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南
谱写城乡品质建设新篇章,泉州洛江更具现代魅力
更新时间:2021-12-19 17:31:07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中国网福建讯 城乡品质提升是泉州洛江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洛江、生态新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回眸过去一年,洛江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建设,抓统筹、重管理,全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洛江区积极落实全市“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加快阳江新城片区开发,优化交通路网体系,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大力推行道路绿化景观项目,切实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

今年3月,万虹路(河市中学至马甲新庵岭)市政道路拓改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开工。该项目南起河市中学,沿途经万虹路,与新庵岭大桥相衔接,是洛江区南北主干路,亦是洛江不断优化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该工程全长3.467公里,目前路基清表已完成88.5%工程量,桥梁桩基已完成91%工程量。项目建成后,对拉大城市框架、疏散城市人口、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11.jpg

道路拓改是城市扩容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洛江区路网建设大刀阔斧推进,“提质”行动也深入大街小巷,从细微处扮靓洛江。今年来,洛江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路灯亮化、绿化景观项目建设、“两违”整治等项目建设,投入1310万元改造了25个老旧小区;完成智慧停车项目,升级城区路灯1027个;新建、改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9.45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口袋公园5个,花化彩化水平不断提升,洛江城市品质功能日趋完善。

22.jpg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

乡村振兴作为洛江区城乡品质提升的重要一环,在2021年也有不少“大动作”。滚动实施121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67.5万元,强化示范带动引领,串点成线建成一批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线路。

33.jpg

其中,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罗溪镇洪四村即为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典范。在洪四村,党史展览馆、军装发展史馆、洪四影剧院等红色旅游资源及丰富的研学内容,吸引了不少学校组织研学队伍前来参观。

洪四村通过立足本村特色,创建洛江区“红色荣耀”红色旅游基地,并规划建设樱花观赏园、种植山油茶等,不断完善樱花园旅游公厕、休闲椅座、景观亭、人行栈道等设施,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学路线,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带动村民增收。

44.jpg

“目前,洪四村已累计承办市、区、乡镇等200余个单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累计15000余人次,2021年村财收入预计可达50万元。”洪四村党支部书记黄水扬表示。

55.jpg

66.jpg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今年来,洛江区持续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强化示范带动引领,穿点成线建成一批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线路,打造4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1个省级特色乡镇、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项目49个,19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村庄发展持续焕发活力,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洛江区也在不断创新城乡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围绕城市品质提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整治城市环境秩序的新举措、新办法,让人民群众共享治理成果。

雨污分流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城市防洪内涝、消除黑臭水体、提升水质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在河市镇霞溪工业区双阳中路,霞溪工业区污水管道配套工程(一期)项目正在进行加紧施工,项目有关负责人正在仔细勘察现场施工情况。

77.jpg

“这个项目主要目的是改善霞溪工业区的工业污水排放问题。以前这里是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现在就是通过管道铺设,将雨水与污水分流,通过管网进行分别输送、收集,再统一排放到城东的污水厂进行科学处理,对整个污水流向进行管控,从源头抓好环境保护。”霞溪工业区污水管道配套工程(一期)项目经理张良栋介绍道。

霞溪工业区污水管道配套工程(一期)北至工业区区间路,南至规划经九路,位于河市西路与双阳中路交叉口,东以双阳中路为界,西临工业大道,长度约为3公里,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工,届时可以满足霞溪工业区40余家企业的排污纳管需求。

88.jpg

精细化管理,从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今年来,洛江区投入2738.2万元实施了12个“碧水清源”项目,洛阳江、龙华溪支流、晋江东溪罗溪段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同时不断加快河市西片区、霞溪工业区、滨江路雨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已新建、改造管网27.9公里。此外,洛江还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完成5个精准治理减排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8%,并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植树造林及森林经营6238.2亩,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细节“绣”出城市品质,点滴提升幸福指数。随着洛江区城乡民生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深化,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市政维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黄娜玲 施倩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