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聚焦“福建两会”·代表委员说】省政协委员雷云:推行最严禁塑,抢占万亿蓝海商机
更新时间:2022-01-21 09:55:28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者按】从1月21日开始,福建进入“两会时间”,来自福建各地的代表委员相聚福州,共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履职建言,出谋献策。今年两会他们关注哪些话题?带来哪些建设性议案提案?中国网海峡频道特开设《聚焦“福建两会”·代表委员说》专栏,对话代表委员,倾听履职心声。

中国网福建讯 “白色污染”已成人类公敌。最严“禁塑令”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由于消费习惯、生产成本等原因,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吸管等仍在一定范围广泛使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一次性湿巾、口罩已成为新的塑料污染源,面临着新的治理难题。

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雷云一直关注着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多次的实地走访调研,撰写了一份沉甸甸的《关于推行最严禁塑,抢占绿色塑料万亿蓝海商机的建议》。 

1.jpg

福建省政协委员雷云 林锦旺 摄

海洋垃圾中85%是塑料

雷云委员认为,塑料因质量轻、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及廉价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但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这无疑将对人类健康、全球经济、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问题带来了严峻的后果。

去年10月2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从污染到解决方案: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全球评估》报告。报告提到,近年来,塑料污染渗透到水生生态系统的现象急剧增加,预计到2030年相关污染将增加一倍以上。报告警告称,海洋垃圾中85%是塑料。到2040年,流入海洋区域的塑料垃圾量将增加近两倍,每年海洋中将新增2300-3700万吨塑料垃圾,相当于全世界每一米海岸线将有50公斤的塑料垃圾。福建作为海洋大省,海岸线有3752公里长,“白色污染”治理问题,任重道远。

湿巾和口罩已成为新的塑料污染源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冠疫情的持续,日常使用的一次性湿巾和口罩数量大增,但很多人不知道,一次性湿巾大多是由塑料制成,不能在大自然中降解。随手丢弃这些含塑湿巾,对土壤和水环境都会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市场上的湿巾和口罩等个人防护品,其主要成分大多是无纺布。大部分的无纺布以聚酯纤维为基材,而聚酯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在自然界中无法自然降解。

中国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中国湿巾消费量从151.1亿片增加到393亿片。据前瞻数据库预测,到2022年,中国湿巾行业产量将达到886亿片,由此带来的治理问题,将面临严峻挑战。

多元共治,突出科技引领

如何进一步治理“白色污染”问题,在雷云委员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

一、提升认知。坚定不移全面全体严格禁塑,善于从“白色污染”中寻找机遇,可降解材料的万亿级蓝海商机就在等着你。同时利用“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对“白色污染”危害的宣传。

二、多元共治,对各类生产销售使用不可降解塑料企业分类列表划红线,明确工作目标。比国家计划提前两年即到2023年实现福建全省全面禁塑。

三、 通过政策指导和扶持,订立专责机制,制定明确行动方案。加快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装备攻关,突出科技引领,强力推进生物塑料、植物塑料、天然塑料等可降解绿色塑料研发、生产、销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四、进一步提升存量塑料垃圾回收利用水平和实效。

五、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令行禁止。加大惩戒力度,让非法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没有生存空间,从而在源头上消灭“白色污染”。

六、推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管理创新,对塑料生产销售回收企业进行绿色审计。(陈玉明 林锦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