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将乐常口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截至6月全省累计发放碳减排相关项目贷款148.04亿元,初步估计带动年度碳减排91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发放“闽林通”系列贷款106亿元、受益农户达到9.26万户。福建省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生产总值,生态文明指数位列全国第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宽。

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 (福建省发改委供图)

在文旅经济方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扎实推进,“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市市有5A景区的省份。

上半年,福建省精准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支撑和牵引作用的文旅经济重大招商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文旅经济可持续增长。2022年全省重点跟踪推进在建文旅项目209个,总投资额近2000亿元,启动布局建设1000多公里的滨海风景道、1000多公里的生态休闲道,着力推动乡村旅游、滨海旅游等特色产品和新兴业态百花齐放。

深化改革 构建“便利福建”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福建省发改委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勇于创新,先行先试,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

创新推出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全面、客观反映福建省营商环境现状,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解决问题,全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目前,正着手整合现有涉企服务资源,依托“闽政通”APP建设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对内对外的营商环境数字化闭环。

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推进“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掌上可办”,提升“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大幅压减审批前置事项,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企业税收“能减则减”、社会保险费“能降则降”、行政事业收费“能清则清”,最大程度便民惠企;福州新区、厦门火炬、泉州丰泽等9个双创主体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等系列活动激发众创活力。

厦门市18个营商环境指标全部被列为全国标杆指标,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全面总结提升“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全省已累计推出5055个“一件事”套餐,推动审批环节精简64.75%,承诺时限压缩50.3%,申请材料减少32.6%以上。大力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完善省级政务自助机通办平台,实现2854项高频事项“就近办、自助办”,467项高频事项“省内通办”。形成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超80%,“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0%以上。闽政通APP整合全省25类超1400项便民服务事项,率先实行“一号通认”和“一码通行”。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全力保障重要防疫物资生产供给,推动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开发上线全国首个省级健康码“福建健康码”,持续提升以福建健康码平台为基础标识的省疫情防控一体化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支撑能力。全力稳住经济增长,运用福建省经济社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监测与绩效管理平台,强化运行监测分析;打好政策组合拳,牵头组织全省一季度“开门红”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省级36份配套文件,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实现“开门稳”“开门红”;有针对性出台纾困解难举措,建立跟踪落实机制;开展常态化“飞行检查”,调研服务千家企业,确保政策应落尽落,市场主体应享尽享。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增速居全国第6位,为全国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福建贡献。

加快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十年来,福建省聚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新基建、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投资,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不断加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6%,经济发展效益逐年显现。新旧动能持续转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9.6%,改建和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1.1%;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快,年均增速达18.5%,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年均分别增长24.4%、16.4%,切实发挥投资稳经济、保民生、优结构的作用。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中之重项目实施,省重点项目建设十年累计完成投资4.78万亿元。三明机场、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合福铁路、赣龙铁路、福平铁路、南三龙铁路、京台高速、莆炎高速、甬莞高速、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9号40万吨铁矿石泊位、福州地铁、厦门地铁、长泰枋洋水库、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省妇产医院、省儿童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闽粤电网联网工程、福厦特高压工程、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福厦铁路客运专线、龙岩至龙川铁路、厦门新机场、漳州核电站、霞浦核电基地、福州机场二期、福清万华化学MDI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福建省发改委供图)

项目服务不断优化。连续三次修订福建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按照下放层级与承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取消、下放事项,省级核准事项仅保留30项。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项目审批时限,全面梳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报建审批(开工前置)事项,有关审批事项减少至40项。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梳理全省发改系统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通用目录,统一制定实施《福建省发改系统行政审批服务办事指南》,推进全省审批服务事项“异地可办”“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搭建福建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投资项目统一代码推动省内审批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一网通办”,持续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融资渠道逐步拓展。在用好财政性资金、企业债券等基础上,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让金融“活水”助力重大项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央企项目合作、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作用,组织项目融资对接,拓展融资渠道,扩大社会投资。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与金融机构设立稳投资补短板专项、高质量发展专项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大资金投放。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国内首批、福建首单“中金厦门安居REIT”已于8月底成功上市。

创新引领 优化完善产业结构

风起正是扬帆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以创新为帆,才能勇立潮头、驭风前行。福建省发改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福建省发改委供图)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平台体系布局逐步完善,推动设立省创新研究院,建设光电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等6家省创新实验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特别是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领域,培育创建创新平台,宁德时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石能源“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是福建省二十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动设立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前列。

牵头编制出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石墨烯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增芯强屏”工作成效显著,厦门联芯、福州京东方等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以沿海一带为主,福州、厦门、泉州为辐射高地的产业发展布局;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先进光伏、储能电池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形成宁德时代,钧石能源等一批产业领军企业;生物医药培育力度不断加强,聚焦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生物医药服务等领域,新冠疫苗和药物、快速检测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福州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生物医药及莆田市新型功能材料等4个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2021年福建省有18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6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全景图(福建省发改委供图)

下一阶段,将继续完善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布局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吸引一批带动能力强、落地效果好、填平补齐产业链的项目落地,进一步营造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总结梳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创造改革经验和有效举措。

共建共享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发改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实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普惠学前教育扩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托育建设、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等工程。

教育方面,持续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提质扩容等工程,支持高等教育综合科研项目、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位扩容等项目建设。所有县达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要求;泉州列入国家产教融合首批试点城市,厦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速;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列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16所院校列入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名单。

医疗方面,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前7家医院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位居全国前列,已投入运营的5个区域医疗中心(西医类)总开放床位数3278张,占核定床位总数64.53%。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服务总数423项,其中多项创新技术填补区域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的空白。转外就医患者数同比减少50.16%。住院患者中省外患者占比7.63%,大大提升福建整体的医疗水平。目前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从3.7张增加到5.3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从1.78人增加到2.65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

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建省发改委供图)

“一老一小”方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托育发展相关规划政策。福州获国务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正向激励,三明市、宁德市列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推动福州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计划,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提前一年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消费帮扶、以工代赈等工作。

征途风正劲,扬帆再起航。福建省发改委将继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时间窗口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