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2022年6月1日起实施!《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
更新时间:2022-05-27 16:14:27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5月26日上午,南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

1.png

发布会现场  施德书摄

南平市委文明办主任黄益水,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蔡学峰,南平市司法局副局长胡昌力分别围绕《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就媒体记者关注的《条例》亮点和宣传普及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南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文高主持发布会。

据悉,《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2年3月30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将于6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共六章47条。第一章总则,主要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领导机构、牵头单位、政府层级责任等作出界定。第二章规范与倡导,内容涵盖了国家观念和尊崇保护英雄烈士、公共场所、公共卫生、环保、城乡社区、交通、旅游、医疗、网络以及弘扬社会正气等十六个方面的倡导性和禁止性规定。第三章促进与保障,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新闻媒体的宣传责任以及单位和个人对不文明行为劝阻、投诉、举报的权利等。第四章治理与监督,规定了不文明行为的治理机制,明确了文明执法的要求。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以及承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规定了《条例》的施行时间等。

答记者问环节

《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有何亮点?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蔡学锋:作为促进类法规,立出容易立好难。如何做到出新出彩,怎样确保实用管用,我们确实动了很多脑筋、下了不少功夫。在立法过程中,我们既站在前人肩膀上,注重博采纵长、兼收并蓄,学习借鉴外地有益经验;又置身风土人情之中,突出立足实际、满足需要,巩固拓展本地实践做法。总体上看,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南平特色。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紧跟党的步伐。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将有关工作安排体现到具体条文中。比如,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规定“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时自觉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患有可能传染的疾病时,配合相关检验、隔离治疗等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为本单位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口罩,并督促佩戴”。再比如,对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发展带建设的战略安排作出回应,规定公民应当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制止、检举破坏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行为。二是紧扣正面倡导。对国家鼓励、社会认可的价值要求和道德规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炼成为规范与倡导的16个方面行为准则。文明行为的基本规范充分衔接法律规定,是底线性的规范,要求人人都要做到。倡导的文明行为充分体现价值导向,属于“踮起脚”才能“够得着”的目标,体现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修养。三是紧贴群众需要。聚焦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通过文明行为大讨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群众诉求进行收集、分类,并作出制度倾斜,增强立法温度。比如,对医闹、养犬、随地吐痰、噪音扰民、高空抛物、飞线充电等问题进行规范,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盼。四是紧盯落地见效。注重从制度层面保障法规的贯彻执行。比如,要求建立健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文明建设所需的硬软件设施配套,丰富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抓手。再比如,对问题突出、矛盾集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清理,通过联合监管执法、接受投诉举报、进行记录反馈、给予必要惩戒等形式,完善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检查和督促的法定途径。

在牵头推动落实《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上有什么工作安排?

南平市委文明办主任黄益水:从内容看,《条例》确实是一部制度精品。制定一件好的法规,只是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半在执行。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推动《条例》从“纸面”到“地面”。前期我们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制定宣传方案、梳理贯彻工作责任清单等,立法的法律效应、社会效应正在逐步释放。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我们重点做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组织主题活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聚合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专项工作。二是加强制度配套。抓紧完善相关政策,制定出台配套措施,健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人物的帮扶和礼遇制度,使《条例》的一些原则规定具体化,把《条例》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督促责任落实。推动各地各部门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推动本地本单位群众性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共同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市委文明办将定期开展文明行为社会调查,做好民意征集和测评工作,在这里也请各家媒体、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大家携起手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南平司法行政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南平市司法局副局长胡昌力:要求加强《条例》的宣传普及,关键在抓住“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我们将《条例》列入今年的普法宣传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协调各县(市、区)和本级普法责任单位,结合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尽职尽责,抓好落实。加强《条例》的宣传普及,关键在抓住国家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这个关键群体,推动将《条例》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内容,增强国家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准确运用《条例》的能力水平。加强《条例》的宣传普及,关键在抓住网络和媒体这个关键阵地,采取法规解读、现场宣传、专题报道、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覆盖广泛、生动直观、易学易记的宣传和解读,为《条例》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条例》的宣传普及,关键在抓住集中宣传这个关键武器,利用“12.4”国家宪法日、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宣传,不断增强普法宣传实效。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执法司法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权威的法律解读,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广泛开展宣传讲解,弘扬法治精神,正确引导舆论。此外,加强《条例》的宣传普及,还要特别注重青少年这一“关键时期”,采取晨报、手抄报、征文等形式,广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让文明理念的种子播散一生。(蔡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