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南
福建南平:释放“生态红利” 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样板”
更新时间:2021-09-26 09:12:17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2017年12月,福建省南平市获批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为全国8个整市域开展创建的地区之一。为让农业回归绿色“底色”,近年来,福建南平立足良好生态资源,确立了以构筑“闽江源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南方山区生态农业全产业链、丘陵红土壤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为基础的发展定位,倾力打造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样板。

 植“绿”固本,厚植生态农业新优势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福建南平探索建立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让南平农产品贴上绿色、安全、优质的永久标签。为此,南平下了三步棋。

图片1.jpg

茶农在茶园采青。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第一步,节地、节水。

在位于南平市光泽县的丰圣农业智能温室种植示范基地里,融灌溉、施肥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技术被大力推广运用,投资2亿多元建设西红柿、生菜等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30亩,实现土地资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探索发展节地节水型农业新路径。

图片2.jpg

温室种植示范基地。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第二步,节肥、节药。

近年,南平市实施的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减量、生态和有机农产品增量的“双减双增”工程,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技术,每年分别减少化肥农药用量2%以上。

南平是如何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同时,实现有机农产品增量的呢?以南平生态茶园为例,该地联合院士科研团队,在武夷山燕子窠千亩岩茶基地套种大豆、油茶,诱导昆虫采食,降低对茶叶侵害,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目前全市依托这一模式进行种植的示范茶园有15万亩,“武夷岩茶”品质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达到697.53亿元,居全国茶叶类第2位。

图片3.jpg

生态茶园。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第三步,发展节能、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南平市高度注重废物利用清洁化,发展节能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养殖、绿色种植、有机肥利用等的循环发展模式。

延平区是南平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地之一,区域内的“武夷一方田”项目,将饲养奶牛产生的牛粪经发酵处理生产沼气,其沼液利用丘陵坡度差作为生物有机肥还田利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能耗,推进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截至目前,南平市已建立3座区域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2座大中型沼气工程及1座有机肥加工厂。

图片4.jpg

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点“绿”成金,助推农业产业绿色振兴

福建南平打好绿色“三张牌”,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壮大提升优势特色农业,加速构建千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形成“全域绿色食品”格局,助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首先打好“绿色园区”这张牌。按照“大品牌、大科技、大企业、大产业、大融合”建设思路,南平市打造集生产种植、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融合发展的“农业公园”。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实现“一控两减四基本”和清洁化生产、生态化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图片5.jpg

集生产种植、生态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等功能的“农业公园”。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其次打好“绿色加工”这张牌。南平市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水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专用绿色原料基地,布局加工产能,改变加工在城市、原料在乡村的状况。在农业产业强镇、商贸集镇和物流节点布局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促进产镇融合。依托工贸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小众类的农产品初加工,促进产村融合。

图片6.jpg

南平现代化乳业工厂。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最后是打好“绿色产品”这张牌。首先,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面推行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追溯管理全覆盖。其次,打造“果盘子、米袋子、菜篮子、茶罐子、水缸子”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发展战略。再次,突出闽北生态优势,以武夷岩茶、光泽肉鸡、延平乳业等作为主要农产品,打造“福”字号福建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构建高端农产品形象。

镶“绿”活村,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图片7.jpg

美丽田园。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福建南平地处闽江源头,生态资源丰富。立足天然绿色发展基因,依托“生态银行”进村、“武夷品牌”进村、“水美经济”进村、“数字农业”进村四大战略,南平市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让一座座美丽城镇、一个个美丽乡村镶嵌于绿水青山之间,与山水田园和谐共生。

“生态银行”进村。近年来,“两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银行”在南平市开花结果。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南平市在全国首创建设“生态银行”,农户将手中的山水林田湖草茶、闲置住房等碎片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存入“生态银行”,先由村集体进行收储、整合、优化,再由有实力的企业与村集体签订流转协议,开展规模经营,促进资源配置再优化。

图片8.jpg

与美丽山水和谐共生的美丽古村落。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武夷品牌”进村。注册成立南平市武夷山水品牌运营管理公司,实施“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进村工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营销运作。今年,全市入围“武夷山水”的生产经营主体已达到315家,其中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达165家,促进产品价值再增长。

“水美经济”进村。南平地处闽江源头,全市大小河流700多条,立足南平丰富的水资源,南平市将农村水流域治理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相结合,深度融合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七大产业业态,形成一批亲水旅游、临水康养、滨水写生、涵水垂钓特色“水美乡村”示范地。

图片9.jpg

具有亲水旅游、临水康美、滨水写生、涵水垂钓等特色的“水美乡村”。南平农业农村局供图

“数字农业”进村。发展数字农业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8年,南平市出台《南平市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七条措施》,加快脚步发展数字农业,并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省数字研究院开展合作。目前,南平已建设15个现代农业智慧园、1328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创新推行“五节一循环”智能数控和“滴滴农机”APP线上下单等“互联网+智慧农机”运用新模式,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绿色发展。

南平市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过程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茶”生命共同体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集约化、数字化、融合化,积极推行“五节一循环”绿色生产模式,探索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机制,推动先行区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打造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样板。(王芳 林锦旺 施德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