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大门,“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16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场内场外广大干部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16个字就是“洋林精神”的内涵。洋口林场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的名声更是享誉全球。
回顾历史——
1956年,洋口林场在一穷二白的荒山野岭应势而生。
1957年,洋口林场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创了全国杉木良种选育先河。
1958年,洋口林场获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2020年8月20日,福建省委宣传部在八闽楷模发布厅举行了“洋林精神”发布会和报告会。这是继谷文昌之后福建林业系统涌现出的又一个先进典型,福建务林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享喜悦同沐荣光。
2021年,洋口林场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2年,洋口林场率先高质量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杉木第4代种子园,这标志着我国杉木第4代遗传改良研究进入新的征程。
60多年来,洋口林场以“人当如竹、高风亮节,亦当如树、阴遮一方”的精神境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历经几代人接续努力,杉木育种从第1代发展到第4代,树立起福建林业系统的又一个精神丰碑。
一株杉木苗在闽北深山创造了一个传奇。
洋口林场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生产多世代杉木良种苗木60多亿株,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福建洋口国家林业科技园区。向15个省区推广杉木良种造林3000多万亩,由良种遗传增益产生的经济价值达千亿元。
事实上,“洋林精神”就是福建林业波澜壮阔发展史的一个典型缩影。
福建森林覆盖率能够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为何?
“洋林精神”已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洋林精神”不仅烙在了洋口林场干部职工心中,更激励着八闽子弟奋勇前进,社会各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学习“洋林精神”、建设新福建的热潮。
近年来,福建林业系统弘扬“洋林精神”,围绕“抓好375,再创新业绩”的总体思路,继续建设现代林业强省,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接续实施林业“八大工程”;高起点深化林业改革,高标准提升森林质量,高要求强化生态保护,高效益发展富民林业,高品位弘扬生态文化,高水平建设智慧林业,高层次推进闽台融合;推进林地和生境美,林改和机制活,林分和质量高,林产和科教优,林农与场区富。
福建以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为契机,在16个县(市、区)开展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三多”改革试点,推进改革系统集成、深化升级,努力让渠道畅通起来,要素流动起来,林权活起来,林农富起来,持续为全国深化林改探路子、出经验、做示范。
福建实施全省重点区域林相改善行动,着力促进森林“颜值”与“价值”双提升。大力营造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景观林。至2023年底,全省已完成重点区域林相改善12.79万亩,建成森林步道356.8公里等。
福建立足特色优势,推动林业产业提档升级。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65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值1290.8亿元,出口额全国第一。推进龙岩市、南平市、三明市3个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全省累计完成福建林业碳汇交易与再交易410.59万吨,交易额6422.52万元,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国前列。
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开发“森林粮库”。大力发展笋竹产业,全省现有竹林面积1873万亩,竹笋产量213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成24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0个省级林下经济重点乡镇,推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229万亩、产值830亿元。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经济林,组织实施油茶生产三年行动,全省经济林面积3385万亩、产品产量为995.7万吨。
福建连续两年在全国林长制考核中获评优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林长督查激励。在全国率先全面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当年除治任务,受到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高质量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取得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评估排名第一。大力实施福建智慧林业“123”工程建设,建成全国首个一站式无人机应用平台,“数字赋能林长管理”入选2023年全国数字政府五十佳优秀创新案例……
如今,“洋林精神”不仅成为务林人的精神财富,更成为新时代福建每一个奋斗者的精神财富。在“洋林精神”这个高大丰碑的激励下,八闽大地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