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   古城蕴瑰宝,千年绽华彩
顺济桥遗址: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
发布时间:2021-07-26 12:43:03 来源:泉州市申遗办

【性质】顺济桥遗址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着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水陆转运系统。与德济门、天后宫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

【位置】顺济桥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以临近顺济庙(天后宫)而得名。

【顺济桥】顺济桥由南宋泉州郡守邹应龙于1211年主持建造,为梁式石桥,桥体为东北——西南走向,东侧桥头指向德济门的方位。现存桥长约400米,共有船型桥墩及桥墩遗址约30处。顺济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采用“筏型基础”法,全河床抛填石块形成结构基础,其上干砌条石形成桥墩,上部为石梁结构。现存桥墩长约8.5米,宽约3.5米。

顺济桥遗址全景(成冬冬拍摄).jpg

顺济桥遗址全景(成冬冬拍摄)

顺济桥桥北原特设段木梁吊桥,有警即吊起、以御敌寇。并筑有桥头堡,置戟门,昼开夜闭。南端桥堡上勒有“雄镇天南”四个大字。今皆不存。

【修缮沿革】顺济桥建成后历代多有修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将石梁改为四梁式截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20世纪60年代将损坏的九孔改为简支组合梁,在工字钢梁上浇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但桥墩部分仍保留宋代石船型桥墩的基础。2005年至2010年受台风影响,大面积坍塌。现仅存部分桥面和桥墩11个。

【考古情况】2019年我市邀请国家水下考古中心对顺济桥遗址进行水下声呐扫描,测出顺济桥残存桥墩及桥台情况:现仅存部分桥面和桥墩11个,其中西侧残留6个桥墩及连续的桥面,东侧残留4个桥墩及部分桥面,中间部分仅余1个桥墩尚残存有一定高度,其余桥墩仅在低潮期间可露出部分石块,桥面全部不存。

东侧4个桥墩,其中2个为临岸桥墩,距岸约10米,两者相距间隔约5米,为10层条石砌筑而成,体量较小,通高约5米,另2个桥墩相距约30米,为站江桥墩,亦以条石10层砌筑而成,通高约8米;西侧6个桥墩,临岸的两个桥墩,距岸约5米,两者相距间隔约10米,由于吃水较多,因此这两个桥墩以下宽上瘦的形式堆砌而成,既可以保证桥墩稳固又节约了成本。其余4个桥墩,均以9-10层不等的条石堆砌而成,为站江桥墩。桥的中间部分仅余1个桥墩,亦与其他站江桥墩一样样式。所有残存桥墩均为宋代石船形制,基本保存完整。

顺济桥桥墩(成冬冬拍摄).jpg

顺济桥桥墩(成冬冬拍摄)

【价值】顺济桥继其上游的石笋桥之后建成,把晋江南岸的广大地区与泉州城的陆路交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由南部往来泉州不必再绕行至晋江上游的石笋桥,使泉州与安海、同安、漳州等地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此外,顺济桥的建成也方便了晋江南岸各港口与泉州城之间的交通,由石湖港至古城可沿12世纪建成的海岸长桥,经顺济桥至泉州南门。位于深沪湾、围头湾的其他港口也可由陆路经顺济桥到达古城。顺济桥的建设体现了国家口岸的水路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
    顺济桥遗址与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伴随晋江北岸的自然淤积,泉州城市逐步向南部发展。从1009年清净寺建成、1087年市舶司设置至1196年顺济庙建成,城市南部的商业性城区逐步拓展。而1211年顺济桥的建设正是城市南部商业聚居、商业发展、交通需求旺盛的体现。此后1230年沿江翼城的建设及城市南门的南迁,标志着泉州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形态的确立,顺济桥与德济门、天后宫共同成为古城南段的重要地标。顺济桥附近的江岸边曾是泉州进城港口南关港的所在,这一带成为商舶货物云集。商人行香祷告的繁忙区域。作为城市商业性城区对外衔接的交通枢纽,顺济桥遗址见证了泉州城市在海洋贸易推动下的发展,也体现出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