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福建三明:牢记重要嘱托  建设“一区六城”
更新时间:2022-05-27 14:14:45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5月27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三明市专场。中共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出席会议介绍三明市“牢记重要嘱托 建设‘一区六城’”的有关情况。

image.png

余红胜介绍,一直以来,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重要嘱托,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工作理念,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明老区苏区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据悉,三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成效具体体现在“六个一批”上:
    一是取得了一批群众共享的发展成果。全市GDP从2012年的136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近3000亿元,年均增长7.8%;人均GDP从5.46万元增加到11.89万元,年均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34万元、0.94万元增加到4.23万元、2.16万元,年均增长6.8%、9.7%。

二是办好了一批群众受益的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左右,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62.09%、普惠率94.64%,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6.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5张,人均期望寿命80.02岁,均居全省前列。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形成“城市有机场、市域有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探索了一批群众有感的改革做法。医改成为全国样板,“三医联动”、组建医保局等做法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被列为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2021年全市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满意度居全省第2位。林改保持全国领先,被列为首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林票、碳票、国有林场改革等做法在全国推广,2021年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占总收入超过1/3。教育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培养、正向激励“三大机制”,成为全国12个、全省唯一的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质量居全省前列。

四是建成了一批群众满意的宜居工程。实施城乡“五大品质提升”项目,开展城市“五难”治理,完成“城市双修”全国试点任务,推进以“两区五新城”为核心的“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设,总结推广“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3%提升到2021年的63.7%。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实现4个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8.88%,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是创新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周末早餐会”“居民夜谈会”一早一晚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打造“大爱三明”新时代精神文明新品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三届获全国综治“长安杯”。

六是打造了一批群众点赞的党建品牌。创新“跨村联建、人才回引、居民夜谈会”基层党建三大品牌,建立199个联村党组织,选聘821名优秀人才返乡任职,开展夜谈活动1.3万余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万余件。

会上,中共三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丘毅介绍了三明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负有盛名。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提出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拓展提升“满意在三明”品牌,致力打造“大爱三明”新时代精神文明新品牌,为三明市加快建设“一区六城”注入了新活力。突出抓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紧贴民意,传递“大爱三明”城市温度。我们紧盯“一老一小”“一残一病”“一弱一困”等重点人群,聚焦老百姓关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问题,拓展改革新领域,打造改革新亮点,让群众从感到“满意”向感到“有爱”转变。

二是广泛发动,打造“大爱三明”民生品牌。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激活“大爱三明”品牌效应。

三是健全机制,充实“大爱三明”工作内涵。紧扣“大爱三明”主题,发动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30余个部门参与,在全市开展温暖民心、爱心助学、关爱健康、就业援助、志愿同行、褒扬善举“六大专项行动”,健全完善“一月一汇总、一月一督促”工作机制,注重收集、比晒部门落实情况,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