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两会进行时
【代表委员说】方丰霞:提高高职学生工业文化素养,赋能成才增智
更新时间:2023-01-14 15:15:54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2023年福建“两会”于1月10日起在福州召开。一直以来,福建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全省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书写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履职答卷。今年福建“两会”,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开设《代表委员说》栏目,记录他们的履职故事、倾听他们的履职心声、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网福建讯  “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来看,高职学生缺乏‘工匠精神’,对职业认同感较低,工业文化素养不高,已成为相关部门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重要问题。”1月12日,在参加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方丰霞作了题为《关于提高高职学生工业文化素养的建议》的主题发言。

4.png

福建省人大代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方丰霞 陈玉明 摄

方丰霞代表介绍,去年3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书记、院长带队访企拓岗,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方面,发现企业招人困难,尤其是制造企业存在用工荒,毕业生不好找到岗位。究其原因是学生甚至高职院校的老师对地方产业的认知不够,导致高职学生对职业认同感低,工业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

今年福建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要奋力打造“六个福建”建设,其中的第二个是打造“创新福建”,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与工业产业联系最密切,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90后”“00后”独生子女为主导的劳动者全面进入职场的态势,如何让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年轻人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能尽快成长起来,如何让这些生力军成为企业用得上、留得下、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多年教学和管理的方丰霞代表认为,要着重提高高职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为学生成长赋能、成才增智,实现学生“充分发展、人人成才”的培养目标。为此,她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高职院校工业文化建设。教育部曾多次提出:“要将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高职院校应将工业文化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教学中不断融入优秀的工业文化。

二是政府牵头、行业协调,推进校企合作,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融入企业工作,通过专业共建,熟悉本行业的基本情况及企业文化,倡导教师成为“工匠精神”的良好示范者,培育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专家间专业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职院校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将优秀企业的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高职教育课堂,与学校共同培养满足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高职院校的核心是产教融合,但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则更多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模拟进行,学生工业文化素养的培育表面化、形式化、虚无化,导致学生对工业文化认同度低,缺乏学习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力。而工业旅游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空白和不足,将教育、娱乐、文化和工业精神等真实工业情境中蕴含的各类要素整合起来,有效向学生展示制造业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和素质的真实需求,让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一个更全面、清晰的目标和愿景。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开放生产车间、设立用户体验中心等形式进行产品展示和品牌宣传,建设一批具有社会公益功能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省级工业旅游试点企业、省级观光工厂等,让学生能真正获得对工业文化的切身体验与感悟。(陈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