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
艾伟长篇小说《镜中》分享会在厦门举行
更新时间:2023-03-07 10:06:02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3月5日晚,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实力派作家、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长篇新作《镜中》分享会在厦门纸的时代书店举行。

著名批评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著名作家、《烈日灼心》电影原著小说《太阳黑子》作者须一瓜,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资深出版人曹元勇共同出席分享会,与艾伟一起围绕无常境遇与生命欲望、日常经验与精神世界、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等主题展开精彩交流与分享。

image.png

《镜中》分享会在厦门纸的时代举行

《镜中》是艾伟沉潜多年、反复打磨而成的第七部长篇小说,延续了情爱、罪责等创作主题,揭开人心中赤裸而真实的欲望,刺破爱恨苦痛的虚妄,并进一步探问何谓“生”的本质。当突如其来的变故摧毁生活之后,一个人要如何在废墟上完成精神重建,获得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透过《镜中》这部作品,艾伟深入当代中国人身处无常境遇的生存体验,体恤他们生命内部隐秘的纠结、无法言说的痛苦,并试图找到一条与自我和解之路。

image.png

艾伟(出版社供图)

关于《镜中》的小说主旨,张清华以“两面镜子”的比喻提出自己的理解:

首先,《镜中》是一部与博尔赫斯的诗作《镜中》构成互文关系的、具有哲学高度的文本。“只要稍加审视就能发现,我们每个人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其实是一个反影。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只不过是我们经验中的世界,绝不是一个终极真实的世界。”

第二,《镜中》的故事如《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给予我们启发——在世界赤裸而鲜活的感性表象背后,其实是极理性、冷寂、荒凉的所在。艾伟描写两对世俗男女于情网中纠缠,“最后并没有把我们引向对世俗欲望的一种沉湎和热爱,而是让我们忽然从中感受到一种悲凉,一种梦幻般的大荒凉”,由此使得《镜中》这部作品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相通。

张清华还指出,《镜中》呈现出一种脱离宏大叙事框架,也并未落入“社会风俗画”式写作的崭新的叙述形态,艾伟具有“世界文学的宽广视野”,同时对“文学本土性”也有精准的提炼。可以说,这部作品是艾伟于创作成熟时期推出的自我超越之作,也是他面向当代文学未来的野心之作。张清华认为,《镜中》具有向内开掘的自省向度,艾伟将每个人物都置于一种生命的绝境,赋予小说一种“结构性镜像无处不在的格局”。

image.png

张清华(出版社供图)

须一瓜分享道,阅读《镜中》的过程中时常感到一种“幻痛”,读写两个环节被打通。但她同时指出,艾伟并非以文字搭建起一座现实的复制品,《镜中》充满日常经验陌生化处理的痕迹,小说的四个部分如作者精神世界的四个切面,精细、密实,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种冷静的疏离。

image.png

建筑学出身的艾伟在书中采用了一种反时间的结构,小说的四个部分如同一座建筑的四个房间,光线穿行于其中,串起回环往复的整体图景,照见个体生命共同的苦痛与挣扎。这部小说呈现出人生惨烈、无常的面向,照见人性幽暗、复杂的角落,又展现出生命的坚韧和爱的恒久力量,最终是一部为心灵带来滋养,给予我们前行勇气的治愈之书。如曹元勇所说,艾伟不止于揭露人物面临困境时内心的矛盾和隐痛,他的思考更进一步,关注“人要如何跨过坎坷,从精神上重新复活”。同时,艾伟也提醒道,《镜中》式的存在困境无法从根本上破解,“个人生活的重建是一个困难重重、极其复杂的过程”,但他在小说中依然传递出如此一种可能性,带来治愈的信心与希望。(林明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