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
守护水生态 做足水文章
——南平光泽县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
更新时间:2022-06-18 08:59:28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近年来,南平光泽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推进“一瓶水”产业体系发展,做好水生态、做大水平台、做强水产业、做响水品牌、做活水文化,走出一条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全县小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全优,是全省唯一全流域水质达到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的县,近5年河(湖)长制考评有4次位列全市第一,“武夷山矿泉水”畅销全国2万余个中石油网点。

一、探索水生态管护新机制,涵养“丰润之水”。一是创新绿水维护补偿机制。建立“绿水”补偿和小流域水环境考核机制,全县共设立28个断面监测点位,对落实管护机制、水质达标的村(居、场),给予每年5万元的“绿水”维护补偿,对辖区内水质下降的乡,村取消补偿并进行约谈。全县实现流城大小河流水质管护全覆盖,县乡村三级责任落实全覆盖,形成责任清晰、激励约束并举的共治局面。自2017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兑现绿水维护补偿金1930.25万元。二是创新生态司法修复机制。探索生态司法保护实践创新,在全市首创生态司法保护巡山、巡河生态修复联动机制,责令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实行社区轿正的人员在缓刑考验期内义务参与县域内巡山、巡河活动,替代性修复生态,构筑生态法治屏障,自实施以来已向27名社区矫正人员发出巡山巡河令。三是创新生态资源收储机制。委托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辖区内水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将全县所有涉水工程、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按功能分类,绘制水资源“一张图”。在此基础上,依托光泽县水利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水生态银行”,统一开展水资源资产产权收储提升、开发运营。目前,已通过公开竞拍、收购、租赁、自行建设等方式,获得矿泉水探矿权3宗、涌泉量共1674立方米/天,水库28座、库容10577.9万立方米,水域面积约8000亩,并通过实施水美乡村、流域修复、造林绿化等项目,持续提升优质水源涵养能力。

二、探索水污染防治新模式,守护“洁净之水”。一是创新河道清淤疏浚模式。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国企运作、系统治理、整体开发”治理模式,编制《光泽县河道清淤规划》,以县水投公司为实施主体,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开展河道清淤整治、河岸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项目,利用清淤富余物生产建筑用砂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变花钱整治河道为清淤疏浚反哺生态修复。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河道疏浚15公里,清淤总量31万m3,纯收益460万元。二是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摸式。在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根据常住人口确定污水处理设施规模,按照各村地形地貌和建设规模,采取“单户治理”、“联户治理”、“集中纳管”等3种治污模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源头减量、污染控制、循环化利用。全县86个村中,计划12个村纳入集镇污水厂治理,25个村采用“联户治理”和“集中纳管”,49个村采用标准化三格化粪池,首批11个示范村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三是创新工农业污染防控摸式。结合全国唯一“无废城市”县级试点建设,探索围体废物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置技术,有效防控工业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引导圣农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延链补链扩链,推动固体废弃物通过有机化、燃料化、原料化实现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削减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圣农集团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建立农药废弃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有效削减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2019年以来,实现农药减量15%,化肥减量4%。

三、探索水价值转化新路径,共享“富民之水”。一是构建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健全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严格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探索开展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托肖家坑水库等优质水资源,引入对生态环境和水质有高标准要求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和山泉水加工项目,发展高端鳗鱼养殖和山泉水加工,由“水生态银行”按0.2元/立方米和365万立方米/年标准供应养殖业用水、100万立方米/年标准供应加工山泉水。积极培育发展酿酒、中药生产加工等与水资源相关的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年征收水资源使用费300余万元。二是构建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通过“水生态银行”运营平台引进水产品开发公司,以县国资公司为平合,探索以水资源入股开展合作开发,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已落地投产武夷山矿泉水项目,由县国有资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以资源入股,与南平实业集团、中石油昆仑好客有限公司按照1:2:7的股比共同实施,项目已完成投资1.8亿元,设计产能19万吨/年,县国资公司每年可获得股权利润分红200余万元。三是构建水文化融合发展体系。充分利用水环境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水生态康养旅游,推动“水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整合高家水库、霞洋水库、北溪河流等优质水资源产权和水域经营权,培育发展垂钓运动休闲项目,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山水休闲垂钓名城”。推进“河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持续推动水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升级,构建文化、商贸、旅游互动产业链,成功打造白水际瀑布、莳光山居、“浪漫油溪”、“醉美饶坪”等一批水文化创意项目。(姚荷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