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学史·强警·为民 教育整顿福建在行动 >   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
十五载调解路漫漫 不变之初心为人民
——王云山先进事迹纪实
发布时间:2021-05-03 17:36:10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王云山,现任漳州市长泰区司法局枋洋司法所所长、王云山调解工作室负责人。王云山自2006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偏远乡镇,一心为民调解,15年来,共成功调解民间纠纷1500余件,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人民调解能手、全市十佳人民调解员、长泰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王云山人民调解工作室”被评为“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系全市唯一。

王云山 (1)_副本.jpg

宝剑锋从磨砺出:新手变能手

2006年,王云山考进长泰县司法局,时值坂里司法所长所长身患疾病,王云山临危受命被派往坂里司法所。由于所长带病工作,王云山边学边干,以司法助理员身份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从一名新手迅速成长为调解能手。

2008年2月,坂里乡某村30余户村民因两个水电站和一处山地承包问题,打算在春节期间组织群体上访。王云山及时召集有关的村民代表开会,承诺会尽快进行调查处理,劝导群众放弃春节群访的打算。此后,经过耐心调处,对群众提出的无理要求,耐心说法说理,对于合理诉求,协调有关单位妥善解决,调处结果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消除了群体性上访苗头。

2008年3月,坂里乡石格村陈成量兄弟就两家17口人无地耕种的问题此向乡人大和司法所反映。王云山一方面稳定当事人情绪预防上访,一方面查清矛盾纠纷历史根源,形成书面意见呈送坂里乡党委、政府,通过协调,以调整土地结合经济补偿的形式,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土地承包问题。

“虽然是新手,但调处矛盾纠纷却是一把好手”,这是坂里乡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王云山的一致看法。

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肩挑两担

2009年,枋洋司法所老所长退休,王云山于当年4月份调到下辖枋洋、林墩两个片区的枋洋司法所,任副所长并主持工作。因为有枋洋、林墩两个片区,该所的任务异常繁重,而当时的在编人员只有王云山一人,他从原来协助所长的助理员成为了“一肩挑两担”的大所负责人。

王云山到任后,很快成为了枋洋镇党委、政府和林墩工业区党委、管委会的得力助手。2009年4月,枋洋镇出现少见的旱情,群众用水矛盾凸显。王云山下乡走访各发电站、养殖场,协调工业、养殖用水和灌溉、生活用水矛盾,经实地勘察落实引水渠道改造,解决枋洋村三、四、七、十一组大多数农田及赤岭村部分农田的灌溉用水难题,帮助枋洋镇群众顺利渡过旱情,预防群众上访2批30余人次。2009年下半,枋洋镇赤岭村某村民组100多名村民因历史遗留的财务、土地纠纷欲集体上访,王云山及时劝阻群众,之后半年时间,前后走访30多户村民,查清该组十多年的土地和财务历史,引导群众推选组长、重分田地、分配组财,成功消除了信访隐患。而林墩片区,2009年至2011年平均每年10多起因工伤、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赔偿纠纷,在王云山的手上也全部调解成功。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一个人,两个片;白加黑,五加二”,这是王云山在枋洋司法所期间工作的速写。为了干好这个“负责人”,他经常牺牲晚上或周末的休息时间往返于两个片区,即使在父亲重病的那半年多里,王云山也经常因周末加班而无法回家陪陪患病的父亲,个中辛苦鲜为人知。

一片冰心在玉壶:公正赢民心

林墩工业区曾经拥有大大小小的民营石材企业上千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形成了辖区“民营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三多”特点,矛盾纠纷日渐增多且呈复杂化趋势,工业区四年当中三次被市、县定为综治重点整治单位,人民调解工作亟需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急需一根“大梁”!

2012年初,长泰县政法委、长泰县司法局和林墩工业区积极谋划,破格设置了“林墩工作站”,王云山被“相中”成为“林墩工作站”的负责人。

“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知晓率和认可度不高”、“人手紧缺”、“新旧矛盾纠纷纠结”……来不得半点懈怠与马虎,王云山站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线,一肩挑起区调委会的绝大部分任务。

工作中,他坚持的“三不”原则,即不轻小事,不畏难事,不避旧事。他说,做调解,再小的事也要认真对待,再难的事也要勇于面对,前人解决不了的事也要想方设法积极化解。

2012年9月7日中午,一贵州籍男子龙某被聘请开货车运送石料到林某的板材厂,在板材厂内发生触电意外。事发后,王云山赶到现场开展稳控工作,先安排120救护车将龙某送到县医院抢救,在县医院确认抢救无效死亡后,做通死者家属思想工作,亲自陪同死者家属将死者尸体送往漳州殡仪馆寄存。由于赔偿责任人涉及雇主连某和漏电的板材厂业主林某,双方相互推诿,调解一度陷入困境。王云山认真分析案情,前后组织6次调解,且多次到死者家属住处去慰问,以实际行动让死者家属感受其认真、公正的态度,消除了外来人员内心的顾虑,为调解争取到时间和空间。死者在当地虽有50多名亲友和老乡,但直到2012年9月21日调解成功为止,始终未发生任何过激的行为。拿到赔偿款后,龙某的亲友感慨不已:“你们这调解员人真好!说真的,我们原来想组织几十个人到县里上访,给你们压力,但后来看调解员真心为我们办事,也很公道不排斥外地人,因为信任,所以才愿意等了十多天。”

像这样涉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劳资、工伤、人身损害赔偿纠纷,2012年王云山就成功调解了上百起。他热心、公平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不知不觉间,“人民调解”已经成为企业、群众解决纠纷的首选渠道和便捷通道。这一转变,使得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信访件大幅锐减,林墩工业区也变后进为先进,仅用一年时间,不但摘掉了综治重点整治这顶沉重的帽子,更获得了全县综治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这一久违的荣誉。

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工作法

人民调解工作上有一定的积累后,王云山没有故步自封,在具体纠纷的调解之外,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大局意识,着力于解决辖区社会热点、难点和服务于中心工作。

一是“标本兼治”除痛点。针对辖区小微企业多,工伤事故多发,企业赔付能力不足的职工维权痛点,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强化风险管控和提高职工权益保障意识,形成“一降一升一提高”的良好局面,即:工伤事故量有所下“降”,工伤险投保率大幅上“升”,工伤赔偿纠纷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从源头消除了企业职工维权痛点。

二是“创新机制”解难题。林墩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非常多,人口成份复杂,涉及外来人口的矛盾纠纷很多。由于心理上的隔阂,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对当地调解组织信任度不高,矛盾易激化,难调解,这是当地社会管理的另一个难点。针对这个问题,王云山创新“老乡劝老乡”调解新模式,把多名外来人员聘为兼职调解员,参加到“涉外”纠纷调解工作中来,趟出了一条群众化调解的新路子,极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调解效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精准谋划”保稳定。2019年石材大整治是林墩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王云山对社会稳定形势做出精准研判,通过向上争取抽调人手,完善区、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转机制,统筹好群众接待、法律答询、纠纷受理、分类梳理等环节,有效应对涉企矛盾纠纷集中“爆发”的局面。另外,完善“清欠”机制,形成欠薪企业汇总表和调解进度表,向有关部门动态报送,加大“清欠”协作力度,确保石材企业大量关停的情况下不遗留欠薪尾巴。由于精准研判,精准施策,石材业大整治的近半年时间,调解工作有序开展,共成功调解涉企矛盾纠纷164起,其中,欠薪纠纷98起,其它类型的纠纷66起,未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力造成的越级上访或矛盾激化,为辖区产业转型提供了坚强保障。

由来初心不变,前路使命犹在。在长泰撤县改区的新时期,王云山将继续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社会新需求和人民群众新期盼,用更好的人民调解服务,在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