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2024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发布 中关村科技园区居全国榜首
更新时间:2024-05-23 11:03:10    来源:中国网

日前,天和经济研究所发布了2024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榜单。榜单以国家级高新区为研究样本,选取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利润率三个指标来对高新区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中关村科技园区以绝对优势高居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榜首。中关村科技园区营业收入超8万亿元,净利润超6000亿元,均居全国高新区第一。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4%,接近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平均水平。

从省市分布来看,江苏省入围高新区数量最多,共计12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额约占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的10%。区域分布比较,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共计43家入围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榜,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额均占全国百强60%以上,营业收入利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e4444b123e66d530b3d08755a8aa7db.jpg


2024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榜前十强分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前十强中,东部地区依然领先,占据6席,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占2席。


2.png


百强高新区实现净利润占全国高新区净利润总额九成以上,前十强净利润额占据全国高新区半壁江山

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净利润总额达3.53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净利润总额的93.39%,每家净利润平均值为352.81亿元,超出全国平均值139多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一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排名末位的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330多倍。

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净利润排名前10的分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

前十强净利润总额达到1.79万亿元,占百强高新区净利润总额的50.71%,占全国高新区净利润总额的47.35%。其中净利润超1000亿元的高新区达7个,超2000亿元的3个,超5000亿元的1个。中关村科技园区净利润是第二名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2倍多。


3.png


百强高新区营业收入占全国高新区营业收入总额比重超90%,前十强创收贡献接近一半

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营业收入总额达48.54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营业收入总额的90.97%。平均营业收入为4731.74亿元,超出全国平均值1700多亿元。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排名末位的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900多倍。

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营业收入排名前10的分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前十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3.21万亿元,占百强高新区营业收入总额的49.05%,占全国高新区营业收入总额的43.5%。其中营业收入超5万亿元高新区的有1个,超2万亿元的有3个,超1万亿元的有6个。中关村科技园区营业收入是第二名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9倍多。


4.png


百强高新区营业收入利润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2个百分点,前十强营收净利率均达17%以上

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营业收入利润率平均值为8.95%,超出全国平均值1.82个百分点,低于平均值的高新区有61个。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利润率排名百强高新区首位。

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营业收入利润率排名前10的分别是: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前十强营业收入利润率平均值为21.18%。其中营业收入利润率最高的是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25.34%,盈利能力排名全国第15位。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利润率位于十强末位,为17.43%,盈利能力排名全国第50位。


5.png


2023年,178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4%;实现工业增加值9.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3%。高新区集聚了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已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落实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平台。

新时期,高新区面临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发展、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与技术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机遇与挑战。高新区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兴产业为引领,鼓励多元化、跨界合作,建立健全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高效的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的完善与优化,推动产业格局重塑,向高质量发展铿锵迈进。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