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福建省举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首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更新时间:2021-07-08 15:30:45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图片14.png

中国网福建讯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今天(7月8日)举办福建省“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重点介绍福建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图片15.png 

发布会上,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叶飞文和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蔡战胜分别介绍了福建省和福州市的相关情况。

叶飞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39万亿元,在全国位次从2012年的第12位前移到第7位;人均GDP达10.58万元,在全国位次从2012年的第6位前移到第4位。“产业优”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比重从2012年的8.1∶52.1∶39.8调整到2020年的6.2∶46.3∶47.5,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福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创新型省份、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40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45家、工程研究中心119家、企业技术中心535家、产业协同创新院21家,初步形成福厦泉沿海科技创新走廊。成功举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创响中国”等系列活动,福州新区等9个双创主体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新型功能材料等4个集群入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首个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地,工业加快迈向中高端,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培育形成集成电路和光电、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石化一体化、高端装备等21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现有66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和示范基地、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超万亿元。以金融、现代物流、旅游、软件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亮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47.5%,比2012年提高7.7个百分点。

二、加快推进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福建省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绘制的数字福建宏伟蓝图,加快建设“数字福建”。2019年福建获批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2020年获批成为八个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之一。成功举办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迅猛,5G、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卫星应用、区块链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5%。2020年美图、网龙等6家企业上榜全国互联网百强名单,6家企业入围中国软件企业竞争力百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基建指数在全国位居前列,部署建设了福建省区块链主干网,统筹布局绿色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建设;5G基站实现了县以上区域以及重点乡镇全覆盖,城区基本实现“千兆到户”能力普及,实现与5G“双千兆”协同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全省依申请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以上,闽政通APP实现高频便民事项马上办、掌上办。远程医疗覆盖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8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保障卡覆盖全省城乡居民,智慧旅游已全省联网。

三、加快建设“海上福建”。福建省坚决贯彻落实,推动全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占GDP比重23.9%。海洋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海水养殖和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出口额、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居全国首位。港航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省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87个,具备停靠世界集装箱船和散货船最大主流船型条件,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21亿吨,其中福州港2.49亿吨、厦门港2.07亿吨。实施“智慧海洋”示范工程,海洋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救援、海上交通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海洋载体平台持续打造,福州、厦门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持续提升。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平潭国际海岛论坛等平台影响力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共划定十种类型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188个,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2020年我省近岸海域国考点位优良水质(一二类)比例为82.9%,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优于国家考核目标10.9个百分点。

四、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福建加快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清洁化改造,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基本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2%,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97.9%,九市一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8%,森林蓄积量达7.2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保持全国第一,绿色生态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清新福建”成为靓丽名片。

当前,福建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四个更大”的重要要求和当前四项重点任务,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下一步,将突出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三篇文章,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把数字化建设作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战略工程,持续放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平台效应,加快新基建建设,构建持续升级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融合融通的数字经济体系;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构建善治善为的数字治理体系;加快民生服务领域数字化升级,构建丰富多样的惠民服务体系;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公平公正的数字生态体系,努力将数字福建打造成数字中国建设的样板区和示范区。

二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强调“要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尹力书记、王宁省长亲自挂帅,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深入研究,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出台了《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围绕海洋信息、海上牧场、海底储油、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滨海旅游、海洋碳汇等重点领域,梳理提出了328项总投资近万亿元的海洋经济重大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持续制订具体工作方案,争取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重点突破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新领域新业态,努力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设“海上福建”。

三是全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线,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加强能耗“双控”工作,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动福建”建设,推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运用,加快发展储能产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图片16.png 

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蔡战胜在介绍情况时说,在这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上世纪90年代,习总书记亲自领导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6年。习总书记谋划制定的“3820工程”“现代化国际城市”等系列战略规划,部署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成为福州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拼搏、追梦的不竭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今的福州,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量上看:GDP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台阶,2020年突破万亿,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100亿元。从质上看:第三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49.1%,提高到2020年的56.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444家,增加到2020年的205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2015年的21.8%,提高到2020年的29.3%;R&D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1.76%,提高到2020年的2.2%。

2.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壮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水产、茶叶、花卉、竹林、果蔬、畜牧、食用菌等七大特色农产品持续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品牌农业竞相兴起,先后荣获“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金鱼之都”等称号,茉莉花茶进入中国茶叶品牌十强行列。

3.海洋经济实力全面跃升。2020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850亿元、占GDP比重达28.5%,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数量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全国地级市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省会城市。

4.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培育形成5个千亿产业集群,其中纺织化纤达到3000亿元,轻工食品达到2100多亿元,机械制造达到1700亿元,冶金建材达到1500多亿元,电子信息达到1400亿元。福耀玻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恒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

5.新零售之都初具雏形。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25.6亿元,拥有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38家,永辉超市成为全国零售业龙头,朴朴电商在福州孕育成长。

6.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成功举办,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兴起,百度、腾讯、华为等领军企业布局福州,去年入选省数字经济创新企业121家、占全省的41%、居全省第一,成功获评全国首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600亿元、占GDP比重达46%。

回顾百年奋斗,汲取奋进力量。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将做好几个方面:

1.实施“海丝”引领。以“海丝”战略为牵引,放大“多区叠加”整体效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2.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科创走廊、全国一流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4000家以上。

3.深化体制改革。实施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大措施,加快构建更为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新起点上推动福州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4.完善产业体系。以“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扶引大龙头、数字·绿色技改、新基建等一系列工作,全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力争“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0%,海洋生产总值达4250亿元。

5.拓展国内外市场。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服务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百年风华正茂,奋斗正当其时。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福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在谱写福建新篇章中当龙头走前列作示范。

图片17.png 

发布会上,两位主发布人还和福建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游建胜、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兰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月玲一同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透露出的信息亮点频现,更令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福州市将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重点采取了6项措施:一是加大科研投入;二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培育高水平研发平台;四是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围绕“云、大、物、智、链”,持续引进和打造一批新兴数字产业基地;五是打造“三创园”,去年以来,共落地招商项目192项、总投资达591.25亿元。

近年来,乘着连续举办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东风,“数字福州”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目前规模已经达到了4600亿元,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已经超过37家。为此,福州市提出了一个发展定位:以数字福州作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应用第一城作为奋斗目标,以打造数字中国示范城市作为落脚点。将围绕这个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推进新基建、推出更多的信息化场景应用3个方面的工作,尝试城市服务“一网通办”、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同时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用这一些措施,为数字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崛起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亮点多。多年来,福建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福建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8%的人口、2.8%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GDP,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福建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中,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着力引导绿色新风尚,全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按下数字经济发展“快进键”

下一步,福建将立足发展基础,重点推进“五个抓”:一是抓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海峡国际电竞港”;二是抓招商引资。加大“一企一策”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三是抓场景应用,促进新场景孵化、落地和新应用迭代、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是抓产业转型;五是抓数据开发。加快大数据发展立法,进一步加大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培育数据开发市场主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释放数据资产价值。

★打造创新型省份 

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刚刚开启,福建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篇章”总目标、“四个更大”新要求,着力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充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支撑作用。一是高标准建设省创新实验室,围绕沿海产业走廊布局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增创空间集聚新优势。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和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全方位激发创新主体动力。三是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让更多的科技人才在八闽大地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四是强化创新政策供给,坚持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谁能干就让谁上,加快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同时尽早在加强科技投入、科研成果转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速人才集聚等方面出台政策补丁,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完善、巩固、坚持好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大力倡导的推进农村工作创新机制。今年,福建省确定了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20项重点任务措施,计划全年选认科技特派员2000名以上,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全省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开始大范围启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在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都可以使用,将更好提升科特派工作和服务效率。同时针对这一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总结梳理,起草进一步完善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政策文件,着力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升级版”。以动员广大科技特派员,围绕福建省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使之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推进电动船舶成为船舶行业新的发展热点

电动船舶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排放和噪音污染,是船舶行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推动福建电动船舶产业发展是“电动福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将在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支持指导下,以本省船舶集团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制造为基础,联合国企和重点研究院所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打造研发制造基地。

★民营经济仍担大任

上月末,福建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企业及优秀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尹力书记在全省民营企业大会上,对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提出明确要求。福建省工信厅将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研讨会以及深入企业调研等方式,把大会精神送进机关、送到基层、送达企业,在全省工信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热潮,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下一步,福建省工信厅将持续发挥熟悉产业、洞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挂钩联系机制,提升“政企直通车”水平,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暖心服务、“保姆式”服务,责无旁贷的当好“娘家人”,全心全意服务好“自己人”,推动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加快 “海上福建”建设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融入“海上福建”建设,突出“一个引领、两个带动、三大任务、四个重点”,谋划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会同福建省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同时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两个带动。推进福州、厦门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创建,推动连江、秀屿、石狮、晋江、诏安、东山6个示范县,打造新的增长点。首先从今年起,改造传统养殖渔排44万口、浮球筏式贝藻类养殖面积31.8万亩,新建888口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动海上养殖实现产业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二是加快渔港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智慧海洋”建设,形成覆盖全省渔船的海洋卫星宽带通信网络,构建完善的海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构建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培育海洋信息服务产业。海上福建工作的四个重点,一是培优做强水产种业;二是稳步发展远洋渔业;三是加快水产加工业发展;四是有序推动渔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垂钓、渔家乐、渔事体验,发展休闲渔业基地、海钓产业、观赏鱼产业,打响“水乡渔村”等休闲渔业品牌,推进渔业生产、渔民生活、渔村生态“三生一体”的渔旅融合新业态。

福建省还将按照智慧海洋“一网一中心”的建设要求,启动“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海洋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让更多人、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到海洋信息化的成果。(陈晓光)

【相关新闻】