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泉州安溪龙涓乡:“酒”久为功 “酿”就乡村振兴梦
更新时间:2022-08-05 10:24:32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诗意缥缈,发乎天地;酒香缥缈,直入云霄。淡淡酒香藏在盛夏暖风中,吹入安溪县龙涓乡钱塘村,一缕销魂的魅惑,一段神秘的情思,轻闻浅嗅,迷离吸引痴醉。

图片23.jpg

千年古酒  风采尽显

广袤的稻田,丰产优质的大米,上好的粬母,酿就了红粬酒最原生的底味。

红粬酒又叫红酒、福建老酒、红露酒,据《本草纲目》记述,“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在闽南,它还被用来做为调料,更为神奇的是,因为它的醇厚干鲜、性温味甜和滋补的作用而成为闽南地区产妇 “坐月子”的必备滋补酒,每餐被用来做菜、炖汤、千喝,直至产妇坐完 “月子”。

红粬酒的益处妇孺皆知,可它的源起和传承却鲜为人知。追本湖源,安溪龙涓红曲酒跟龙涓乡钱塘村的王姓祖先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据《安溪县志》 记载: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王直道的十二世孙王维仁由招坑迁入湄田(今龙涓乡钱塘村)至今已有几百年之久,“开闽王”从中原带来先进的酿酒技术和闽越文化交流、发展而形成的闽派红粬、红粬酒,便也在这里扎根、开花。闽南地区酿制红粬、红粬酒的粬母全部来自钱塘村,全村年产量三千多吨酒粬,产品畅销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是福建一带民间历史悠久的特有红粬。

在安溪县,以龙涓红粬酒名气最大,龙涓乡钱塘村也是安溪县最大红粬产地,全县酿制红粬酒的酒粬95%以上来自这里。一路走来,红粬酒已经成为龙涓乡乃至安溪县的一张“金名片”。

一生匠情 薪火相传

“天下美酒,红粬酒称珍。一滴凝神,千杯不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高林密的钱塘,独占制红粬酒之优良条件。谈起酿酒,钱塘人个个是行家里手,千百年来,这里家家酿酒,户户有酒窖,代代相承,最终铸就了钱塘深厚的酒文化。2007年9月,“红粬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已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钱塘当地红粬酒制作,从曲母选育、制曲到酿造,工艺流程繁多,技艺全靠师徒传承或族内世代相传,特别是对酿造温度、湿度的感觉,全凭经验掌握。

村民王贵才是钱塘村粬青第21代传人,单他一家,一年能做60吨左右红粬,销往漳州华安等地。王贵才告诉记者,粬母是红色的,粬青是黑色的。粬母和粬青都是做红粬的“引子”,特别是粬青,要做出“红心黑皮”的上等红粬,一定要放入粬青,酿造出来的红酒更醇香。

王贵才介绍,1斤米大约能制作出6两左右的红粬。酒的品质和水质有很大的关系,酿造红粬酒最好使用深井水。在确认深井水比较干净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酿酒。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还是烧开以后再放凉吧。红粬制作,首先是选料,要选用大而圆的米粒,以本地产六月稻最佳,用山泉水泡1个小时,清洗完放入蒸笼。粬料蒸熟入窖,秋冬温度不够,有时还须在窖里生火提温。制作中的红粬,每天要翻拌、撒水雾,分早中晚3次进行,耗时6—8天窖藏,出窖晒干,完成红粬制作。

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温度,安溪县一些黄酒红粬产区的村民们坚持在土窑洞内,严格按传统工艺造粬。龙涓乡钱塘村的粬窖环绕着村庄的山脚,全村现存有近400口窖,相当多一部分是旧窖,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酿造新芳 前景可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红粬酒品质的进一步认识,饮用红粬酒的人日渐增多,安溪县红粬酒产量不断增加,市场化趋势凸显。

如今,喝红粬酒已不再是女人坐月子的专利。特别是寒冬,红粬酒加热后,加入冰糖、生姜、咸梅、三层肉等烹调,既可享受其醇香,又能驱寒暖身,得到闽南很多人的青睐。“红粬酒主要销往泉州、漳州等地,一年产出酒粬近百担,扣除成本,可收入几万元。”钱塘村村民王先生表示。

记者走访发现,仅钱塘村酿制红粬酒出售的人家就有100多户,平均每户年产红粬酒上千斤。村民王发来一年单销往深圳的红粬酒就有600多斤,全年生产近万斤。此外,临近村落及安溪县其他乡镇也有不少酿酒大户,这些红粬酒大部分走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从过去的“月子酒”,变成如今普通人餐桌上的寻常酒。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下阶段,龙涓乡党委政府将依托红粬生产核心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粬酒文化底蕴,整合红粬加工生产资源,制定产品行业标准,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销一体化平台,全力探索富民增收新道路,助力乡村振兴。(杨漳凤 杨节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