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泉州方案”】集聚“金融活水”畅流“山海乡村”
——访中国银保监会泉州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詹启刚
更新时间:2022-11-22 09:20:39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金融支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总结泉州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高效集聚、合理流动的经验做法,中国网海峡频道特举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泉州方案’”主题访谈活动,以视频+图文访谈形式,深入挖掘一批典型案例,推介一批示范项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推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泉州成果”。

中国网福建讯  泉州山海资源丰富,具备乡村振兴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晋江经验”在这里开花结果,泉州是第三个国家级“金改”试验区,一批经验获全国推广。在泉州,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和政策资源。

“泉州银保监分局在银保监会、福建银保监局的领导下,立足先发优势和政策资源,叠加门类较为齐全、人才相对聚集等地方金融优势,强化监管政策和考核引领,紧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域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二十余项政策措施,统筹银行业保险业资源,针对“三农”多样化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广度契合度的‘双提升’”,中国银保监会泉州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詹启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总结道。

近年来,泉州银保监分局逐步推动建设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目前已形成涵盖中资银行、外资银行、非银机构、专营机构等在内的8大类、51家银行机构,地市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59家。该分局引领辖区银行业保险业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有力地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合理流动、高效集聚,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靶向“三农”新需求 提高服务“精准度”

近日,安溪农商银行与安溪县生态环境局、安溪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结对共建,将安溪县祥华乡作为农业生态型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培育乡镇,给予其10亿元(人民币,下同)信贷支持,助力农业生态型“五好”乡镇建设。

去年以来,泉州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以镇域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各因素,将全市133个乡镇分为城乡融合型、工贸带动型、农业生态型三类。

祥华乡的整镇授信,便是泉州银保监分局针对“整镇推进乡村振兴”需求、推动金融服务全面下沉农村的成效之一。

詹启刚表示,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农”金融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推动辖区银行保险机构提高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适配性,对于辖区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为此,泉州银保监分局多点发力,多方协作,聚合政策资源、统筹金融工具,不断满足“三农”金融新需求。

“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是关键”,詹启刚表示,泉州银保监分局积极主动向政府建言献策,泉州市政府层面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16个单位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政银协同、机构协同,联合泉州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制定2022年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性目标,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出台《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推动不同类型银行机构间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网点、人员、技术等方面优势,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分工办理等,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三方协同,共同推动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合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度”,詹启刚指出。

在满足农民金融需求方面,以泉州银行为例,该行借助科技力量,通过成立移动金融工作站、上线“PAD移动金融工作站+信贷工厂服务平台”系统等,有效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深入村民家里、茶园、渔排开展金融服务。

具体主体的需求方面,针对脱贫户,建立建档立卡脱贫户清单,确保为有贷款意愿、具备还款能力的脱贫人口提供脱贫小额信贷资金支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单,组织辖区银行机构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研究制定差异化的授信方案。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清单,督促辖区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融资服务,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头雁作用。

詹启刚表示,龙头企业具有较高品牌意识,人才、技术、装备、管理、标准水平高,对此,泉州银保监分局探索实施金融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头雁工程”,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服务龙头企业。

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向210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余额184亿元,同比增长17.9%,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中小企业发展,生动地反映了泉州银保监分局促进农村金融供需对接、聚力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的有效实践。

“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在服务传统‘三农’新需求的同时,不忘将广义‘三农’纳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范畴”,詹启刚表示。

新市民是广义“三农”的群体之一,该群体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主要由进城务工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构成。新市民进城,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带来劳动力,促进城镇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资金等方式,反哺农村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服务好新市民,有助于将普惠金融服务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詹启刚强调。

银保监会、福建银保监局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泉州银保监分局认真落实上级监管部门部署,引导金融资源向新市民领域聚集,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新市民贷”等产品,为新市民提供“量体裁衣”式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聚焦“五大振兴” 提高创新“适配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关于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日常监管工作中去,詹启刚深有感触:“金融要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就必须以聚焦‘五大振兴’为抓手,引领银行保险机构多维度、全方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泉州县域经济发达,“一县一品”特色明显,多年来,培育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茶、南安龙眼、永春芦柑、德化油茶等7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赋能乡村引擎,精准地服务当地特色产业,泉州银保监分局出台《关于做好泉州辖区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特色机构网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倾斜信贷资源为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发展提供差异化、贴身金融服务,相继涌现出了南安农商银行针对水头石材产业而开发的“小微专项贷-石材产业贷”、晋江农商银行针对磁灶陶瓷产业而推出的“能源贷”、玉斗信用社针对佛手茶产业而研发的“佛手种植贷”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为支持人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泉州银保监分局通过金融力量助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银校合作”、强化“银团合作”等举措,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引导兴业银行泉州分行针对由科技特派员挂钩服务对象创新“科特贷”产品,指导建设银行泉州分行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共建推进乡村振兴专业化人才培养,联合泉州团市委从全市金融系统选派能力较强的优秀青年金融干部到市、县级团委挂职工作,都是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以金融力量支持乡村人才队伍的现实写照。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2021年,泉州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为全国第56项世界遗产。为推动文旅融合,泉州银保监分局引导金融机构在文化保护、挖掘文化遗产上加强金融支持,助力打造世界遗产IP。如农业银行泉州分行大力推广县域旅游景区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加强对旅游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建、改扩建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人保财险晋江市分公司落地省内首个世界遗产保护协议,为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安平桥(晋江段)等提供风险保障1815万元。

在生态振兴方面,泉州银保监分局引领涉农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推进环境治理,助力打造绿盈乡村,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如推动石狮农商银行推出污水排放量质押贷款,以印染企业自有、可转让的污水排放量为质押,助力企业经营流动资金周转、环保治理工程等技术改造和研发活动。如推动农业银行泉州分行与泉州市生态环境局签订《金融支持绿盈乡村建设合作协议》,通过修葺古厝、修复岸溪、拆除禽舍等,帮助洛江虹山乡苏山村等5个乡村打造“绿盈乡村”信用村。

在组织振兴方面,泉州银保监分局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的结合点,坚持以“党建+金融”为抓手,探索“政银村”联动,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如引导涉农机构实施“党建+金融助理”驻村行动,向乡镇和村居派驻金融助理,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政策,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累计派驻金融助理1296人,实现驻村服务全覆盖。

成效:金融服务广度契合度“双提升”

先看一组综合数据:截至9月末,泉州辖区县域网点数1033个、县域小额便民点数1172个、普惠金融服务站465个,实现乡镇物理网点、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两个全覆盖”。

再看几个行业现象:聚焦泉州海洋资源优势,农信系统设立了海洋特色支行,推广涉海信贷产品,目前,已建立5家蓝色专营网点和海洋金融服务中心,研发10余款涉海涉渔产品,为海洋金融服务构建高标准服务体系。泉州银行与泉州市林业局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地设立4家林业特色支行,组建林业金融专业服务团队,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推进辖区林业经济的发展。

综合数据与行业现象叠加的背后,就是泉州银保监分局贯通拓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渠道、集聚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的“金融活水”畅流“山海乡村”的成效:不断实现金融服务广度和契合度的“双提升”。

提升金融服务广度方面,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推动县域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基础上,推进信用评级工作、脱贫人口对接等工作,银行机构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精准摸排包干乡镇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信贷需求,落实应贷尽贷。截至9月末,全市已完成电子化建档农户数165.98万户,比年初增加2.90万户,共为辖区1052户脱贫人口提供小额信贷2359.83万元。

另外,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县域金融支持力度,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显著提升。截至9月末,辖区涉农贷款余额4779.85亿元,余额比年初增加331.82亿元,增长7.46%。

提升金融服务契合度方面,推动辖区金融机构坚守自身定位,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通过创新保险产品、组织政银企对接、设立专营机构等方式,提高金融供给与客户需求的契合度。如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依托“政府部门+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生猪养殖场”联动模式,全省首创政策性“保险+期货”生猪期货保险,帮助养殖农户应对生猪价格下行风险。

詹启刚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作了专门的阐述,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泉州银保监分局将引领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作为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的“红色引擎”;坚持产业带动,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坚持落实“四个不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完善建档立卡脱贫户清单,为有贷款意愿、具备还款能力的脱贫人口提供脱贫小额信贷资金支持;推进全方位乡村振兴,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农业保险,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保驾护航,为农民、农业、农村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积极促进共同富裕。(林锦旺 许泽龙 陈佳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