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蓝色封面的古风线装书静静的躺在书桌上,书桌的后面坐着一个面色凝重的小黑胖子,他叫郭德纲。
书案上的古装书是郭德纲亲笔排定的德云社家谱,风风雨雨二十年,德云社走到了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有些事情要昭然天下,有些事情则要秋后问斩。
有几根刺梗在咽喉好多年了,实在是不吐不快,所以必须要在今年有一个了结,一个宣判,最好全天下的人都来主持公道,他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刀问斩。
但是,他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当所有人都渐渐把当年的事情遗忘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伤疤是他自己一遍一遍揭开的。
一遍两遍,是同情,多了,就烦了,就好像祥林嫂一样。郭德纲读的书很多,但一定没有看鲁迅的这一篇。
于是,在微博上他公布了这样的文字:
另有曾用云字艺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恶言构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为警(儆)效尤,夺回艺名逐出师门。
哈哈,好一个“欺师灭祖”,只是不知道,郭德纲究竟是“师”还是“祖”。也许都是吧,既是徒弟们的师,也是德云社的祖。
于谦嘛,辈分虽高,终究不过是“大爷”。
在武侠小说里,祖师都是无上的存在,戒律刑法不过弹指一挥间。
可这一次“郭老师祖”似乎有些底气不足还有力不从心。
无论所谓“欺师灭祖”究竟为何,毕竟是款大罪,虽不至于凌迟处死,至少要面壁十年。但这一次,在义正词严之后,只能宣布收回不痛不痒的艺名。
一个名字能有什么要紧,《天龙八部》中虚竹被逐出师门的时候,少林高僧也只表示要废除他少林派的武功(其实早就没了)罢了,日后相见竟以平辈之礼。想那虚竹子,身在佛门之时,先犯杀孽,后犯淫邪,这才是“欺师灭祖”。
无能为力(理),才在名字上下文章,一个鸡头白脸的要,一方死乞白赖的不给,所争的不过是个名,是口气罢了。
恐怕,“郭师祖”是想借此宣示自己的权威,以儆效尤吧。毕竟他好不容易又培养出了几个,万一跑了,咋整啊。
只是这一招实在不漂亮,剧情的反转也是在意料之中。
这一次,郭德纲出招之快,谁都没有料到。曹云金也算是仓促接招,终于把旧年的恩怨演成了一出“师父骂徒弟无义,徒弟告师父无恩”。
真假是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只是多了无数围观群众罢了。
你们吵,我吃瓜。
无论是曹金还是曹云金,现在的他虽不是风生水起,但至少有一席之地,永远无法赶上现在的德云社,超越更无从谈起。
现在的“钢丝”都庆幸,现在的德云社,如日中天。
但也有不少观众记得,当年的德云社,朝气蓬勃。
微博上的六千万粉丝宣示这郭德纲的江湖地位,各大卫视上徒弟们的身影昭然着德云社的商业版图。
是的,德云社火了,但也“便宜”了。
“便宜”两个字是郭德纲自己说的,岳云鹏、张鹤伦、朱云峰(烧饼)、闫云达组成了“骚浪奸傻”的组合,还有一个以颜值自居的郭麒麟。真是越来越便宜了。
就连郭德纲自己也便宜起来了,到处能看到身影的他在会场里用的梗都是一万年前的,虽然无所谓“低俗”,但手段也越来越不高明了。那一段堪称经典的《大实话》,也成了消费观众的工具了。
“便宜”的风格让相声越走越偏,虽然还有高老板这样的人坚守舞台,可实在水平有限。在受追捧的现实下,德云社已经没有可以挑大梁的人了,一旦有个万一,四百多徒弟不过都是四散的猢狲罢了。
郭老师,好好保重身体吧。
郭德纲救了相声,可是也害了相声。
在郭德纲之前,主流的相声确实不争气,老师傅们也没交出几个像样的徒弟,所以来了个非主流的郭德纲。
郭德纲有才,而且还比较大,这是好事。他也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这本来也没什么。但如果一个有大才的人还睚眦必报的话,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相声界的恩恩怨怨是他门自己的事情,腹非心谤,钩心斗角都是在所难免的,无论是诋毁还是中伤,一来是私下的,二来也是个别现象,所以对郭德纲而言实在无伤大雅。
可是在他不断而且夸张的表述下,观众眼中的相声圈成了一个污糟的大酱缸。以“送票为生”可能是一句戏话,但却也差不多了,能大部分靠相声为生的人或团体,几乎没有了。
相声应该怎么发展,靠“骚浪贱傻”吗?不知道。
郭德纲自己说过,他是相声的看坟人。
也自己也清楚,这坟有一半的土是他亲自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