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之际,由国家海洋局、共青团中央、海军政治工作部主办,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承办的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及各网络视听平台播出。
经过90分钟的激烈角逐,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李海治、武警海警学院的崔洪瑞、广东省代表队(广东海洋大学)的罗宇珊分别获得南极奖、北极奖、大洋奖三项该赛事的最高奖项。
主办方 供图
全国海洋知识竞赛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是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背景下举行的全国青少年大型海洋知识普及活动。
从2023年11月开始直到2024年5月,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以公众组和大学生组两个赛道并驱,通过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以公众组为例,赛事主办方通过开放“自然资源宣传教育综合平台”相关网站和移动端答题入口、“支付宝”APP答答星球和“海博TV”APP三种途径,吸引了全国1500万人次竞相参与公众组答题。
与此同时,通过学校选拔、地区选拔以及海军院校选拔三种途径,全国200多所高校数十万大学生积极参与本次竞赛。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的高校参与热情尤为高涨,每省均有数十所高校、超过万名学子参赛,竞相展现自己的才华。为了扩大大赛的影响力,主办方还深入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学子深入了解并感受到大赛的魅力和价值。
经层层选拔,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警海警学院、河海大学、广东省代表队、浙江省代表队、江苏省代表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15支代表队脱颖而出,获得入围总决赛的资格。
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15支晋级代表队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前合影 主办方 供图
本次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总决赛与以往也有所不同,现场打破了传统电视知识竞赛节目“刻板答题”的形式样态,分为“奇遇海洋”“知识海洋”“海陆同心”三个环节,力邀致力中国海洋事业六十余载、掀开海洋地质学新篇章的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全国三八红旗手、2022年度海洋人物、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海管结构首席工程师侯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张旭德,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张奕,《全国海洋知识竞赛》首届冠军刘富彬,科普博主、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张宜良等海洋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代表亲临现场,通过分享自己在一线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的方式给大赛选手互动出题,呈现海洋强国建设的新成就。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张旭德,2022年度海洋人物、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海管结构首席工程师侯静,致力中国海洋事业六十余载、掀开海洋地质学新篇章的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金翔龙院士,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张奕受邀出席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总决赛 主办方 供图
本次比赛题目涵盖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极地考察、海洋强国等关于海洋方方面面的内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科学考察项目、“雪龙号”首航北极东北航道等围绕“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展开的题目;登上今年刚刚完工的大国重器——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进行科学实验;立足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考察“南红北柳”、红树林防灾减灾等相关海洋生态保护问题;关注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巡游海疆的强国步伐;回顾古代中国傲视世界的航海重器“福船”……这些内容以视频题、文字题、连线题等丰富的形式出现,全方面考验新一代海洋学子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
金翔龙院士对选手们的表现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总决赛的题目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而选手们的表现非常好。看到这样优秀的新一代,我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海洋事业发展更有信心。”
总决赛答题现场
三个环节结束后,武警海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广东省代表队(广东海洋大学)获团体一等奖,江苏省代表队、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获得团体二等奖,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厦门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省代表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获团体三等奖;李海治(中国海洋大学)、崔洪瑞(武警海警学院)、罗宇珊(广东省代表队)分获南极奖、北极奖和大洋奖。
可以说,这并不只是一场知识竞赛,而是一回全社会的“海洋总动员”,一次海洋人的传承与接力,一记“海洋强国”的新步伐。(李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