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遗味无穷】福建现有5处世界遗产地 还有5处预备名单项目
更新时间:2021-07-29 17:11:33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7月28日讯 7月28下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题边会“‘世界遗产引领作用’的回响—从福州到喀山”在福州召开,记者获悉,25日,泉州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福建省第5处世界遗产地,福建省还有5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项目。

据了解,从1999年武夷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起,到刚刚泉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已经成为拥有5处世界遗产的遗产大省,包括武夷山是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福建土楼、泰宁的“中国丹霞”、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福建省的遗产在类型、时空跨度和价值主题上都十分丰富,有丹霞自然遗产,也有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有乡土遗产,也有城市遗产。

边会现场,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分享了福建省在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他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建一直以来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不断提高遗产保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随着福建世界遗产项目的增长,福建省一级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职能也不断完善,很好地建立起衔接国家治理和遗产地在地管理之间的治理、管理机制。在为遗产地提供法律法规保障,从省一级人大、政府颁布一系列遗产地专门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组织编制、审批和颁布各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指导遗产要素保护修缮、遗产监测等重大项目实施;建立全省世界文化遗产定期巡查机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懈努力,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傅柒生表示,近年来,福建在多方面为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实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对遗产的认知方面,福建拓展了对遗产价值认知,将人文与自然遗产,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相结合。在保护基本理念方面,坚持“价值优先”的保护理念,践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遗产保护有机结合。在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再到具体遗产地的治理-管理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包括立法、规划等在内的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在提升在地管理方面,鼓励各遗产地根据自身价值特色、环境特点、社会条件,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探索,由此也带来不同的解决策略。

据介绍,目前,福建省还有5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项目,在价值认知与保护管理实践上都有新的发展。闽浙木拱廊桥的遗产构成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并且注重自然与人文价值、物质与非物质载体的融合。三坊七巷从历史城市景观的角度认知遗产价值,充分考虑遗产与整个城市的关联。平潭海坛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进一步探索自然与文化价值的融合。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与万里茶道探索跨国申报策略。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遗产保护加强沿线城市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万里茶道注重加强中俄交流合作,开展文化遗产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望未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建设发展、可持续旅游等。” 傅柒生表示,福建省作为遗产大省,将进一步发挥世界遗产的引领作用,增加应对变化的能力,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卢金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