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   古城蕴瑰宝,千年绽华彩
市舶司遗址:见证“东方第一大港”繁荣的古海关
发布时间:2021-07-26 21:16:42 来源:泉州申遗办

【性质】市舶司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反映出泉州港口依托于庞大国家机器的独特属性。

【位置】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翼城的南熏门内。始建时位于城外,至13世纪被纳入城内。其西侧临翼城城墙旧址,西北侧有水沟连通城市的城壕与晋江水系,东侧可通往镇南门。

市舶司遗址(王俊拍摄).jpg

市舶司遗址(王俊拍摄)

【背景】伴随着泉州海外贸易的日渐兴盛,大量蕃商来到泉州进行交易活动,朝廷对此前的政策做出调整,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多的税收,另一方面也希望对海外贸易实施有效的控制,于是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于泉州城南晋江江畔处设置了市舶司。据史志文献的记载,泉州市舶司位于南薰门(又称水仙门、水门)内、镇南门外,其西侧有水沟巷。一直到明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才移置福州。市舶司迁福州后,这里也就逐渐荒废,并渐为民居所占用。现在,我们除了在水仙宫旁设立市舶司遗址保护碑,还配合做了展览来讲述泉州市舶司的历史。

【市舶司职能】泉州市舶司是国家在泉州设置的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市舶司的职责主要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主要承担着发放商贸许可证、查验商船、征收关税、代表官方采购舶货、储存或出售征得的货品、转运货品或货币至都城、接待外国使节等职责。

市舶司的设置,使泉州有了较为完备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同时也使泉州成为法定海上来往船只的登记港口,为泉州消除了地方出口贸易的制度性障碍;同时还使泉州与海外贸易市场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关系,这对泉州海上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市舶司内曾有清芬亭、仓库等建筑,废弃后于遗址上建有水仙宫,今遗址内尚保留有舶司库巷、马坂巷、水沟巷、鹊鸟桥和通籴桥等包含历史信息的地名。遗址旁有水关,以宣泄水流及启闭舟揖的出入。市舶司建立以后,凡涉洋经商船只及货物往来,可用小船,溯晋江,沿破腹沟、过水关,入濠沟直达市舶司报关。市舶司的设置还使城市南部的商业活动更为频繁,13世纪以来泉州城市逐渐向南拓展,也将这里纳入城中。从当时泉州的产业发展及贸易性质来看,也逐渐由转运贸易转换为出口贸易和转运贸易并重,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也进一步促进本地产业的不断优化提升。

C1206T1E、T1F区域内建筑墙基(拍摄者:黄必应).jpg

C1206T1E、T1F区域内建筑墙基(拍摄者:黄必应)

【考古发掘】为了配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遗产,2019年8~9月开展了探寻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发现了疑似夯土、砖铺面等迹象;同年10月,开始了泉州市舶司遗址的探寻发掘。揭露出来了铺砖地面、铺石等遗迹。2020年5月至11月,在原人民电器厂院内布设探方再次开始了考古发掘,揭露出铺砖地面和石墙、石墩、石构、鹅卵石铺面等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出土了花卉纹瓦当、脊兽、文字砖等建筑构件和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景德镇青白瓷等较高档陶瓷器。明确了此处有大型较高等级官式建筑群的存在,而“(监)造市舶亭蒲(寿)(庚)”文字砖的发现进一步确认了该建筑群为泉州市舶司遗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