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换道奔跑中实现超越
——永春县委党校第四期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成员赴合肥学习侧记
更新时间:2023-11-09 15:27:31 来源:中国网

2005年,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对标的是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南昌或者太原。17年后,2022年合肥的GDP已是近乎南昌和太原两个城市的总和,2012-2021年GDP连续十年跨越七个千亿台阶,甚至超过东部沿海的一些发达城市,合肥市何以这么牛?2023年10月16日-21日,永春县委党校第四期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成员前往合肥实地学习考察。

image.png

聆听合肥党校原副校长汪秀坤招商引资专题课。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学员们认为,很多地方的产业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已形成“惯性”,而产业“换道”的核心在于要着眼未来趋势的前瞻布局,考验的是决策者的眼光和水平。深入梳理各产业领军企业、代表产品、核心技术、重点团队,更多倾听企业的心声,才能抓住产业发展的风口期,谋划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地方发展才能获得新动能、新空间,形成新的优势。

合肥深知战新产业投资体量大、周期长、见效慢,如果沿用补贴、贷款、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的传统招商模式,是难以吸引新能源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等企业的落户。合肥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汪秀坤介绍说,合肥市打造国资平台,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利用股权投资、定向增发、基金入股等实施杠杆撬动,形成了投融资的“合肥模式”。

学员们感受最深的是合肥运用市场的思维做招商,而非行政思维。从敲门招商、资源禀赋招商,到优惠政策招商,再到以强化顶层谋划、搭建产业载体、构建产业生态为核心理念的招商,招商模式万千变化,不变的是合肥尊重产业规律,找准了产业的方向。干部的市场思维从何而来?合肥的经验告诉学员们,企业家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远远高于政府官员,俯下身子服务好辖区企业,拜企业家为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招商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好堵点、痛点、难点,常常就有“意外之喜”。

奔跑在合肥园博园3公里长、60米宽的道路上,学员们戏称这是迄今为止跑过的最宽道路。到访那天,抬头一看,毛泽东书写的“合肥”二字熠熠生辉;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来这里休闲娱乐的市民、成群结队研学的学生。地处合肥的城区中央,四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拥有这样一块占地4000多亩的公共绿地,确实非常难能可贵。

其实,这里的前身是合肥市的骆岗机场,2013年5月29日完成了其36年的使命。地处老城和新城的连接处,是高铁站和滨湖新区的过渡地带,位置优越,如何发挥好这片土地在城市中的功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合肥最后决定将其打造成中央公园,使其成为“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于是,航站楼“变身”城市建设馆、大机库“变身”艺术厅、跑道和停机坪“变身”大草坪,合肥以城市更新的手法,活化利用老建筑,不新建场馆,不外运土方,最大程度保留老机场原始风貌,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了占地12.7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公园。

同样的创意还有合柴1972艺术街区,这是国内首个由监狱改造而成的项目。步入合柴1972,还可以看到高耸的监狱大墙、残留的电网,岗楼、穹顶、车间、大烟囱、斑驳的墙体、独特的厂房空间结构被改造成老合肥车站、合肥家电故事馆、画室展览馆、咖啡店等等,来到这里,瞬间由现实被拉回到历史中。在繁华都市中能有一块“闹中取静”之处,令合肥市民幸福感爆棚。

学习考察的最后一站来到了距离市区16公里的包河区大圩镇磨滩村。2019年,启动乡村振兴建设,将村民全部安置入住现代化新建小区,腾出整片建设用地,由区属国企包河区乡村振兴公司投入近20个亿打造。

image.png

参观包河区大圩镇磨滩村。

最令人陶醉的是磨滩大街,这个集水街区、传统街区和田街区为一体的大街,步步是景、处处如画,其建设定位不是炫目多彩或花里胡哨的繁杂景点,而是展现、塑造和提供一种不同于城市里的生活方式。

徜徉在魔滩村,学员们深感,新时代的文旅小镇不再简单满足度假旅游需求,而是越来越需要结合文化、商务的复合型需求,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功能复合、相辅相成的新生活方式片区。

“工业文明时代以资本、土地和人口为生产要素的城市发展模式,在信息时代正在被以智慧、知识、技术、文化和创新为驱动力的文化创意模式所取代。”合肥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创意让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合肥的实践看,学员们感到,创意的内涵也从单一的文化艺术范畴,扩展到了科技创新、数字化、信息化等知识经济形态。

跳出东部发达沿海城市看中部地区发展,学员们开拓了视野,刷新了理念,看清了差距,通过比较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合肥模式”。学习考察之行虽有终点,但奋起直追的征途刚刚开始,满载而归的学员们表示,要将取得的“真经”融入到火热的实践中,为推动永春高质量发展而努力。(颜尧民 张晓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