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探寻福建百年红色历程 讲好福建故事 >   建党百年 学史明理
吹响乡村振兴发展号角 奋楫扬帆续写恢宏篇章
——讲好福建故事 中国网海峡频道走进泉州探寻乡村振兴“泉州样板”
发布时间:2021-06-17 14:04:26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黄娜玲) 6月15日,泉州公布20个泉州市第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成效显著村)、30个2020年度市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含14个2020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名单。下一步,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成效显著村)和实绩突出村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总结提升,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图片1.png

这并不是泉州乡村振兴典型示范的首次发布。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出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晋江市入选,福建省唯一;4月,南安市蓬华镇、永春县岵山镇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随着乡村振兴实践渐入佳境,福建泉州各县(市、区)纷纷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金点子”,打磨出一把把开启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在泉州的乡村沃野全面铺开。

聚焦乡村振兴 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福建省十个镇入选,永春县岵山镇名列其中。

岵山,是闽南地区遗存较为完整的千年古镇,古厝、古井、古树、古寨、古街、古道、古寺、古瓦形成特有的八古文化。辖区内茂霞、铺上、塘溪等6个村先后入选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据介绍,岵山镇是闽南著名侨乡,侨胞、港澳台同胞达十数万人;是体坛健将摇篮,是陈亚琼(排球)、陈红勇(羽毛球)、陈尊荣(跳远)、陈弦峰和陈弦恒(赛艇)等国际级、国家级运动健将的故乡;是水果之乡,品种丰富,有荔枝、芦柑、龙眼等四十几种,种植面积达2.4万亩,其中岵山晚荔、永春芦柑誉饮全国;是熟地之乡,岵山镇不断探索创新熟地产业培育工作思路,成功获评“中国特膳食品(九制熟地)之乡·岵山”称号,助推熟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熟地产业集群建设;是旅游休闲集镇,镇域内保存着福兴堂、福茂寨等古迹名胜,创建了北溪4A级生态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两条古镇旅游精品线路。据了解,2012年以来,岵山镇举办了八届中国·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图片2.png

以前,交通不便住所简陋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岵山,到处是“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土楼洋楼还有中西合璧”,坑塘清清,青山环绕,阡陌交通,绿水迢迢......不仅是一幅“自然山水画”,而且是一张“人文山水图”,成为永春乃至泉州农村小康和乡村振兴的缩影。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集中各方资源力量落实‘五大任务’,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稳步向好、人才体系逐步健全、文化载体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梯次提升、基层组织有效引领,五大振兴领域均取得实质性成效。目前,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福建省泉州市以试点村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获得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刊推广;2020年度省对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成绩进步明显,获评优秀,全省排名第三。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竭尽全力,让农民群众手里的‘饭碗’越端越牢靠,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宜居,乡村生活越来越好。”泉州市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图片3.png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关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直以来,我们牢牢把握,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泉州市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市聚焦落实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并鼓励人才回乡创业,依靠科技创新支持农业发展;挖掘农村自然环境、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等,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游;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党支部干部配备,进一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推动文旅融合 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捷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社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文化的追求、旅游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人们更加有时间和精力用在文化享受、旅游体验上,这为乡村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泉州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如金井镇围头村。

图片4.png

金井镇围头村,是祖国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渔村,1958年,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八·二三炮战”。在这场炮战中,村里300多位党员和民兵踊跃支前参战,涌现出“烈火金刚”海军英雄安业民烈士等战斗英雄和“战地小老虎”民兵英模洪建财等村里的支前参战功臣,一个排、两个班荣立集体三等功,66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7人晋京受表彰,被誉为“海峡炮战第一村”。“八·二三炮战”5万多枚炮弹没有击毁这个英雄的村落,却给围头留下许多宝贵的红色战地遗址和红色精神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陈毅、杨成武、迟浩田等近200位将帅的足迹,被誉为“英雄的围头”。

图片5.png

“围头村始终坚持‘讲政治、抓党建;讲文明、抓文化;讲发展、抓旅游’,利用战时工事和海防设施,先后挖掘和保护了毓秀楼等12大战地遗址。”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告诉记者,“我们把围头‘八·二三红色精神’内化为新时期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外化为全村人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实际行动;把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从1978年,围头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仅150多元到1990年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再到2019年,围头红色旅游带动村里的渔业生产与休闲旅游,全村经济总值达3.85亿元,村财收入3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3.8万元,全体村民提前走上了小康之路。”

图片6.png

围头村是泉州市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缩影。当前,泉州市拥有金井镇围头村、惠安崇武大岞村、德化国宝佛岭村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围头村、大羽村、佛岭村等3个村入围首批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宣传名录;10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18个省级旅游村;6个星级旅游休闲集镇、17个星级旅游村。

校地结对共建 人才振兴补齐“三农”短板

随着互联网、5G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商贸、信息、市场流通、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在各地区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许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多数是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文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

图片7.png

校地合作强化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解决了乡村振兴行业引领人才缺乏,能人带动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通过与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闽江学院、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等多家高校结对,设立围头闽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创客实践基地等乡村振兴基地,形成“现场教育研学村”,助推文旅企业项目落地,对口人才反哺农村战略。

“为充分利用围头村的天然资源禀赋和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围头村与高校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宗旨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围绕滨海旅游、农村党建、两岸一家亲、休闲农业、乡村善治等5大领域,在人才培育、技术支持、产业发展、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按照‘统筹现有资源先行导入、开发课程做强培训和活动、创新创业助力产业侧’的分阶段任务来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高校的人才输出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达到双赢的效果。”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告诉记者,达成合作共识后,高校以红色党建、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微景观改造等专家项目组的形式,多次组织专家到围头村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围头村的围江学校开展了两期“大学带小学,大手拉小手”大小记者结对研学活动,深受当地相关人士欢迎和喜爱。

图片8.png

“今年5月13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袁文先将军一行莅临围头村和美丽乡村安海镇新店村进行调研,并对我们当地与高校合作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泉州模式、可推广的泉州乡村振兴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围头村与高校的双创合作,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充满了信心,“人才多了,泉州的乡村振兴之路自然也就顺了。”

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近年来,泉州市大力实施人才振兴“三项工程”,即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优化乡村教育人才队伍工程,打造一支又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同时,十分重视农村创业创新,支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与省内外高校签订农村双创合作协议,成立“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晋江创业基地”“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晋江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晋江研究院”等,重点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规格的战略合作,不断补齐“三农”短板,持续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从而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更快更好发展。

下一步,泉州市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集中各方资源力量,全力聚焦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提效赋能、示范创建提升扩面等五大方面重点,继续保持创新举措优势,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