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
着力打造“生态共享模范区”
———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记
更新时间:2022-10-12 23:12:35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人文资源,积极培育和弘扬林业生态文化,着力打造生态共享模范区。”10月12日,在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学术论坛上,福建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雅秋在致辞中指出。

正式设立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突出自然和人文兼备、保护与发展兼容、全民和集体兼顾、科研和游憩兼具,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同时,让人民群众逐步享受到最优质的生态产品,使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了一张兼具中国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的“靓丽名片”。

微信图片_20221012230814.jpg

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景观 黄海摄 

科技赋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设立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通过借助科技手段,不断筑牢自然生态安全屏障,有力守护武夷山珍贵自然文化遗产。

数据显示: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累计正式发表并公布武夷林蛙、武夷山对叶兰等7个新物种,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

数据的背后是武夷山国家公园高效的管理与执法的集中体现,而科技手段的运用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再看另一组数据: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完成了449方摩崖石刻建档,20处武夷悬棺和214方重要摩崖石刻精细化三维建模,58方精品摩崖石刻三维激光扫描,60余处文物360度全景以及4条漫游道全景视频。

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推进文物数字化及展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遗产走进“云端”的成效缩影,而该项目仅是该局多样化为武夷山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强化智慧手段的其中之一。该局还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时掌握国家公园森林火情、茶园变化、“两违”建设、松材线虫病等资源情况;利用无人机技术,解决资源监测和巡护力量不足等问题;完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资源保护、应急管理、环境容量预警等动态监管……

而运用科技手段实施资源保护之前,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已聚力科研监测为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积极与中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课题对接,建立科研项目库。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项目,基本掌握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等情况。持续推进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累计完成实地调查百余次,布设样线700余条、样点1600余个、红外相机700余台。

另外,申报《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监测规范》省地方标准,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及地方气象、环保等部门持续开展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水、气、土、微、林业有害生物和文化遗产等全要素系统监测,掌握资源环境动态变化情况。

微信图片_20221012231036.jpg

雌性武夷林蛙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绿色发展,实现资源优势转化

“只有让百姓依托自然资源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其保护自然的内在动力。”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内部形成的共识,为此,正式设立一年来,该局践行两山理论,依托国家公园的生态资源优势,不遗余力寻找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不断延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绿色发展,产业是关键抓手。茶产业是武夷山重要的富民产业,对此,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引导茶农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积极建设生态茶园,按照茶-林-草混交模式,引导茶农建设复合型生态茶园,推动国家公园茶产业绿色发展。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茶-林-草混交模式,就是通过在茶园套种乡土树种,建设上层乔木、下层茶树复合型生态茶园,不断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茶园水土保持能力,减少病虫危害,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燕子窠、景区南入口、大坪洲等地套种樱花等树种2800株,建设生态茶园300亩,增加了茶园的观赏性,引导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在“兴绿又富民”方面,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还鼓励村民参与特许经营、资源保护、旅游服务,公开择优招聘生态管护员、绿地管护员,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此同时,落实《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对竹筏、漂流等特许经营项目实行业态监管,严格施行访客容量动态监测和环境容量控制。

在引导产业的同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护绿又富民。通过赎买非国有的商品林,有效解决林农利益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共统筹资金2440多万元,完成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6547亩。

通过打造生态茶产业,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特许经营和保护管理,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破解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林农增收的矛盾,增加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公园保护区内桐木、坳头2个完整行政村人均收入分别比周边村高0.51万元和0.7万元,初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微信图片_20221012231114.jpg

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队员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护工作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改善民生,提升居民获得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让社区居民更好享受国家公园建设红利,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协调南平市政府出台《南平市乡村建设风貌管控措施》,编制桐木村乡村规划。同时,加强民生项目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坳头村景观提升工程,配合推进星桐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建设。2021年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前置审核通过村民建房8户、通过项目建设20个。

微信图片_20221012231126.jpg

燕子窠生态茶园 彭善安摄

为让公众充分共享“生态体验”,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软硬兼施”不断推进“自然教育”。

硬件方面,打造引导社区打造燕语莲心、天心问禅等精品生态漫游步道,重点推进科普展示馆项目建设,建设集双世遗展示、科普宣教、智慧公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目前已正式动工。

活动方面更是不胜枚举:举办2022年“关注森林·探秘武夷——走进光泽”生态科考活动、持续在中小学开展“捐一本书、上一堂课”科普进校园活动、与武夷学院合作开设《走进国家公园》高校精品选修课、举办首届武夷山国家公园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等等。

另外,完成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现场核验评审,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内植物标识系统,建立物种信息库,为公众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游憩机会。

微信图片_20221012231133.jpg

自然教育活动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与此同时,通过规范乡村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卫生,强化自然教育和理念宣传,福建片区社区环境更加优美,让“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国家公园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社区居民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思想转变,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步增强增强。(林锦旺 蔡瑛 施德书 陈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