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法治利剑守护红色根脉 ——东兰县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红色资源纪事
更新时间:2024-05-10 17:46:16    来源:中国网

在东兰县这片饱含革命记忆的红土地,一草一木见证着中国革命不凡的历程。近年来,东兰县人民检察院以保护红色资源为己任,扎根基层,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用法治利剑守护着珍贵的红色根脉,获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与普遍认同。

重塑英魂栖息之地

2022年初,东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在执行红色资源保护巡查工作时,发现位于大同乡的覃卜武烈士墓竟无碑铭记,且被荒草肆虐,无人问津。这些无名英雄的安息之处,本应承载着辉煌的历史记忆,却遭受着被遗忘和自然破坏的双重威胁。对此,该院检察官立即向政府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呼吁对烈士墓进行修复和保护,并提议对全县所有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与妥善保护。


东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大同乡政府高度重视,对覃卜武烈士墓进行实地勘察,并在尊重烈士家属意愿的前提下,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为原地修缮保护做足准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全县1652处散落的烈士墓进行全面摸底后,决定将161座烈士墓迁移至新建的隘洞镇、长乐镇、巴畴乡革命烈士纪念园,以便统一管理和敬仰,其余1491座烈士墓则进行原地修复,统一立墓碑,以示尊荣。

2022年8月,3座革命烈士纪念园如期竣工并启用,1491座烈士墓也在原址上得到精心修复并安装规格统一的墓碑。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烈士纪念设施的安全,也给社会各界提供了致敬和缅怀烈士的场所,有力促进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今,一座座烈士陵园矗立在青山绿树之间,庄严肃穆,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们寄托哀思、传承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生态保护与红色资源保护并重

长期以来,东兰县隘洞镇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突兀的电线杆和一座垃圾焚烧炉破坏了园区的庄严与和谐。东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闻讯后立即介入,依法启动公益诉讼程序以恢复纪念园的原貌。


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和各部门通力合作,纪念园有了明显变化。电线杆被妥善迁移至不影响整体景观的位置,垃圾焚烧炉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环保的垃圾处理设施。这些改进使纪念园恢复了应有的静谧和肃穆,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和支持。这不仅体现了该院保护红色资源的决心,也彰显了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为。


近年来,东兰县检察院深谙团结协作之效,主动与壮乡英雄文化园管理处、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携手,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并签订相关协议。其中,《东兰县关于建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各部门在红色资源保护中的职责与协作原则,从宏观层面建立了完备的红色资源保护体系。该院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利用多部门合作的红色资源保护平台,解决了包括烈士设施修缮保护、红色旅游合理开发、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在内的12个实际问题。这套高效的协作机制犹如一张严密的保护网,有力促进了全县红色资源的妥善管理。此外,东兰县检察院还牵头制定了《东兰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巡查方案》,联合行政部门对全县的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在巡查过程中,他们发现40余处红色资源保护不足或措施执行不力的情况,遂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并对部分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这些举措有力确保了东兰县红色资源的安全和完整,为未来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教育与红色资源保护相结合

在追寻韦拔群烈士的足迹中,东兰县检察院精心打造了一支由10余位优秀检察官组成的公益诉讼宣讲团。他们深入乡村和学校,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保护法规的普及,提高群众法治观念。


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的法治意识,该院制作发放3万份资料,搭建信息平台,开通举报热线,推出公益诉讼观察员制度,以多样化的方式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此外,该院定期举行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亲身体验,增进社会对公益诉讼工作的认知与支持,从而带动全社会共同投身红色资源保护的行动之中,让大家在遵循法律、传承民族记忆和弘扬革命精神中找到共鸣。


为更好地聚焦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东兰县检察院建立以革命先驱韦拔群名字命名的红色资源公益诉讼保护基地,这一举措,彰显了该院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据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秦义永介绍,基地成立以来,已成功办理36起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发出11份检察建议,直接促进行政部门增加735.3万元的保护红色资源资金。同时,该基地扮演着司法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播的角色,通过公益诉讼实践,将红色资源保护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让每名来访者都能深切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和法治在红色资源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在这片红土地上,东兰县检察院以其务实的工作态度,构建了一个红色资源与生态环境共融、司法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播相互促进的鲜活样本。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