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艺“心”向党 打造世遗文化品牌
更新时间:2022-02-17 16:01:36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就是保护文化的根。历年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把非遗传承保护作为留住城市文化根脉的重要抓手,作为延续历史记忆、彰显城市特质、创造美好未来的内在要求。

壬寅虎年春节期间,该局积极探索“党建+非遗”新模式,开展艺“心”向党系列活动,致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世遗文化品牌。

“匠心”传承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的传承需要秉承“匠心”,而泉州作为“海丝名城”,海丝文化的弘扬同样非一日之功,需要以“恒心”来坚守。近年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传承保护方面,坚持以“人”为中心,构建“点线面”结合的遗产人才培育网络。资助传承人修缮建设一批传习所和展示馆,发挥大师品牌效应,广泛聚集和引领传承人才。鼓励支持名师带徒授艺,提升整体技艺,确保人才的代际衔接。建立以剧团带培训班为重点,以学校、社区普及教育为基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立体式培养体系,推动非遗人才可持续传承。非遗传承人队伍和平台不断壮大,2021年新增省级非遗传承人35名、市级103名,市级传习所71个,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丰富多彩,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目前全市共有世界级“非遗”项目5项,国家级36项,省级128项,市级262项,县级628项。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泉州市新增29项省级文化瑰宝,增量全省第一,代表性项目有泉州歌诀、安溪茶歌、永春白鹤拳等29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7个类别,进一步丰富“非遗”体系。永春香制作技艺、泉州刣狮、泉州木雕等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在工作中注重强化宣传。为传承和演绎“福”文化,推动市民关注“福”文化、参与“福”文化、乐享“福”文化、发展“福”文化,向全市征集十“泉”十“福”非遗作品,包括剪纸、木雕、石雕、漆画、篆刻、漆线雕、德化瓷、漆艺、木版年画等极具泉州风格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大师以“福”文化为主题,创作演绎“福”文化,为市民送上新春祝福。通过开展十“泉”十“福”系列活动,让非遗体现价值、创造价值,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非遗馆创新开展剪纸技艺研学活动和元宵精品花灯展等,近200盏花灯以文创的方式挖掘泉州优秀文化元素,结合文化旅游IP创作,融入泉州优秀文化内涵,以象寓意、以意构象诠释“花灯文化”的创新理念,展示花灯独特魅力,进一步宣传古城海丝文化。

“精心”演绎泉州故事

演绎好泉州故事,传播泉州形象、传递泉州声音是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一批精品剧目不断涌现,让泉州站上了更高的舞台。

以创作精品为抓手。泉州高甲剧团编排《围头新娘》戏剧,演绎两岸人民携手共建家园的传奇故事。联合惠安高甲剧团编排《惠女颂》戏剧,以高甲戏艺术弘扬惠女精神,演绎惠安女面对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歌舞剧团编排《南侨机工》舞剧,演绎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滇缅公路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抗日救国、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提线木偶戏编排《世遗泉州》、《真假美猴王》戏剧等,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南音编排《阔阔真》,演绎一段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传奇故事,谱写元世祖为推行“偃武修文”的国家政策,促进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宣扬宋元泉州多元文化与宗教的融合景象。泉州高甲剧团和泉州提线木偶剧团联合创作《金牛送福》参与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围头新娘》《英雄虎胆》《小金刚传奇》《南侨机工》《莫耶·延安颂》等5个剧目获福建省第8届艺术节和第28届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一等奖。《连升三级》《董生与李氏》《火焰山》等三部入选国家重点扶持作品。《董生与李氏》《连升三级》等剧本入选《百部优秀剧作典藏》。《烈士庙随想》荣获福建省第四届曲艺丹桂奖一等奖。

以贴近群众为基本要求。该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鼓励党员学习宣传非遗文化,自觉践行非遗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同时,依托党建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党建+邻里中心”非遗进社区等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讲学、教学,唤起全民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开展“走文脉、传家风、润书香”文脉寻迹启动仪式暨“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古城街头巷尾,探寻文脉踪迹,让志愿者们在深入了解的同时成为古城风貌的守护者、古城文化的传播者。举办“志愿讲解,有你有我”分享会暨古城讲解员聘用仪式,分享如何更好提升讲解技巧、讲好泉州故事。此外,开展“党建+非遗”系列活动,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地方党建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非遗文化传播力。“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古城讲解志愿服务项目获省赛金奖。

“初心”描绘文旅融合

近年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初心描绘文旅融合,用心擦亮“世遗城市”名片。

发力研学旅行。“双减”政策出台后,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进课堂与课后服务。泉州市木偶剧院的党员志愿者前往丰泽区第七中心小学开展以“传承红色精神、传播闽南文化、传递非遗艺术”为主题的课后服务活动,通过专题讲授、现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们零距离欣赏木偶艺术,领略非遗的魅力。博物馆开展“虎虎生威”针刺无骨花灯体验活动,邀请市民走进博物馆学习传统花灯制作过程。图书馆举办“海丝泉州 泉图似锦”闹元宵猜灯谜线下活动,让读者享受解谜过程中增长知识。非遗馆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圆制作技艺”体验活动,让学生与元宵圆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场体验学做元宵圆。歌舞、梨园、高甲等党支部举办非遗传承互动研学活动,火鼎公婆、梨园戏、提线木偶、闽南童谣等多项非遗项目及特色闽南文化集中展现,近万名家长学生参加沉浸式体验。威远楼举办新春戏剧展演,为市民群众带来梨园戏、高甲戏、掌中木偶、越剧、南音演唱和群众性歌舞表演等,在宣传民俗文化的同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于现代的传承与传播,为泉州打造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聚焦文旅融合。泉州市文旅局联合党史办等部门举办“追寻廉政文化记忆,弘扬古城正气清风”古城廉政线路研学营活动,进一步强化廉政勤政文化,弘扬古城正气清风。以古街巷空间为依托,举办“世遗泉州·诗意栖居”古城街巷艺术展、“润物无声”文化展、“海丝古城”徒步、启动“非遗驻地”计划、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工作等,先后有45个民间年轻文创团队入驻古城,用年轻的血液激活千年古城。精挑10条漫游古城路线,让游客“一站式”感知体验泉州丰富多彩的“文化博物馆”。通过“生活、传艺、行旅”等频道展现泉州风土人情。中山路举办“世遗泉州·创由新生”旅游商品文创设计大赛作品展,让市民深入了解泉州各具风格的非遗元素、海丝文化、闽南童谣、传统建筑、地方民俗等。

为了让非遗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断创新“党建+非遗”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鼓励党员学习和宣传非遗文化,成为非遗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许泽龙 林锦旺 林颖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