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南
“泉”答卷:县(市、区)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晒成绩
更新时间:2022-01-05 11:08:50 来源:泉州网

高质量县域经济,是泉州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基础和前提。

过去五年,在全市13个方阵的共同努力下,泉州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履不停。刚刚过去的2021年,打拼的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城乡品质提升年”贯穿全年,“抓项目、促发展”12个专项行动齐头并进,13个方阵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八仙过海”谋突破,奋力写就“开局年、开门红”的精彩篇章。

市两会时间,一起来看看县(市、区)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晒晒成绩单,比比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鲤城 建设高质量“品质名城·现代都市”

鲤城区区长王克思表示,2021年鲤城扎实推进“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比拼中奋力争先,提振了“鲤城信心”。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投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数字文创动漫基地持续在全市新经济比拼中名列前茅。提速实施“抓征迁交净地”行动,全年完成征收面积超68万平方米,爱国路周边片区13日内完成签约100%,繁荣片区征收项目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和谐征收示范项目。

在奋斗中务实攻坚,书写了“鲤城担当”。完成36项申遗重点任务、29条街巷提升工程、371宗“第五立面”整治,以泉州古城为核心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实施中山路及周边商圈提升工程,重磅推出城市超级IP“海丝家族”,启动古城文化传播人才培育、街头艺术文化提升、世遗人家培育“三大行动计划”。同时,创新启动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开展“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助力泉州市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在发展中共建共享,传递了“鲤城温度”。2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泉州七中江南校区、江南花园城配套小学等教育项目建成投用;中医外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项目加快推进;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学在鲤城、康养在鲤城的品牌进一步打响。

丰泽 “5610”行动拉动超800亿元GDP

2021年,丰泽区精心组织实施“5610”专项行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GDP突破800亿元。丰泽区区长高金全以五个“更”,道出跑好高质量发展“接力赛”的秘诀。

城市空间更大。成建制开展“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行动,后埔、西华洋、南埔山、南滨江等片区实现清盘扫尾,完成房屋征迁115万平方米,腾出近万亩的城市发展空间,获得市委、市政府肯定。

发展后劲更足。围绕产业、城建、民生三方面,策划生成项目216个,总投资1539亿元;成立10个招商领导小组,签约引进项目273个、总投资676亿元,前三季度招商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一。

市场活力更强。分行业培育明星梯队企业,兑现各类扶持资金2.2亿元,新增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4家、“四上”企业176家,在原有1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新申报112家,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总数突破17万户。

产业结构更优。盘活闲置低效空间150万平方米,打造了建筑服务园、知创园等10个特色产业社区,10大商圈同步提质增效,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领跑全市。

民生福祉更好。把近八成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策划实施总投资55亿元的教育、卫生、农贸市场等专项工程包,加快补齐学位、床位、摊位、车位等缺口,其中新增学位5600个。

洛江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智造生态新城

2021年,洛江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洛江、生态新城,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增长13.7%,“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洛江区区长郭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洛江产业迈向高端。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95家,规上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64亿元、178.5亿元。新认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万洋众创城等一批重大优质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攻坚有力。开展“项目攻坚2021”、重点项目五大专项攻坚及路演竞赛、拉练比拼观摩,落实全市“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行动,后埭片区等7个项目实现清零,32个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新开工项目21个;开展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新增签约项目103个、总投资406.2亿元。民生保障有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50人;新建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投入202万元为特殊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投入1.5亿元建设13个教育项目,泉州十一中晋升省一级达标高中;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守住不发生本土确诊病例的底线。

泉港 新签约项目数量创历年之最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之上,泉港区以较强的战略定力,顺利完成‘六稳’‘六保’各项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回首2021年,泉港区区长杨凤翔感慨万千,为全区干部群众共同拼搏而来的新成效和新局面感到自豪。

这一年,泉港完成了全国体量最大的石化安控区项目征迁工作,提前完成民房签约、腾空、拆除的“三清零”,彻底解决了“厂村混杂”问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

这一年,泉港招商选资工作取得大突破,新签约项目数量创历年之最。该区全年共组织外出招商15批次,举办产业链招商季等集中签约活动3场,促成签约招商项目114个、总投资960.5亿元。其中总投资150亿元的天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2021年泉州市引进的最大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

这一年,泉港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该区第一时间激活应急体系、构建防控网络、筹集防疫物资,“快严实细全”沉着出“战”,未发生一起社区传播及第三代病例。而在疫情解封后,该区第一时间转入常态化精准防控,推出 “战疫情、保稳定、促发展”十大攻坚行动,预计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52亿元,实现了预期目标。

石狮 昂首迈入GDP千亿县行列

“过去一年,石狮保持住了定力!”石狮市市长余志伟说,2021年,石狮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稳中有进”的答卷,昂首迈入千亿县(市)行列。

他将这份答卷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项目攻坚结新果,掀起“5510”项目竞赛热潮,新增签约项目101个、总投资180.6亿元,开工项目100个,45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两次进入全省“五个一批”项目竞赛正向激励考评前十,在泉州市产业链招商工作成效比拼晾晒通报中位居A档。二是服务企业出新招,实现惠企“一站式、无障碍”直通企业,兑现惠企资金5.47亿元;建立出口企业政府统保、锁汇公共保证金池等制度,先后为103家外贸企业安全收汇1.08亿美元,设立公益性金融公共服务机构的做法获全国推广。三是商贸发展拓新局,成功举办跨境电商高峰论坛、海博会、全省直播经济发展现场会、RCEP青年侨商创新创业峰会等活动,设立省级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业态加快融合发展,全年外贸出口440亿元、网络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四是文旅融合谱新篇,五大文旅项目加快招商建设,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石狮狮阵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国家4A级、3A级景区各1处,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晋江 GDP超2900亿元 持续扛旗领跑

晋江市市长王明元介绍,2021年,晋江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主轴,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四。

经济保持领跑优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2900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达256.9亿元、增长12.9%。新增规上企业460家、限上企业314家,占泉州49.8%、25%。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新增策划和签约项目375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

创新转型再开新局。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在全省县域率先高规格成立科创委,四大高校、九大“国字号”科研平台形成多核驱动。高新企业总数突破400家、占泉州1/4。“晋江制造”出征太空,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强县。

空间盘活率先破题。获批国家低效用地开发试点,实施“三年双万”计划,启动经济开发区体制改革,推进7个园区标准化项目建设,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4587亩、盘活老旧工业厂房1480亩。

城市能级蓄势跃升。加快融入泉州“一湾两翼三带”战略布局,114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晋东、高铁、科创、紫帽四大新区完成投资160亿元,城镇化率达69.3%,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城市能级和品质加速双提升。

美好生活成色更足。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7.6%;清华附中初中部建成投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引进落地;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成为全国县域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同富裕县域范例建设提速推进。

南安 经济总量抵近1500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安市市长张桂森介绍,聚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南安交出了亮眼提气的“成绩单”——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聚焦“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要求,持续抓好梯度培育、多维赋能、生态重构,坚持“园区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变道突围,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1000家、产值突破3200亿元,石材陶瓷、日用轻工跻身千亿集群,支撑经济总量抵近1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首破百亿,跃居全国县域工业百强第11位。

坚持塑形铸魂、城乡一体。主动呼应和融入泉厦两大中心城市布局。对外,以水为媒,用“两溪一湾”联系起两座城市的水生态颜值;以路为线,江滨南路、茂盛路、联十一线等一大批线性工程贯通通车或加快建设;以文为脉,依托九日山、五里桥两个世遗点,推动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保护传承和活态利用;同时,借力“奥运双冠”催化文体旅深度融合。对内,按照“一市三城”空间布局,推进总面积近18平方公里的11个片区更新改造,投入超70亿元发展民生事业,提升城市温度,打造“26℃之城”。

坚持守正创新、靶向破题。开展局长走流程、干部大比拼等活动,在社会治理、工程建设、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人才供给等领域创新推出一系列破题改革,营商环境保持全国县域前列。

惠安 “总量突破”迈向“质量跃升”

从“总量突破”迈向“质量跃升”。过去一年,惠安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比拼攻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和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千亿强县再出发,惠安县县长庄稼祥以“四个新”回首这一年——

项目攻坚取得新成效。这一年,惠安滚动推进“项目攻坚2021”、“拔钉清障”、“五新”项目攻坚等战役,迅速掀起项目竞赛热潮,全年开(竣)工项目120个,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前列,连续5年获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

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这一年,石化成为惠安县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大关的主导产业;食品饮料、建筑等传统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达利食品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慧芯高端激光芯片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1.8%。

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这一年,惠安深入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完成22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用性村庄规划覆盖率70%,完成裸房整治2870栋,4个农村自住小区建设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这一年,惠安民生投入43.51亿元、占财政支出76.1%。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20个、中小学学位3000个,每千人口病床位数提高到5张,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安溪 八大百亿产业集群未来可期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溪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勠力同心,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回首过去一年,安溪县县长刘永强称赞,安溪顶住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办成许多大事要事,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刘永强看来,有三方面工作,尤其值得称道——

这一年,安溪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深入实施茶业、家居工艺、建材冶炼建筑、食品、光电、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健康卫品等8大产业链“链长制”,力争至“十四五”末,形成8个百亿产业集群。

这一年,安溪紧扣“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大三环”项目建设,高速安溪出口路网等标段正在火热施工,2022年东三环将建成通车,并启动南三环建设。“大三环”建成后,城区面积将达65平方公里、人口超60万,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这一年,安溪率先深入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38个审批部门“一把手”以办事人或陪办人身份,对1096个审批事项的全链条、全过程进行换位体验,推动一批问题整改、优化,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89位。

永春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生态

这一年,永春县着眼于“产城融合”,加快“东拓西进”,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永春县县长吕建成说,永春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重大产业项目为龙头,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带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永春芦柑首次进入美国市场,成为福建省首宗冷处理出口美国的农产品;突出数字绿色技改,着重提升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骏源纺织、昌林瓷业等项目投产达效,美岭水泥等51个重点项目技改提升;九牧永春智慧制造产业园(一期)在全国陶瓷行业中率先实现5G赋能,获评全国“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项目招商比拼赶超。制定出台企业、项目、招商全过程“保姆式”贴心服务制度,开展“五全”招商和项目攻坚“四项竞赛”活动,洽谈对接项目161个,签约落地84个,1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乡村振兴更显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134个,创新“强村带弱村”模式,特色案例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仙夹镇龙水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桃溪国控断面水质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

德化 加快打造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

“德化围绕‘一二三四’工作主线,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回顾2021年,德化县县长方俊钦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能耗双控等影响,德化全县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预计全县GDP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这一年,德化抓项目、转动能,一批有影响的重大平台建成落地。万达广场、瓷艺城火爆开业,电商物流园列入省级物流园区培育对象,陶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德化,陶瓷产值有望突破450亿元,实体根基不断夯实,陶瓷产业提质增效。

这一年,德化补短板、强弱项,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提速厦沙高速汤城枢纽至德化段拓宽改造,兴泉铁路德化段进入扫尾阶段。完成农村公路“单拼双”40公里、提级改造30公里。

这一年,德化兜底线、惠民生,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建成投用。探索建立“1+N”乡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新改扩建13个教育项目,县医院医技楼、第三医院建成投用,入选省首批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德化窑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泉州开发区 亩产效益首次跑进“全国前十”

2021年,泉州开发区政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高质量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开年红、开局好”。泉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林荣川用3组数据,展现全区上下拼搏奋进的可贵成效。

亩产效益首次跑进“全国前十”。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泉州开发区1平方公里实现GDP18.4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在全国218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7位,在全省排名首位。

全区新经济产值接近“半壁江山”。开发区建设发展已有25年,用地饱和空间受限问题日益凸显。为寻求突破,开发区一方面推进标准化园区扩面提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方面大力培育发展占地小、贡献大、带动强的新经济。目前,全区引进近100家平台企业,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2.9%。

绿色品牌创下了“新业绩”。作为全国第5个、全省第1个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牌的“绿色开发区”,绿色产线、绿色产能、绿色产业一直是开发区的突出优势。2021年,开发区出台18条惠企措施鼓励绿色技改,推动企业产线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最新数据显示,开发区每1万元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仅0.02吨标准煤、水耗仅1.57立方米,分别排在全国开发区的第2位和第4位。

泉州台商投资区 加快建设“泉州城市环湾核心区”

成功举办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后首场大型对台招商活动、八仙过海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顺利开业、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开工建设……一段时间来,台商区发展建设喜讯连连。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梁炳辉表示,去年,台商区紧紧围绕“泉州城市环湾核心区、两岸融合发展主阵地”的定位,全力推进兴产业、兴城市、高品质产城融合,全区经济社会、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项目建设彰显新成效。台商区去年实施重点项目137个,总投资144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是有史以来项目投资最多的一年;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5场,总投资406亿元。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自开展产业链招商季行动以来,签约项目145个,签署正式合同132个,正式合同金额达580.07亿元,均排名全市首位。

品质城市展示新风貌。在全国率先设立城市展示面贡献奖,全面推进“五纵五横五片区”城市布局建设,高标准的海湾大道、东西大道等“三纵三横”基本完工通车,品质新城初见端倪。

营商环境打造新模式。实现惠企政策兑付从“掌上直兑”“免申即兑”到“政策计算器”,被评为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园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