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让来的人不想走
更新时间:2024-05-24 17:56:55    来源:中国网

“这4台搅拌车停罐不能超过2小时,途径村庄的机械不能有半点疏忽!”在初入职场时,设备管理员王传驳并没有想到,曾埋怨环境艰苦的自己能够在蛮烟瘴雾中坚守6年,并在设备管理岗位上独当一面。

中交三航局六公司承建的都香高速公路守望至红山段A6合同段项目,便是见证王传驳成长的地方。

峭壁大峡谷、百米高桥墩、瓦斯长隧道……这些都意味着该工程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也意味着项目全体员工必须常年扎根于乌蒙山脉腹地的深涧巨谷中。“如此条件也给项目部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出了个大难题。”项目书记白瑞生苦笑道。

初到项目现场的王传驳还是一名实习生。“我没见过如此望不到头的山!”加之工程管理专业的他对设备管理称得上一窍不通,王传驳常常感觉自己深陷于混沌。

但他没想到的是,项目部把实习生当做后备力量、新生力量,并与正式员工一同培养。王传驳拜了启蒙师父——项目设备管理部部长曾思杰。

在师父手把手深入现场教学船机设备清查和鉴定的流程中,王传驳逐渐掌握了设备管理的工作要领。闲暇之余,师徒二人还会一道背靠着大山促膝谈心、倾吐衷肠。

时间长了,王传驳心中对艰苦环境的抵触感和对陌生工作的不适感消解了,对自己这第一个项目部渐生归属感。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项目设备管理部需要负责现场所有船机设备的采购、验收、安全管理等工作,也得兼顾环保、能源管理方面的特殊需要。由此,项目部会定期组织部门间联合开展工作汇报、技术交底活动。

王传驳又多了好几位不同条线上的“师父”,也多了很多项待涉猎的技术。“我都要被培养成为‘全才型’设备管理人员哩!”尽管工作压力不小,但能学到真本事的他乐此不疲。

在半年多的实习中,王传驳逐渐适应了周遭环境,成为了一名管得了设备、守得住安全、看得懂技术的得力“小将”。

认识到项目难能可贵的特殊性和对设备管理人员培养不可多得的全面性,2019年毕业后,他毅然决然选择留在了三航局都香高速项目,留在设备管理岗。

身份变了,但师徒关系不变,师父对他耐心精细的指导也不曾改变。

在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时,王传驳和部门同事最多的时候一天得和1360台设备打交道。

一次,他在收到协作班组发来的数据后没顾上及时核对,好在曾思杰在设备进场前进行复查时发现了数据“水分”,并要求更换老旧配件,这才规避了风险。

在当晚的项目部例会上,王传驳主动提出了对工作的反思。“压力大难免有纰漏,下不为例就好。”看着小伙子压得不能再低的头,同事们都宽慰他。

但一旁的曾思杰却正色道:“设备员就是半个安全员,永远都要身体力行并细致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王传驳在师父的批评中进一步明白了岗位职责。

不久后,红崖山特长瓦斯隧道在修建中突发涌水。

王传驳吸取上次的教训,多次往返于项目部和昭通市之间,全过程跟进大功率水泵的采购、检查、进场,丝毫不敢假手于人。对于每个经手设备的情况和性能,他都进行了透彻的了解,对排水管道的检查也是涓滴不遗。

在项目部勠力同心的协作下,涌水抢修成功,而王传驳的表现也被师父夸说足以“出师”。

项目逐步进入收尾阶段,王传驳的工作压力减轻了不少,但曾思杰却发现徒弟最近下班后有些沉迷手机。为了遏住懈怠的苗头,曾思杰第一时间提醒他,“实操技能是很重要,但咱学习理论知识的步伐可不能慢下来。”

“听师父的准没错!”王传驳随即向曾思杰询问了考证的技巧,也从同事那儿借来了不少复习材料,着手备考起来。他很快发现,项目部里借工程空闲时间抓紧考证的同事不在少数。每天晚饭后,项目部特地为大家学习开放的会议室里常常一座难求。

于是,每天下班后,王传驳便会和同事们一起进行集体学习,互相监督打卡,悄悄角力比谁更“卷”。担心考证“小白”摸不着学习门路,曾思杰也会时不时“开小灶”辅导,并抽查王传驳的学习效果。

“除了培养大家的实操能力,公司和项目部都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取证工作,我们一直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白瑞生介绍道。项目自投入建设以来,先后有人通过了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考试,也培养了能够胜任管理职务并独当一面的优秀管理人才8人。

经过6年的努力,王传驳在项目部的培养下,向着设备岗“全才”的目标迈进,曾思杰也夸他“青出于蓝胜于蓝”。

像王传驳一样选择坚守于滇山峡谷间的员工不在少数,在大家的坚守下,今年年初都香高速云南昭通段正式建成通车,白瑞生设想的“来的人不想走”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实现了。(刘睿馨)

【相关新闻】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