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赴晋江市“绘入青春色彩”同心·乡村振兴服务
更新时间:2024-07-09 10:49:43 来源:中国网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绘入青春色彩”同心·乡村振兴服务团前往晋江市柴塔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团队用墙绘,记录柴塔村特有的闽南文化;改造村民休闲乘凉区域,改善村容村貌;与当地孩子共同手绘,用实际行动将青春色彩“绘”入柴塔村。 

image.png

汇侨心,共发展:聆听老侨故事,忆峥嵘述往昔

团队成员走进柴塔村“九十九间”洋楼与当地侨属深入交谈,探寻侨乡故事。柴塔村侨属占总人口90%。上世纪50年代,他们为了助力乡村发展,留住乡愁记忆,许多乡贤侨属主动借地,他们捐资建设雁塔学校,其中柴塔村“九十九间”洋楼更是由房主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得以保存至今,一切都是闽南传统文化在这一砖一石的缩影,更是广大华侨对于柴塔故土的眷恋。 

image.png

绘地图,展风貌:探求村落古迹,绘出历史沉淀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了解到柴塔村需要发展旅游业,但村中道路交错纵横、路况复杂,游客在陌生的情况下容易迷失方向。为方便游客游玩,团队考察路线,前往“九十九间”、“颜公泉”、“上下厝”等古迹调研,围绕村子建筑特色着手设计可视化地图。地图将大大小小的古迹相连,强调道路与古迹的关系。地图上体现出村子自然风采与深厚历史底蕴相交融的特点,为后续系列文创的开发提供新思路,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事业。 

image.png

谋发展,倡文化:讲好柴塔故事,传承闽南文化

团队经过实地调研,将提线木偶、闽南古厝、滴水兽等特色元素融合,制定出一幅别具一格的闽南画卷。做到一村一景、一墙一文化,将村落灵魂的外化。鲜明主题、独特个性、表现创意,发掘当地潜在文化特质让村庄华丽蝶变。队员们在绘制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按设计稿在墙体打底稿、涂底色,十几个小时日夜兼程,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服务团依托墙绘,为传承闽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image.png

改村容,利众人:提升集体意识,凝聚发展合力

团队经过走访了解到村子缺少能够供村民交流乘凉的公共场所,结合村民的希望着力进行村民休闲区改造。团队将竹子制成栅栏,使铁锹、种花草、铺石路,克服阳光暴晒、墙体倒塌等重重困难,用一砖一瓦重新激活公共空间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功能,创造了拥有精神内涵的公共空间。改善村容村貌。给农村带来新气象、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贡献力量。

image.png

明特色,亮村魂:品味村落魅力,点缀侨乡古厝

为响应村庄发展旅游业的规划,展现村庄的独特风貌和村民的美好愿景。团队成员通过融合木塔、河流、初升的太阳和祥云等元素设计柴塔村logo,营造出一个富有魅力和内涵的视觉形象。这些元素展现了柴塔村的自然风光和独特地理环境,强调了村庄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标识,体现了柴塔村对历史和闽南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村庄的海丝记忆和故事。

image.png

懂传承,择未来:笔墨挥洒家乡,点亮传承之光

团队成员与当地小孩择用衣物和帆布袋作为画纸,将闽南文化中的龙元素有机融合;共同创作闽南特色簪花帽,在创作中理解闽南文化,传承发展。

image.png

舞民生,唱幸福:文化进万家,艺术点生活

经过七天的实践活动,队员和村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结束前与村民共同举办文艺汇演,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保持农村群众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以文艺“小舞台”连接传承“大天地”。

image.png

据悉,此次同心·乡村振兴服务团创立“柴塔印记”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小红书账号,累计发布实践记录图文和视频二十余篇,累计获得浏览量超过3万,转发量超过1千。实践队会持续在各平台发布柴塔故事,让更多人听到柴塔声音。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2024年的暑期,同心·乡村振兴服务团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乡村振兴“绘”入青春色彩,在广袤大地上拓宽视野,在乡村沃土彰显青年担当。(袁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