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阳:追根溯源守初心 薪火相传担使命

来源:中国网 | 2024-07-17 14:50:56

一个人的坚守,一个产业的兴起

满目茶山苍翠,处处茶香悠悠。走进小湖镇茶山,茶树层层叠叠,绿意盎然,映入眼帘的是万亩茶山的绿色盛宴,一片片翠绿的叶子,漫山茶园弥散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image.png

小湖茶山   赖雅琼 摄

建阳区小湖镇被誉为“中国水仙茶发源地”,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小湖水仙”独特优异的品质。说到水仙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小湖镇大湖有一位与水仙茶结缘的劳动模范,他是被誉为“楮林山上不老松”的黄仁盛。

黄仁盛六十岁那年,经过党组织的审批,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黄仁盛曾经说过,“同志们,过去的我仅凭一把锄头一双手,如今有了党的领导,有了合作社,咱们人多力量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当年的楮林山山陡岩高,到处乱石荆棘,荒草杂木,常有野兽出没,加上山风凶猛,无人问津,因此是座荒山。

有人说“在这种山上开荒太困难了”“种茶一两天,管茶要长年,实在是费工又赔钱”……

1955年,年近六十的黄仁盛带领农民上山开垦茶园。他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开山造茶,在此期间青年社员开荒种茶完毕,一个个下了山,只有黄仁盛搭起茅棚独自留在山上管理茶苗。这件事引来大家议论“这样的老人留在山上能干些什么?保不准没几天就下山……”就连曾经和他上山做伴的黄仁贤也劝说道“仁盛,我真不晓得你打的什么算盘,你想当官,年龄太大也没文化,图发财,你又无子无孙,何必受这样的苦呢?”“你说,过去那些革命烈士打仗流了血,拼了命,他们又是图什么?打的什么算盘呢?”面对好友的质疑,他反而说道。

在黄仁盛带领下,经过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这片曾经乱石嶙峋的楮林山成为了如今造福后人的“宝山”。黄仁盛因此享誉八闽山乡,曾八次被评为省、地、县劳模,光荣出席华东地区农业群英会。

从那以后,沿着黄仁盛的足迹,小湖一代代人赓续着与水仙茶结缘的故事,当年他们洒下的汗水如今已成硕果。

学习榜样力量,蓄积发展新动能

一份乡愁,一份情怀。昔日“荒山变宝山”的英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建设家乡、干事创业。近年来,当地逐渐掀起一股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潮”,致力于与“不老松”黄仁盛一道把家乡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注入一股新动力。目前,小湖镇几乎村村都有种植茶叶,茶叶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金叶子”。小湖镇现有水仙茶面积1.1万余亩,茶企及各类茶叶合作社60余家,全镇茶叶年产量500多吨,产值达1.3亿元。

image.png

忙碌的茶厂  吴友亮 摄

近年来,小湖镇积极打造集茶产业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引擎,通过常态化开展喊山祭祀节、水仙茶斗茶赛、水仙茶摄影大赛、水仙茶斗茶品鉴会等活动,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先后编纂《水仙茶祖庭》画册、拍摄《水仙祖庭》微电影等,进一步提升“小湖水仙”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小湖水仙”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湖水仙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助推茶产业发展,建立“中国水仙茶文化示范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做强做精特色产业,小湖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广无肥无药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发展健康、绿色、环保的茶产品,促进传统产业向特色精品产业转型升级,以此夯实“小湖水仙茶发源地”种质资源基地。实现户户生产优质茶,推动水仙茶产业发展,形成“龙头带动、多点开花、全村发展、四处辐射”的良性发展格局。(刘源涛 叶玉芬)

推荐阅读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晋江经验”赋能发展
十里稻花香四林 乡村蝶变日日新
文脉相承,产业共融:乡村振兴的文化与经济交响曲
泉州洛江:乡村道路“白改黑” 铺就乡村振兴路
【乡村振兴“泉州故事”·返乡记⑰】 再访辋川许厝村:稻花香里说“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