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奋进新征程 福建谱新章】南平新“丰”景 科技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2-10-13 19:03:49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展现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丰硕成果,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网海峡频道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福建谱新篇’”主题采访活动,围绕“对话党代表”、“产业发展”、“医卫先锋”等领域主题,全方位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福建新篇章”。

中国网福建讯  位于南平延平的百合花海,在初秋时节美到出圈,成片的百合花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清新典雅,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赏花、拍照;"又是一年好收成,入秋田螺最肥美",武夷山市五夫镇金色的稻浪滚滚,稻田里一颗颗又大又圆、壳薄、肉质鲜美的稻螺收获正当时,稻螺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种养一季获双收”;满园桔飘香,建阳仁山桔柚生态果园里,金黄色的桔柚压弯了枝头……

南平深秋里的这一幅幅美丽“丰”景,正是南平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生动剪影。

自主创新培育“百合香”

延平区有“中国百合之乡”之称,是全国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之一,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近1.2万亩,年产值超过6亿元。

当地花农自豪地说:“自从有了咱们的百合种球,现在每粒的成本可控制在1.5元以下,意味着种球成本可降低50%,有效利润提高30%以上,现在出产的鲜切花在市场上占据巨大的竞争优势”。

花农口中的“百合种球”正是借助科技创新自主繁育的成果。之前,由于延平鲜切花生产所用种球,长期依赖进口。据了解,生产一朵百合花,种球成本得占6成以上。

图片7.jpg

科技特派员吴敬才(右一)指导百合花种植  南平市科技局 供图

为了掌握产业话语权,降低花农成本,延平区与省农科院百合产业科技服务团队联合开展研发项目,由省农科院生物所成建制、集团式下派科技特派员,构建“智力矩阵”,历经20余载科研攻关,成功突破国产化商品种球繁育技术瓶颈,构建国产百合种球三级繁育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延平创新院地合作科技服务成果转化模式,省农科院生物所与延平区政府联合建设华东球根花卉种球国产化制造平台,科技特派员团队入驻平台工作,实现成果孵化。与此同时,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推进国产化百合种球的产业配套设施完善。

“稻螺种养”孕育“致富田”

武夷山市五夫镇田螺湾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于2017年正式成立,重点服务武夷山市田螺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延伸服务企业周边农户。示范基地总面积183.5亩。

基地成立以来,以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李庆华为常驻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李庆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产品养殖、水产品互惠种养、循环农业等。

图片8.jpg

科技特派员李庆华(中)在五夫稻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朱子广场基地讲授稻螺综合种养技术   南平市科技局 供图

李庆华指导企业开展稻螺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工作,建成智慧水产物联网管理系统,开展养殖尾水循环再利用,把基地建成循环农业绿色发展生产的示范基地。

经检测,“田螺湾”这种模式生产出的大米七项风险指标均未检出,是生态大米,该模式推广将有助于较大幅度提高农户收入。武夷山市北路米业有限公司引入该模式,在已有600亩北米生产基地基础上整合吴屯乡三个高山村梯田资源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事业,把荒田变丰田,全产业链雏形已显现,生产出的“七峰庙田螺米”和“七峰庙田螺”受消费者欢迎 ,供不应求。

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吸引了很多当地农户和外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业主前来观摩学习,示范基地渐渐变为了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手把手教的田间课堂,从初始面向企业及周边农户开展科技服务,现已广泛扩展服务省内福州、三明、南平、宁德、龙岩等各地,及江西、广西、湖南等省外各地。

驻企服务以来,李庆华实行的种养模式促进企业田螺单产和利润提高近10倍,带动省内外各地及周边农户扩增田螺养殖面积5000余亩。

“好措施”造就“甜蜜果”

建阳桔柚口感甘甜清香、品质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平市建阳区仁山桔柚生态果园现已成为建阳区最具规模化、专业化的建阳桔柚生产基地。

图片9.jpg

科技特派员应薛养(左一)在仁山桔柚生态果园指导种植的建阳桔柚  南平市科技局 供图

建阳柑橘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特派员应薛养。早在2016年,南平市农科所科技特派员应薛养就走进仁山生态果园,与农场主张水生探讨如何克服桔柚生产中存在的隐患,确保持续打造建阳桔柚的标杆果园。

当场他就提出三大措施,一是投资建设柑桔大棚或避雨设施,二是露地果园进行成熟期地膜覆盖分流雨水试验,三是除了做大做强建阳桔柚产业,还要瞄准近年来国内大量涌现的优质杂柑新品种,适当引进适合闽北气候土壤特点的新杂柑品种,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柑桔产业效益。

据悉,这些措施精准地解决了露天栽培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成熟期遇到雨水多年份,建阳桔柚品质显著下降,而且大量依赖化肥,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桔柚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同时,应薛养也积极申报柑桔新品种引种与设施栽培科研项目,2017年,应薛养利用申请到的课题经费赠送优质早熟杂柑新品种爱媛28(红美人)苗给仁山桔柚果园,建立了3亩示范园;2018年,南平市首座高标准柑桔大棚在南平市农科所建成投入应用,引种优质柑桔新品种8个,其中早熟杂柑新品种爱媛28和晚熟杂柑品种春见大苗种植次年就结果量产并取得预期优质果品,为柑桔设施栽培和杂柑新品种引进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21年,应薛养带领他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帮助仁山果园申请立项了《南平市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点改造提升项目》,正着手从水肥一体化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实时获取果园环境参数及视频图像、实现智能灌溉和施肥等方面,优化和提高果园管理效率,打造智慧果园,同时强化柑橘新品种管理,加强老树复壮管理与低产果树修剪改造,以及购置枝条粉碎机、自走式除草机、履带挖沟施肥机等实用果园装备。

目前,在该柑桔科特派团队的项目研究和示范带动下,南平市“爱媛28”这一优质杂柑新品种种植就达到3000余亩,该团队科技服务也延伸到了延平、顺昌、建瓯、政和等县市,同时柑桔设施建设也掀起一股热潮,仅建阳区2021年新建柑桔大棚达170余亩,有意向建柑桔大棚达800余亩。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南平借助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南平绿色发展,涌现出了延平的百合、五夫的稻螺、建阳的桔柚等地标性特色农产品,为促进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开拓了越来越多的“新路径”,在缤纷的花海、在广阔的田野、在丰收的果园,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科特派熟悉的身影,闽北大地处处生机勃勃。(蔡瑛 林锦旺 施德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