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专栏
军民共建呈异彩 双拥情满芙蓉地——全国新时期军民共建发源地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双拥工作“老树发新枝”
更新时间:2023-06-09 15:07:25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南安市军民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享有“红旗不倒”的美誉,被列入视同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改革开放以来,南安市军民继续弘扬双拥传统,早在1981年梅山镇(古时因境内一溪的两岸盛开艳丽的芙蓉花,故该溪称芙蓉溪,梅山亦称芙蓉)就与原32515部队(现73146部队)率先创建了全国、全军第一个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镇,其双拥共建经验在全国、全军广泛推广,曾多次受到中宣部、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的表彰,被誉为全国新时期开展双拥共建的发源地之一。近几年来,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坚持与驻军73146部队开展军地共学理论、共建文化、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等“四共”活动,让40多年的双拥老品牌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

一、共学理论,军民理想信念更坚定  蓉中村和驻军部队注重强化党的引领,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经常召开党建交流会,共学党的理论知识,传递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凝聚军民意志、汇聚军民力量。驻军部队还注重把官兵理论学习的成果与群众共享,定期组织理论骨干到村里进行宣讲,与村“两委”成员交流心得体会,进一步升华了思想认识。蓉中村通过宣讲党的惠农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接待部队官兵参观美丽乡村建设和企业,共促军民深度发展。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同志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十七大“党代表”的作用,经常代表村“两委”到结对共建的部队上党课,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的理论武装,自觉用党章党规约束自己。近几年,坚持不懈深入官兵之中,与大家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自己参加全国扶贫工作的切实切身体会,让广大官兵亲身感受到党的惠农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军民联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知识竞赛。蓉中村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建成后,驻地部队每年都会组织老兵去参观学习,接受优秀家风家训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蓉中村也经常组织学生和青壮年村民到部队接受国防教育,听取“校外解放军辅导员”讲革命故事,在“军营开放日”组织体验军营生活,开展好基层官兵“社会一日”活动让广大官兵和青少年共同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二、共建文化,军民精神生活更丰富  文化是双拥的载体,也是催生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军地注重强化正面引导,弘扬正能量,把军营文化、乡村文化、侨乡文化、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拥文化。2008年以来,蓉中村与中国东方彩舞团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村级文化节,每届文化节,村“两委”都把难得的文化盛会与军营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邀请了广大指战员共襄盛会。精彩的节目让广大官兵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蓉中村民在村党委的组织下,精心准备,排练节目,走进军营,唱响拥军之歌,村文艺宣传队参与部队《强军路上兄弟兵》情景舞台剧巡演。蓉中村还用心打造军地青年联谊活动平台,定期举办“幸福双拥,情定蓉中”活动,组织中秋节军民篮球友谊赛,蓉中村民和当地驻军精心培育的双拥之花,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危难关头出英雄本色,人民需要何俱浪尖驰骋。巍巍的江堤怀念赤诚的战士,你留下信念,留下光辉,留下千秋万代不了的鱼水情…”这首英雄赞歌《激流中的红星》在1998抗洪救灾中曾传遍九江大堤,后来被定为南京军区抗洪救灾纪录片的主题曲,谱歌者便是梅山国专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侯世恭,侯世恭老师不是军人,却对军营情有独钟,对军人满怀深情,一直痴情于军旅歌曲创作,从1955年创作《边防战士之歌》至今六十多年来,先后创作发表了《解放军进村来》、《无名的小花》、《咱特区的兵》等100多首深情、优美、催人奋进的军旅歌曲,曲曲赞歌在军营和地方唱响,唱出了人民心中对子弟兵的热爱之情。2000年2月20日,侯老先生也光荣地被评为泉州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

三、共谋发展,军民筹划建设更科学 共叙军民鱼水情,共谋军地新发展。蓉中村和部队每年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议;部队每年初邀请村“两委”到部队参加座谈会,对部队训练、官兵生活献计献策,蓉中村也经常邀请部队领导和官兵到村里做客,对村容村貌建设,村企业生产发展,村民农业增产、贫困户脱贫等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军地双方以“团结友爱、真诚奉献、植根人民、求是挺进”的军民共建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部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为蓉中村的新农村建设和部队强军目标的实现做贡献,不断提升军地融合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军地共赢共建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来,蓉中村就投入了近百万元,协助当地驻军73146部队修建了“军民双拥路”和“军民共建路”两条战备公路,它完善了战场交通网络建设,使当地驻军有良好的进出通道,使之与省道公路相连,大大提高了梅山驻军的应急机动能力,并为邻近的灯光村的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驻地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前提下,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全力支持驻地建设。芙蓉溪防洪堤是梅山镇的重点水利工程,全长1.4公里,因堤线老化,堤身滑坡,裂缝时有发生,多处地方塌陷,严峻的防洪安全现状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镇党委、政府决定重建这段防洪堤,当地驻军73146部队闻讯后,立即主动请缨,500多名官兵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筑堤大会战,官兵日夜奋战,在军民共同努力下,梅山镇芙蓉段防洪堤在短短一个月内胜利竣工,抢在了三月春雨来临前,全线修筑完毕。驻地部队每年还承担轮训蓉中村的民兵。许多村民经过军训后思想觉悟大为提高,作风品格脱胎换骨。

四、共享成果,军民互帮互补更受益 肝胆相照、唇齿相依,朝晖四映、双拥共进。蓉中村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村办企业越做越大,拥军更有实力和底气。他们每年“八一”和春节都到部队慰问,甚至远到部队驻训的甘肃、新疆等地送上慰问品,积极援建“营区综合监控系统”“机关办公训练网络系统”“复杂电磁环境训练场”和“作战值班室改造”等部队重点项目,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战斗力,使驻军部队成为一支威震东南沿海的雄师劲旅。同时,在当地驻军部队的鼎力支持下,蓉中村奋力前行,村办集体企业蒸蒸日上优先录用的退役军人在企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昔日的贫困村转变为全国文明村、军民共建双拥村。蓉中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走在了南安市的前列,数十载的双拥工作,不仅让蓉中村赢得了鲜花和荣誉,还使蓉中村的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驻地部队始终牢记人民军队根本宗旨,坚持把抢险救灾列入军事训练内容,修订完善抢险救灾预案,储备抢险救灾器械装备和物资,保持良好应急机动状态,成立快速值班分队,一旦遇到险情灾情,主动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险重任务。

红色基因代代传,谱写双拥新篇章。军地同心,其利断金,蓉中村将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单位为目标,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双拥创建成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