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守牢建好天府良田 助力建设“天府粮仓”
更新时间:2024-07-04 10:29:38    来源:中国网

近年来,梓潼县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明显,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流入,共流入0.82万亩,耕地保护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市考核一等次,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生态食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县、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省第一个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

统筹总量、数量、质量,全力守住耕地“命根子”。梓潼始终坚持耕地保护优先,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在总量、数量、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一是明总量。科学运用“三区三线”成果,强化对城乡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用地管制约束,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三区三线”划定全县耕地保护目标68.2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目标控制数63.15万亩,2023年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更新为63.59万亩,超出永久基本农田目标控制数0.44万亩。二是增数量。在全省率先出台《梓潼县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办法》,坚持“凡动土必核查”“凡用地必审批”“凡违法必追究”,先后对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7人进行追责问责。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坚决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2023年,实现耕地净流入1382.92亩。三是提质量。通过调田型、小并大、弯改直、旱改水等方式,统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运用,推动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确保质量不降低,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95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94.23%。

统筹人防、技防、联防,全力落实保护“硬措施”。梓潼坚决扛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坚持“严起来”的总基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发生。一是突出人防。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落实县、乡、村三级田长责任和网格员体系,设置田长、网格员1055名。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巡田17万余次,巡田里程超10万公里,发现问题80个,均已全部整改。二是突出技防。建立“自然资源掌上一张图系统”,将全县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永久基本农田、卫片执法等耕地数据集成一张工作底图,对耕地及基本农田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耕地保护“作战有图、心中有数、治理有方”。目前,2021年至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均已全部整改。三是突出联防。创新探索“纪委监委+田长制”监督机制,梓潼县自然资源局联合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同开展违法占用耕地监测监管,制发《梓潼县土地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田长制巡田激励方案》,动员群众通过发送短信、来电来访等方式有奖举报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形成人人都是违法行为“监督员”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累计收到违法行为举报48起,兑现奖金4400元。

统筹生态、生活、生产,全力打好增效“组合拳”。梓潼始终坚持把提升耕地利用效益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用途统筹和协调管控,有力调动各方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一是注重生态效益。坚持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相衔接,稳步腾退低质低效经果林,引导林果产业“上山入荒”,推动“山上换山下”,恢复种植粮油作物4600余亩。二是注重生活效益。在确保耕地保护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加快补齐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供水网、灌溉网,依托连片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打造农业主题公园3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5个。三是注重生产效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五良融合、五化配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72%以上。探索建立“农合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有效提高农民种粮收益。2023年,实现粮食总产量30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

梓潼县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抓实抓细田长制各项工作,牢牢守住全县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不断促进耕地资源保护发展和生态持续改善,为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梓潼力量。(张睿)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