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治理“千千结”,敲开邻里幸福门。近年来,福州市晋安区大力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楼栋以及物业、业委会等网格治理主体延伸,通过深耕网格赋能、凝聚善治力量,着力破解网格化治理中的难点和瓶颈,让群众感受幸福“满格”。
楼长成了“大管家” 居民有了贴心人
夏日炎炎,在电建一公司小区内,两住户却因空调管改道问题更添“火气”。梯位长张守华巧用其中一户业主家中孩子正要中考的契机,带上社区包好的粽子前去加油,用耐心换真心,最终两家握手言和、共享清凉。
梯位长上门走访独居老人
梯位长制度是电建社区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网格化治理的一个缩影。以前,为了传达政策、社情民意,社区干部常常要“跑断腿”,但上传下达的链条还是常常断在“最后一米”。如何真正打开居民的家门?2019年,由社区挖掘培育的组织——“小区梯位长协会”应运而生,实现了社区与居民“零距离”互动,将服务末端精准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立足辖区面积较大、基层治理点多面广的实际,晋安区按照“因地制宜、归属明确、简约高效”的原则,优化设置小区网格1017个,着力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组织—楼栋(梯位)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穿透式基层组织体系,以此不断激活支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小区有了“主心骨” 家园上了幸福色
老旧小区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不少人儿时的记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数量多、年代久、管理弱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老小区如何焕发新生,直接关系着小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在实践中,一套“1+3+X”模式筑起晋安区推动老旧小区有效治理的坚固架构,即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协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联动,推动老旧小区向自主化管理、精细化治理、体系化运作的治理模式转变,着力解决好居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物业问题,实现居民美好生活向往。
以新店社区为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办的公益性物业服务公司,设立了安全保卫、楼道管理、环境卫生、交通疏导、工程维修“五类管家”,全面接管6个无物业小区、涉及居民3120户,面向居民提供近50个公益岗位,物业费收缴率从过去的不足40%提升到98%以上,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益性物业公司牵头开展楼道洁净行动
去年以来,晋安区坚持分期分批、分类施策,探索引入物管、社区代管、单位包管、居民自管“四管”治理模式,推动无物业小区实现有卫生保洁、有绿化养护、有物业维修、有停车管理、有治安防范“五有”规范管理。今年晋安区还打造了全市首个物业行业党委,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物业服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网格有了“新力量” 治理变了新气象
今年9月,超强台风“海葵”致福州强降雨,一夜之间,积水、内涝成为了晋安区多个小区居民共同的“心病”。闻“风”而动,闻令即行。晋安区启动战时集结,1017个小区网格党支部及志愿服务队通过“红色网格呼叫群”发出号召,53名“基层治理服务团”成员、72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迅速响应,投入防汛防台风宣传、巡险除患、群众转移等服务,掀起“网格吹哨、部门响应、党员报到”的热潮。
在职党员参加“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活动
在网格服务的一线,除了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的力量,还有新业态劳动者的身影。今年以来,晋安区整合资源,打造了15个集休息、饮水、热饭、充电等功能于一体的暖心驿站。通过关心关爱新业态劳动者,组建起一支凝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的“民情前哨”“移动探头”队伍,通过发挥新业态劳动者“前哨”作用,第一时间发现片区内小巷暗街、犄角旮旯失修失管的公共设施,实现基层治理无死角。
新就业群体在暖心驿站休息
街巷有了“烟火气” 生活添了新活力
“奶奶,我的裤脚太长了,帮我修剪一下呗。”衣物缝补、修鞋补伞、买锁配钥,走进茶会小区“同心便民巷”,只见一个个民生摊位上橙白相间的雨遮整齐划一,各个摊点前人流如织,摊主与居民相谈甚欢,构成了小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道“烟火气”。作为茶会小区2023年社区微改造项目,“同心便民巷”打通了便民生活圈的微服务循环,让市井烟火气升腾,让居民生活有“里子”更有“面子”。晋安区以推进新一轮社区综合提升行动为契机,将老旧小区改造和品质提升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以微改造、微更新为重点,让老旧小区治理留住烟火气,更添新活力。
作为福州“烟火味”最浓的老城区之一,昔日“老、破、旧”的环南社区,依托片区内的环南公园,举办“邻里芒果节”、开设近邻长者食堂,打造老年友好、宜居舒适、极具城市烟火气的品质社区,如今旧貌焕新颜,在“绣花功夫”的精细打磨下持续变美、变温情。
环南公园的烟火温情
群众在哪里,网格服务就在哪里。一件件温馨的小事,一项项可喜的成果,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在这条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中不断提升。(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